分享

鉴定大明宣德炉简易方法

 新用户36705257 2021-01-27

  宣德炉是用暹逻国(泰国)进贡的“风磨铜”,另外加金、银、锡、宝石等30多种原料,宣德炉配料严格,冶炼尤精,一般须经过六至十二炼。

  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 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周礼·天官》中记载:“炉之名始见于周礼冢宰之属,宫人寝室中 共炉炭”。 炉作为一种器物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的楚国因为气候潮湿,常常采用燃香薰蒸的方式,除蚊杀虫,防止物品霉变。而早期的薰炉不过是一种祭祀道具和生活用具罢了,直到汉代才出现以出香为目的的香炉。

  2010年12月,王世襄先生藏品铜炉拍卖中的几款纪念款铜炉最 高以上千万的价格成 交,就连道光款的炉子也以300多万元成 交。由此可见,传承有序的有年份的老炉子真的很少,即便不是宣德本朝的炉子,也是天文数字。

  所谓江南七俗,“弹古琴,品普洱,着唐装,听昆曲,燃沉香,习密宗,植菖蒲,正所谓七俗。”这里不管是江南七俗,还是文人四雅,这个焚香都是一致的。焚香,俗称烧香,这一烧香就俗了,改成焚香,则雅致许多。不管烧香还是焚香,香炉是必备的。而最为雅俗共赏的一类文物,就是宣德炉。也就是传说中明代宣德年间铸造的铜香炉。

  宣庙官铸鼎彝,及今所存,真者十一,赝者十九。。。。殊不知宣炉之真者,其款式之大雅,铜质之精粹,如良金之百炼,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淡淡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理之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写此文的明末天启年间,宣德炉已经是真的少,假的多了。宣德炉确实属于宣德皇帝命铸的,款式极其高雅,铜质极其精粹,浑身珠光宝气,肌理之间宛若有一粒粒的金质小米和玉条痕。光泽莹润,极其雅致。

  宣炉之作工极规律匀整。虽今日用机器仿制,也做不出其规律匀整的式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