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道是白居易错了(议论文)~作者:曾令兴/主编:仝仲堡

 仝仲堡 2021-01-27


◎特约作家曾令兴作品精选◎⿻

难道是白居易错了

作者/曾令兴(湖南辰溪)  主编/仝仲堡(山西)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百度解释为:
两句书上是这样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但是,翻译得有点问题。根据百度资料提供的数据如下:
农历初一初二初,月亮不可见。农历初四初五,月亮日落后出现在西南方天空。农历初七,月亮日落后出
初四、初五月面朝西太阳落山时出现在西边四十五度左右的天空上晚上九点左右消失......初八,月面朝西,太阳落山时出现在正午太阳的位置,晚上十二点左右消失在西边的地平线......那么,如何运用这些地理知识,更好地解读《暮江吟》最后一句?
一、我们先看看各版本对暮江吟》第34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句的解释:
《诗宋词元曲鉴赏》第2681面:……第3句点明了时间是深秋之夜。在这一句里,诗人禁不住抒发了自己由衷的感受,多么可爱的深秋之夜啊。这句关键词是“可怜”与“夜”,但为什么这夜色如此可爱呢?作者没有说明,第四句对此作了回答。这是因为天上那一弯新月,有如一把弓,而地上的草挂满了有如珍珠般的露珠,这里以弯月的精致和露珠的晶莹来形象地说明此夜的可爱,我们在此可以体会到诗人已经完全浸到如诗如画的景致之中去了。
《唐宋诗鉴赏全典》第416页:……不觉中,已是“新月初升”,诗人不觉微微低吟,九月初三夜,没有了落日余晖,新月的朦胧同样令人陶醉。看,清冷的露珠洒在草丛中,宛如一颗颗透亮瑞洁的珍珠,泛出动人的光泽!而此时天空的那一弯新月,多么像一张精致的弓……可爱的落日,可爱的新月,可爱的江水,可爱的露珠,共同构成了可爱、和谐、静谧的意境。
百度汉语: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致的弯弓。
语文课本:可爱的九月初三这个夜晚上,草尖树叶上的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圆润,而天上升起的一弯弓月像一张精致的弯弓。
还有其它版本,不足一一道说……
经过多年对月亮月相与露水的观察,如何运用地理知识,更好地解读白居易《暮江吟》一诗,我与我的学生是很下过几番工夫的。
但是,要精准把握,除了仔细分析各版本的解释外,还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观察九月初三月亮在天上的位置和具体时间,以及草茎与树叶上的露珠。
二、看月像图,正确理解新月与蛾眉月的概念
初一到三十的月亮各叫什么月如初一叫新月,十五叫满月,其他的呢?......
最佳答案:初一叫朔初二在天上见不到月亮,就叫新月。初三、初四到初六叫娥眉月,即上弓月。二十七、八也叫蛾眉月,即下弓月。初七初八叫上弦月初九到十四叫盈凸月十五叫满月()
新月就是地球、月球、太阳三点一线,月球在中间,背太阳光的一面对着地球,而且是,月亮与太阳同时东升,同时西坠。所以,地球上的人类是看不见新月的。其新月亮歌谣:太阳走,我也走,我与太阳一起升,我与太阳一起坠,人们看不到我是谁……
而初三的蛾眉月即上弓月是太阳东升大约一个小时,上弓月东升;同样太阳落山一个小时后,上弓月落山。人们薄暮时见到挂在西边天的天边边,暗红暗红的约个把小时就西沉了。
三、看月相图,释疑“九月初三夜,弓月与珍珠”。
根据百度资料提供的数据如下:农历初一初二月亮不可见。那么如何运用这些地理知识,更好地解读《暮江吟》最后两句呢?
我将观察的结果与百度内容对照得到:九月初三的弓月图与珍珠图很难同时存在。
九月初三的弓月图,这天薄暮十分,大约19时,太阳落山后,月亮出现在西边15度左右天空的边边,像一只香蕉样子,泛着火兜兜一样微弱的红红的橘光。而天空除西边天外,大地是黑黝黝的,比伸手不见五指强点点,但是,对面难看清人,脚下看不清路。晚上19时五十五左右消失在西天。而那时的长江、浙江流域较湿润,晚上八点有露水,但此时露水也还没有像珍珠那样丰满圆润。九月初三夜,弓月图通过地理知识观察月相规律及初三晚上弓月在西天出现一个把小时的时光。
所以,弓月图出现之后又消失了才渐渐形成露珠图。初三这夜从20时起到天亮是不见弓月的,只有半夜之后到天亮才有如珍珠般圆润的露珠。再说晚上光线也不够明亮,难以看清楚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说明诗人长时间的观察大自然,细心观察露水慢慢长大成珠的发展过程;这也不排除可能是属于诗人想象。那么,薄暮时分风光其弯如弓的弓月图:这时有露水在渐渐变大是成颗颗珍珠的进行时;20点左右弓月图消失之后,露水成露珠才有可能变成完成时。其诗曰:

有人见到初三月,也有见日铺江面。

露似真珠月似弓,照理没有同时现。所以,大诗人白居易是对的,是我们没有正确理解该诗。
那么,三幅图是有先后顺序的:残阳铺水图——薄暮弓月图——夜里真珠图
那翻译应该是薄暮时分光其弯如弓;到夜里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这是以往的书上都没有说清楚的地方,我们用地理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解读《暮江吟》。
“露似珍珠”,诗人暗示了自己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说明最美的露珠是在夜里。运用地理知识和时代背景,我们就可以知道:诗人从“暮”到“夜”的十个小时、五个时辰是在看亦或是在想,为什么诗人夜里不睡觉呢?
薄暮去弓月,夜里诞珍珠。诗人为什么晚上不睡觉,用“露似珍珠”来暗示诗人自己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因为战事,诗人白居易绕襄阳入杭州,三个多月的路程,路上写了《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次蓝溪作》和《暮江吟》。
先让我们看看诗人的写作主张及两诗的写作背景: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宋诗全典鉴赏》415页:诗人白居易有着“志在兼济”的伟大理想,为民请命,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伟大的讽喻诗作。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诗人怀着对国家效力,匡时济世,成就一番事业的宏愿,上报君恩,下酬夙愿。《中华名人传记》第二传第988页:长庆一年(821)12月,进讨王庭凑的兵马,仍没有什么进展。
白居易审时度势,提出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他主张魏博、择路、易定、沧州四道兵马退守本界,然后抽调精兵交由李光颜统率,把指挥权交给李光颜,令其从东面进讨;令度临境招谕,以动其心,这样就可以收复弓高,进而解深州之围。关心国家战事的白居易在长庆二年大年初五递交《论行营状》。大年也没有休息,为皇帝出谋划策,其结果:中肯的建议被唐穆宗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紧接着二月诗人又上《论请不用奸臣表》揭露好友宰相元稹:“臣素与元稹至交,不欲发明。伏以大臣沈屈,不利国家,方断往日之交,以存国章之政治。”而元稹当年有“有节秋竹竿”的伟丈夫,自己的知己、诗友,竟变成了庸碌势利小人变节勾结宦官魏宏简等人残害忠良的事实。令他心情十分烦闷。加上当时的穆宗皇帝整日游猎,荒废朝政,不听劝谏。当时的宰相王播、萧俛等人龌龊卑污,没有远谋大计,一味主张消兵。对藩镇处理失当,结果使河北局面大乱,成德节度使田宏正被部将所杀,田布被迫自杀,河北又成了安史之乱以来的半独立状态。诗人深知政局颓势已成,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无力回天,留在都城反易罹祸。他便力求跳出这恶浊的政治漩涡。
这年七月白居易最终跳出长安政治漩涡。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写的诗人路上还写了《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次蓝溪作》:太原一男子,自顾庸且鄙。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伏阁三上章,戆愚不称旨。圣人存大体,优贷容不死。凤诏停舍人,鱼书除刺史。冥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我自得此心,于兹十年矣。馀杭乃名郡,郡郭临江汜。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昔予贞元末,羁旅曾游此。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青山峰峦接,白日烟尘起。东道既不通,改辕遂南指。自秦穷楚越,浩荡五千里。闻有贤主人,而多好山水。是行颇为惬,所历良可纪。策马度蓝溪,胜游从此始。不难看出诗人内心的隐痛与惆怅……
诗人举重若轻,以乐写愁、以悲写欢,带着轻松的笔调写出自己难眠的“可怜”之夜的美景。因为当时党争激烈、宦官擅权,朝中混乱昏暗。他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些事实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暮江吟》全诗,与同时期的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长夜不眠、以苦写乐、以悲写欢,乐观旷达的精神溢于言表。诗人夜里无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水成珠慢慢圆。白居易看弓月、看露水或者想像露水慢慢成为晶莹剔透、圆滚的珍珠的形成过程,是慢慢的寒冷长夜……
所以后两句的翻译应为:九月初三,十九、二十时即薄暮十分时的峨眉月如一把美丽的弯弓,夜里的露珠如珍珠般圆润晶莹……露珠最美的经典画面是黎明时分。
如何运用地理知识,更好地解读《暮江吟》,这也许能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自己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暮江吟》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1]《中华名人传记》编委会主——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12

《中华名人传记》第二传第988页  

[2]《中学地理教材》

[3]《唐诗大鉴赏》第416

《唐宋诗全典鉴赏》415页   乐云主编 ——武汉:崇文书局2011,5

[4]百度月相图

特约作家简介】曾令兴  湖南辰溪白云中学教师,阿童文学社特约作家

1.从马致远的“断肠人”说起(散文)
2.三八日,女神节(诗歌)
3.抗击人类的“冠毒”,中华必胜(诗歌)

→END←


发表声明1.未关注本公众号者来稿不予采用。2.本期阅读量不足100者下期作品不予编发。3.魅力作家期刊(纸刊)备选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