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裘氏名人 | 训练人才与弘扬学术并重的裘维裕先生

 qiuhede 2021-01-27

中国义门之最

开创物理学教育的崭新时期

        1924年8月,交大正在举行一次教务会议,研究下一学期的课程设置。会议桌右首,坐着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教授,他就是裘维裕。他正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位教授发言:“现今,军人争权,战乱不已,百业凋敝,民生维艰,学生毕业后诸多人谋业困难。因此,学校应设法增设一些专科,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教给学生一种吃饭的本领,俾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在社会上找到工作,解决出路问题。”

       这位教授的意见得到好几位教授的赞同。裘维裕出人所料地说:“我认为,国内也好,国外也好,大学的使命,并不是教学生一种吃饭的本领,而是要学生养成一种健全的人格。训练一种相当的科学思想,有了这种训练,学生毕业以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够胜任。”说到这里,接着又极为严肃地说:“现在,很多人主张大学教育的职业化,我认为是不妥的。职业化的情形,是随地不同的,大学的课程,再怎样的增加都是适应不了的。”

会场顿时一片沉静,顾维精教务长打破了这一沉静说:“裘先生的具体意见呢?”

       “我建议,对学生进行基础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用脑用手的能力。目前,学校安排数学、物理、化学这3门课均为一学年的课程,这是很不够的,应该各增加一个学年的课程。同时增加实验课,如物理学课,第一学年可以设置力学、物性学和热学,第二学年设置电学和光学,同时,每周要安排3节实验课。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使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会做习题,记住公式,而且要学生能够演绎、归纳,触类旁通,能够解决新的实际问题。我相信,经过4年的科学思想训练,学生毕业以后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实用的学识。”

          顾维精教务长沉思了片刻后,又问:“教材问题如何解决?”裘维裕表示:“自己编写”。

       此次会议以后,学校采纳了裘维裕的建议,加强理科教学。

       1928年学校决定成立数学、物理和化学3个理科系,面向全校一二年级学生,以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裘维裕任物理系主任。1930年物理系、数学系和化学系组成科学学院,裘维裕任院长兼物理系主任。从此时起,数学、物理和化学课程充实了内容,尤其是物理和化学,不但增加了课时数,还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对人员和实验条件都给予了相应的保障。物理课程和物理实验课程都定为4个学期,物理课程每周4节,一年级讲授力学、物性学和热学;二年级讲授电学和光学(当时原子物理内容很少)。内容丰富,不断更新以结合工程实际。弃用美国Duff教材,由裘维裕编写的英文本教材纲要,一直用到1945年。当时,交大的各个工程专科如土木、电机的课程中,物理课教学改为两年,同时重视实验课和实习课,物理实验课每周都必做,并与理论的讲授相配合,这与美国许多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课程基本相同。当时国内只有交大这样做,开创了物理教学的新时代。

        科学学院成立以后,理科教学得到空前的加强。普通物理课,理工科各系一二年级学生共修4个学期,每学期约16周,每周4个学时,二年中共256学时。课堂讲授皆用英文,理工各系均以小班上课,每班约40人,课后以自学为主,不设辅导,考试前亦不设专人答疑。学生做好习题后要交老师盖章发还(不批改)。学生每学期约做习题100题,二年中共做400题左右。

普通物理实验课,配合物理课的讲授进行,学生每周做一个实验,每次实验用3小时,课内只完成操作过程,课后做实验报告,以加深实验的印象。每学期学生约做14-15个实验。

两年的物理课中,共有大小考试28次,如此频繁的考试,其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刻苦学习。理工科各系学生都得到这种训练,因此,交大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后,不但对物理学能经久不忘,而且对考试都不生畏惧之心,无论在国内国外,其考试成绩大都名列前茅。后人戏称交大普通物理课是一门“霸王课”。

         裘维裕编写的《大学物理纲要》第一卷(An6Outline6of6College6physics)(VOL-1),虽然只是列出了所讲授内容的标题、简要定义和主要公式,但内容丰富。这一卷包括绪论、力学、物性学、热学三大部分,授课、实验(实习)、考试,这些教学的基本环节都一丝不苟。交大几十年一以贯之,成为交大“基础厚、要求严”的优良传统。

       裘维裕作为倡导者,又是理学院院长,是这一革新的领头人,他还是模范的执行者。为交大这一理科教学革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教学为乐事,以育人为天职

       交大一年级的物理课,开始由裘维裕担任,以后由他培养的教师担任.。裘维裕讲课的特点是:教学严谨,概念清楚,语言精练,由浅入深,循循善诱,重点突出,既讲出来龙去脉,又能化繁为简,遇着难点,力求讲解清楚。他上课时,从不用讲稿,也不翻动他放在讲台上的讲稿提纲,可是,所讲的内容、每节的大小标题,完全与事先发给学生的讲义中的章节一致。他结合学生的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清楚地表达出来。遇到比较抽象的内容,他用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图画得清晰整齐,使学生一目了然。如果讲到复杂的数学推导,也是一步一步地推演。板书整洁,英文写得相当秀丽。这反映出他高深渊博的学术造诣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已经炉火纯青。

        裘维裕编制的物理习题集也很有特色。据他的学生刘其昶教授回忆,习题数量多,每次常以百计,既有理论分析,又有联系实际的计算题,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颇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习题开始的二三十道是容易的,以后的愈来愈难,简直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每次发下习题,学生们经常要做到深夜乃至筋疲力尽,几个星期才能完成。学生们完成习题以后,大家的心情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得到了许多教益。

        裘维裕的考试题目多而难。他所出的考题要求学生必须彻底弄懂而且善于运用各种定理和公式,经过认真思考才能答对。考题内容之多几乎是“残酷”的,尽管已有充分准备,即使是学得好的学生,一拿到考卷就不停笔地写,顺利而快速地答题目,往往到下课铃响了也不一定能答完,而且即使答数对,演算中稍有错误,照样扣分。所以,很少有人得八九十分。当时的考试记分方法是考试成绩的开方乘以系数10,即是说,考分36分才能达到60分的及格分数。这说明题目难度之大,批改之严。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熟练程度,又防止了考试作弊的不良之风。

        监考之严,绝无仅有。如遇裘维裕亲自出马,那严肃态度使人不寒而栗。但说来也奇怪,只要听过他一两个月的课,做过他所发一两次数以百计的习题,并经过他一两次测验,简直都会产生“茅塞顿开”和“柳暗花明”的愉快心情。

        裘维裕的物理课涉及数学领域之广,难以形容。无论从几何、三角、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微分方程、直到矢量分析、场论、概率统计,几乎无不通晓。他将各个教学环节讲课、习题、辅导、实验、测验和考试安排得十分紧凑而巧妙合理,他的许多学生都有这种感受:无形中按照他布置的进度学习,不知不觉地紧张又愉快地步入“科学殿堂”,大开“科学眼界”。而且他还注意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他用英语讲课,学生用英文记笔记、做习题、写报告和答考卷。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研究,查阅资料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裘维裕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令人敬佩。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8月,汪伪政权强行接收交大,裘先生当时虽然经济条件十分拮据,仍断然离开交大,誓不与汪伪合作,是交大著名的“反伪六教授”之一。宋美龄两次邀请他出任教育部官员,都被他婉言拒绝。他以教学为乐事,以育人为天职。

个人经历


       裘维裕,字次丰,1891年生于江苏省无锡。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前身)电机系。旋以优秀成绩考取庚款留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机科硕士学位。1919年在该校研究院工作一年,后转到纽约爱迪生电厂工作。1923年回国,任交通部南洋大学(1927年后改称交通大学)电机系教授,担任直流电机课程。1924年为加强基础课教学转教物理学,直到1950年。在20多年的岁月中,他为交通大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和理学院、物理系的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2018,我们扬帆再出发!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