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科举史上最后的状元、榜眼、探花是谁?他们的人生有何不同?

 骞说历史 2021-01-27

自古以来考上状元是多少人十年寒窗苦读、梦寐以求的人生终极目标!但这前后历经一千三百年多的科举历史上,总共诞生了649位状元,平均两年才有一位状元。考上以后就是人生巅峰了,基本上就能当上大官了。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状元服

一、凭着打印机般的书法当上状元

看过骞说前面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最后一位状元是凭着印刷般的书法笔迹,才得以让慈禧能够选择他,成为了一位状元。那么是否最后一期科举的榜眼、探花就是字写得不好呢?其实也不是,因为卷面分早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了。

科举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能够当上考上的都是相当有能力的人,一般科举考试的前几名,都是要皇上亲笔钦点的。在康熙帝时期也有这么一位考生,康熙看完一位名叫邓钟岳的考生试卷后,在试卷上亲笔写下“文章平平,字压天下”八个字,邓钟岳也就顺利成为了当期的状元。

文章平平 字压天下 邓钟岳书法

皇帝选状元这么看重字迹,那么考官们当然也会顺着皇帝的思路来选,因此各位考生的第一关书面字迹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所以练字成了当时读书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二、最后一期科举的前三甲

科举考试来到了1904年7月4日,经过会试选拔的273名贡士,来到了慈禧太后的紫禁城参加殿试。凭着过人的本事以及写得一手好字,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三位拔得头筹,分别是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张启后是传胪 第四名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1905年,因为推广新式学堂,袁世凯、张之洞上书请奏,要求停止科举,于是这延续了数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就正式的被废除掉了。前面提到的三位自然也就成了历史最后的一位状元、榜眼、探花。

三、最后一位状元的始末

刘春霖是最后一位状元,自然受到的关注是最多的,刘春霖的小楷写得非常的好,他也是凭着一手小楷,让慈禧看中了他,才得以从原来榜眼的位置,爬到了状元。刘春霖不仅书画俱佳,后世流传了许多他的作品,更让人称颂的是他的为人。

刘春霖

刘春霖从小家境贫寒,但他是个很有天赋的孩子,除了过目不忘还写得一手好字,初次参加乡试就考中了秀才,而后又在当时河北的最好学府里学习了10年,除了学习一些古典书籍,还学了国外历史,以及一些科学知识,这都得益于当时开展的洋务运动。

1904年,33岁的刘春霖获第一甲第一名,成为了第一人中最后人,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的称号。而后就进入翰林院成为一名修撰,一年后又被派往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成为一名留学生。

三代未仕 刘春霖笔迹

1907年学成归来,学习了先进思想的刘春霖立志报效国家,为推荐改革而努力。然而,晚清的灭亡的趋势不是他一个人能够阻挡的。终究还是有太多的腐朽的思想,落后的做法,带着大清朝廷一步步走向最后。

1912年,大清亡了,刘春霖心灰意冷,找了个清净的地方读书写字,没钱了就凭自己的一手好字,卖点字画就可以度日。因为他的末代状元,所以字画的价格也还可以,他也希望能够帮助国家有更多的人才,也就一直对教育事业很上心。

在民国政府,刘春霖曾经担任过当时河北省的高等学堂学监,以及教育厅厅长等职务,一直都是关注着教育事业。1930年,华北的宋哲元请刘春霖讲学,两人比较聊得来。刘春霖建议创办一所学校,用来培养人才,宋哲元就创办了明轩中学,刘春霖不仅当了学校的董事,还捐给学校一个图书馆。

伪满洲成立以后,曾邀请他担任教育部长,他拒绝了。后来日军甚至派兵将他一家人赶出家门,流落街头,即便是这样刘春霖也没有成为日军的走狗,并且表示“宁做华丐,不当汉奸!”。

榜单

1942年,71岁的刘春霖在北京去世,末代状元就这样走了。可惜,生不逢时啊!

四、最后一位榜眼的始末

和刘春霖一样同为第一甲进士的朱汝珍,是第一甲第二名,也就是榜眼。据传因为姓名中带个珍字,以及字写得没有刘春霖好看,而错失状元的位置。其实朱汝珍的字写得也是非常好的,只是慈禧更偏爱刘春霖的字体而已。

朱汝珍

成为榜眼之后,朱汝珍同样也先到翰林院,而后又被派往日本攻读法律,只是比刘春霖晚了一年出国。学成归来,就担任了制定商法的重任,于是前往各地商埠调查,并提交数十万字的报告,除了参与制定了几部法律,还参与编制了几部书。

1911年后,朱汝珍一直以南书房行走的身份在紫禁城内,直到1924年,随着溥仪被冯玉祥请出了紫禁城,朱汝珍也只能离开了紫禁城,开始了短暂的经商历程。1929年移居香港,创办了隘园学院,而后还在香港大学教过书。

朱汝珍调查信

1932年,伪满洲国请朱汝珍,被他拒绝了,他还是继续待在了香港,成为香港一所学校的校长,期间参与各种抗日行动。后来回到北京,1943年夏73岁的朱汝珍因病去世。

五、最后一位探花的始末

第一甲第三名就是探花商衍鎏,比状元和榜眼的出身稍微好点,他爸就是个秀才。考中探花以后,三人的经历都是一样的,都是现在翰林院,而后去日本留学。留学归来以后的商衍鎏又到德国当了4年的汉语教授。

商衍鎏

1916年回国以后,担任过副总统顾问,督军秘书,财政特派员等等官职。1927年任民国政府的财政部秘书一职,后来实在是看不惯当时的腐败,就辞职不干了,靠卖字为生,辗转流落多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还担任过江苏和广东的政协,广东文史馆的副馆长。1956年,还拍过一部《探花晚年》的电影,收录了他的生活日常,以及写字作画的部分画面。1960年,周总理聘请他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副馆长。

商衍鎏晚年

1963年,88岁的商衍鎏在广州逝世。

六、一甲三进士

三位科举历史上最后一甲三进士,都以自己的能力高中,并为当时的大清政府做出来应有的贡献。只是历史的滚滚车轮是没有办法阻挡的,科举制度被取消,大清政府也没有能抵挡走向衰败的路程。

三位都没有与伪满洲国合作,都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气概,都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