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日本缺资源,难道他们岛上一块油田和橡胶都没吗

 汗青正浩 2021-01-27

我们说起日本,不免联系到一个词汇,那就是资源匮乏。对于二战日本落败,我们也认为是在战争后期,日本国内的自然资源匮乏,导致战争后续力不足,后勤和军备跟不上,才导致的。这就让人禁不住问道:日本岛难道连油田和橡胶都稀缺吗?

其实关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的说法是片面性的,毕竟一个国家肯定是有的资源较为充足,而有的资源较为紧张。不过在二战时期,日本确实对一些军事工业所需的自然资源十分匮乏,就拿石油和橡胶来说,日本不得不花大钱去买,或者撕破脸皮地去抢。

一、油田不是没有,但没法开采

石油虽然在古代就已经有了使用的先例,可是石油进入工业,还得等到近代。毕竟石油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它形成于地底下,要开采并不容易。到了近代,有了那个开采的科技水平了,才得以充分利用。作为一种高效的新能源,石油很快成为工业的“血液”,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当然也有油田,不过并不多,而且规模并不大,要“供养”国内的现代工业,那是不够的。据统计,日本的油田也就数十个,开采至今基本上都枯竭了,目前还能开采出石油的仅剩五处油井。

在二战时期,日本国内的石油开采技术不高明,虽然勘探出了油井,可是受限于地下和海底油井的开采技术,能看不能用,所以当时日本必须向他国进口石油,而美国就是他们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其实二战前,日本的石油储备还是相当可观的,可是开打后,缺口自然越来越大。当日本在扩大战争机器时,对石油的进口越来越多,国家的资金逐渐外流,于是不断发动战争,掠夺资源和财富,以填补缺口。

二、橡胶是真没有,不过可以抢

橡胶在现代工业中十分重要,虽然以今天的技术,可以获得橡胶的一些替代品,可是在二战时期,没有橡胶,车辆就没有轮胎。日本国内是没有橡胶的,也得靠进口。

橡胶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它来自橡胶树。橡胶树的原产地是亚马逊雨林,属于热带植物,也可以被种植于亚热带。不过橡胶树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最适宜的种植、成长温度是摄氏二十三度到三十二度之间,而且每天最好是接受日照六个小时以上。此外,橡胶树要求空气湿度得达到百分之八十。

日本处于温带,气候根本不适合种植橡胶树。不过在二战前期,合成橡胶技术已经被发明,然而技术水平还不行,相关的设备技术也还未成熟,其质量远不及天然橡胶。所以二战时期,日本还是得用天然橡胶,可是国内没有啊,年年进口,却总是无法满足,于是只能去抢。

东南亚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种植园,欧美等国的殖民地、后花园,所以战争爆发。可是日本尽管抢掠了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却被战争给拖垮了。

三、地壳运动频繁,成矿环境差

日本的天然地理环境并不理想,它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壳运动频发。出生在太平洋地震带的日本,自古就地震、海啸不断,要命的是其国内的火山非常多,其数量占全世界一成左右。频发的地壳运动,带来的不仅是火山喷发、海啸压顶和地震裂地,还有恶劣的成矿环境。

矿产资源是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在千万年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十分珍贵和宝贵。不过成矿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频发的地壳活动只会让原本的矿产资源,如石油等的形成构造被破坏。

日本的山脉多,可是多以玄武岩为主,形成矿产资源的沉积石灰岩不多,页岩也少,难以形成储油岩层。所以在石油资源上,日本岛是先天不足。不过日本的黄金矿产倒是很多,是世界一大出口国。

综上日本确实对一些自然资源十分稀缺,尤其是在二战时期,例如石油和橡胶等工业原材料基本只能靠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不过日本的自然资源匮乏只是相对性的,随着开采科技的进步,日本如今对领土范围内的资源开采和开发已经更加高效和高质,而且与中东一些富油国进行石油贸易往来,也让日本本土的石油储备十分可观。

总之,自然资源的匮乏是先天性的,可是通过科技进步、国际贸易等后天性的努力,足以改变本国的资源储备情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