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学生再教育

 胜利在望工作室 2021-01-27

了解学生再教育  

 看张老师传授方法

0

小编语:近三个星期我陆续发了八篇有关高考心理疏导、复习备课指导方面的文章。对那些即将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些帮助。还有一些朋友就联系我,建议我除了高考外也要关注其他方面的问题,想让我分享一些班级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技能技巧等问题。尤其这段时间,我来北京参加河南省“省培计划”省级名师培育学习,我的同学就找我聊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事。

1

“张老师,我的班级马上要升高三了,如何把学生调整到高三的状态。”“张老师,有的学生学习没激情,问题老多,怎么处理啊?”

“张老师,我学习回家后给我们校长反映一下,邀请您去我们学校给老师们培训培训吧?”

“张老师,真没想到这次北京之行遇到了您,算是这次培训的意外收获吧。”

……

在与“省培名师班”的同仁们交流中,了解到一线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困惑,我告诉他们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从了解学生开始的,从多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顺利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道德情操、友谊情感、学习情况、生活习惯等,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基于这些原因,结合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找我咨询的情况,我就写下这篇文章,对存在困惑的老师提供一点帮助。

2

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没有深入学生当中,更没有走进学生内心,对一些细节问题没有掌握,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往往显得简单,不能令学生服气,不仅影响自己的威信,也不利于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首先了解学生,从细节入手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处理好班级事务,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家的孩子“森”不喜欢学习,自控能力差,讲吃讲穿,浑身有许多毛病。令他不能容忍的是竟然还发现孩子自己买了手机,偷偷地玩手机。这位朋友想让我和他家孩子谈谈。我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觉得孩子没有太大问题,倒是我这位朋友有点焦虑。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上高中时就开始有“焦虑症”,总拿孩子小学时的成绩比,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在退步,为孩子的未来发愁。这让我体会到中国的学生累,家长更累;家长心累,学生身心都累。

在和孩子接触前我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爱好特长,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情况,在学校以及家里表现,他们之间沟通是否顺畅等,以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有所准备。朋友告诉我在家里还能保持正常沟通,但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一提起学习的事就会闹不愉快。老师还给家长发来上周班级纪律考勤表,森竟然有两次迟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越来越跟不上孩子的变化,似乎觉得自己不适应了,有的家长感到很困惑。

根据朋友反映孩子存在的问题,这次谈话我设计了三道程序:迟到,先凉他一下;聊天时边聊边玩手机以观察他的反应,然后再正式交流。以往有人找我咨询,我很守时。这次我却姗姗来迟,故意迟到一会儿,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们到了,我让他们等几分钟才到。朋友见到我赶快给孩子讲:“你张叔平时很忙,今天抽时间和你见面实属难得,希望你珍惜这个机会。”在朋友的介绍中,我和孩子互相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你有事就先去忙吧,我和孩子聊。”我把朋友支开。

3

开始谈话的时候,我简单询问了一些情况,便把电脑打开,同时也把弄着手机听他讲。“哦、哦”,“嗯、嗯”,我边听边有一句每一句地回应着他。虽心不在焉,却也不冷场。不一会儿,孩子讲话的速度稍微慢下来了,可能是感觉到我在“忙”。我感觉时机到了,就把手机装在包里,转过身面对着他,用眼神意示他继续讲下去,他又恢复了刚才谈话的节奏。在我的引导下,这孩子滔滔不绝,聊了很多。我发现他思路敏捷,有上进心和责任感。对他充分理解,多处赏识了他的优点,针对家长反映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无意识”地对他引导,也保全了他的面子。最后我提出三条建议:投入专注,坚持用好问题本和写生活学习小日记。提醒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强调“自胜者为王”以激励他。衣着打扮符合学生身份,得体大方。

我觉得这次沟通的效果挺好,孩子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交流过程中表现得很主动,彼此间没有陌生感。他有理想,有主见。但也表露出走进的自控能力较差的问题,我建议他坚持写生活小日记,每天晚上睡觉前简单写几句话,或对当天生活学习进行个小结,或写几句激励自己的话,或进行一个小反思。以便培养他“坚持”的习惯。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对自己的班级和学生的情况不明,或若明若暗,或不甚了解,就会事倍功半,经受挫折,甚至失败。班主任只有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研究学生,才能在班级多头、多面的复杂工作中理出头绪来,从而分清轻重缓急,才能有效、及时化解矛盾,使工作有条不紊。因此,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到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研究学生。这既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好学生的基础。

4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应从各方面首先了解人。”

班主任如何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需要自己放下身段,与学生一起参加班级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

1、观察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教育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复杂的,在不同的人群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班主任要深入学生,做学生知心朋友,才能观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开展班级活动时虽不事必躬亲,但要积极参与。要注意积累观察材料,善于在丰富资料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判断、研究学生。切忌主观臆断、避免片面性。我们班举办主题活动时我也积极参与,如表演朗诵进行抛砖引玉,辩论会时我和任课老师几学生代表当评委。每周一早操后要站10分钟军姿,我同样陪着学生一起站,并观察他们的表现。在参加活动过程中既能起到引领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参与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获得第一手资料。

2、与学生谈话是了解学生的基本途径。班主任要善于与学生谈话,与学生交流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学生。要深入了解学生本人及其他学生的情况,以便掌握班里学生的动态。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当考虑谈话的目的,谈话的中心内容,谈话的方式及时间。在谈话过程中,对学生亲切自然,态度和蔼,认真倾听学生意见。谈话后要把掌握的主要情况,以及自己的看法或感受记录下来,以积累资料,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我们班在布置主题活动时先召开班干部座谈会集体商议,商定后分解任务,实施过程中进行督导,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提出表扬,不足的地方进行提醒。有时我会把有意的谈话变成无意间进行,这样便于学生接受。

    3、书面交流是走进学生内心有效形式。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写周记,这是便利的行之有效的书面交流方式,可以成为师生心与心交流的港湾。我还给周记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心桥联络本”。在周记里学生可以写下内心的小秘密,倾诉自己的酸甜苦辣;又能与他们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交换意见。为了避免学生写周记空洞无物,无话可说或无病呻吟,我们班的“心桥联络本”总设定具体的话题,如考前复习计划、考后总结、寻找身边的感动、一封家书、为同桌写赠言、我为班级献策建言等,在批阅“心桥联络本”时能够了解学生内心所想。我还利用假期为班里80多人每人写一封信,开学后发给学生,并让学生写回信。这样书面交流方式彼此间很走心,能够加深对学生了解。

5

4、调查访问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班里经常会出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有的学生逃课担心老师追究责任,就会订立同盟应对老师的调查。班级出现失窃现象缺乏证据而不敢妄言,或学生之间发生纷争各执一词等情况。这就需要老师深入学生当中多方位调查访问,才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弄清某一具体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调查既可以向学生调查,也可以向教师、学生家长调查。可以采取个别访问,也可以采取开调查会、座谈会的的形式进行。通过调查了解事情的珍惜,以便更具针对性的研究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更大的进步。

5、网络交流是现代化的交流手段。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空间。不少老师为学生带手机而犯愁,考试利用手机作弊、迷恋网络的问题令老师头疼。有的学校采取了强硬的措施引起学生的不满,引发社会上热议。我认为网络是科技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社会生活中正在迅速普及,而让学生与网络隔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网络并不是洪水猛兽,老师要掌握网络技术,善于利用网络新技术和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让每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中采用的网络应用形式主要是班级博客、电子邮箱、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等。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个职务,而是一份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否则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就无从谈起。我们只有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了解学生要深入到学生中间,留心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行,倾听学生的内心表白,细致地进行调查访问,还要研究反映学生情况的各种书面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张胜利,驻马店市一高德育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2010年度 “感动天中”十大人物。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北京众师行教育中心、北京神州智达教育中心特聘专家、河南省最具智慧力十佳班主任,河南省国培计划主讲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省级优质课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带头人。《河南教育》“班主任之星”和 “特别关注”栏目人物。驻马店市首届名师,市政协委员,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