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的设计:家庭音响发展百年简史

 乐迪文稿 2021-01-27

时代的设计

家庭音响发展百年简史

原文作者 / Will Findlater

原载 / What HiFi

—————————————————

家庭音响成为人们家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大约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的。一百年来,它走过了一条蜿蜒前行的路,技术发展推动着它的前进,大致20年就有一次革命。
你家里使用怎样的设备形式,说明你的音响情结停留在哪个时代,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情趣的沉淀和时尚的脚步。
探索家用音响的各种形式和声音的演变,我们发现生活一直在前进,音响设备起源于一种科学的古玩,如今则昭示着时尚的未来主义形式。


开始:蜡上的声音
音乐最初是以机械方式存储的,只有能被存储和复制的音乐才可能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声音的存储和复制历史始于1877年留声机的发明,留声机(phonograph)是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开发的许多改变世界进程的设备之一。


为了实现声音的记录,声波被用刻刀蚀刻在涂有锡层,后来是石蜡的旋转圆柱体上,形成凹槽。回放声音时,旋转圆柱体,用针跟踪凹槽,拾取凹槽的机械振动并发出微弱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通过喇叭形的号筒放大,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经典留声机。
随着技术的发展,蜡筒被旋转圆盘取代,但这个时候的留声机音响还不能进入家庭,只是实验室里的东西,科学家录下一些乱七八糟的声音藏起来并不是为了卖,而是好玩。


第一阶 一战后的音响热潮
音响设备最终在上一世纪20年代前后进入家庭,是源自音乐节目的商品化。1902年3月18日,留声机专家弗莱德·盖斯伯格以100英镑的酬金,将男高音卡鲁索引诱至意大利米兰的一个酒店里,请他对着留声机的拾音器吼了10首咏叹调。选择卡鲁索是因为他的音量巨大,足以驱动刻纹刀运作,世界上的第一张唱片诞生了。
但这样的唱片起初只是展示用的道具,在各种公众场合像变戏法一样地满足好奇心。直到差不多10年后才陆续进入有钱人家庭,唱片才有了商品意义上的发行量。那时的唱片是78转的,虫胶制作,放起来噼噼啪啪的,它的意义就是在家里听到了明星的声音,只要有人声或乐器声音发出来,就是很大的快乐,那些有钱的阔佬以此显示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价。


第二阶 二战后的音响热潮
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无线电的运用,之前的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第一次成功地用无线电技术传输了声音信号,但直到1906年才造出了使用电子管的广播娱乐用收音机,北美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电台。但这以后的很多年,收音机是巨大的奢侈品,直到二次大战打起来后,人们为了开始突破信息封锁才重视收音机的家庭化。
二次大战结束后,疲惫的人们转向追求娱乐,收音机作为普通家庭听音乐的工具才成为主流。那时候,需要插电的33.3转低噪声密纹唱机和钢丝录音机也走进了家庭,按照家庭富裕程度,收音机、密纹唱机和钢丝录音机是典型的三件套,荷兰飞利浦、德国德律风根、Quad是那时世界上响当当的家庭音响制造商。


第三阶 五六十年代的组合音响
世界上第一个多合一音乐系统诞生于五十年代的德国,这完全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家庭的需要。将FM无线电调谐器、立体声电唱机、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组合在一个看起来像是一件客厅家具的单一柜子中,为家庭提供了一种简单、优雅的听音乐解决方案。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整个西方世界大量生产它们,那时,用电线连接的分散的一个个器件几乎被组合音响全部淘汰。
这时候,33.3转和45.7转的立体声唱片被发明,FM调频广播被发明,家庭音响第一次实现了宽频高保真化,家里能听到音质非常不错的声音,第一代真正的音响爱好者出现了,之前只有无线电爱好者。


这种组合音响的形式70年代后在西方逐渐消亡,但在日本直至90年代还在生产这种形式的家庭音响设备,以满足亚洲第三世界国家的消费需要,借助晶体管技术的发展,日本产组合音响体积更小,甚至可以放在桌上。


第四阶 七八十年代的至尊分离
西方在七十年代,家庭音响浪潮又滚回去了,嫌弃组合音响形式过于大一统,又开始追求量身定制的分列设备:唱盘、无线电调谐器、磁带录音机、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系统和电缆组件,均为单独购买,这使听众可以创建适合自己房间大小、预算水平和欣赏偏好的系统,这种形式一直持续到今天。
这个时代的硬件发展很快,70年代家用开盘磁带录音机大量进入家庭,日本的TEAC磁带机独占鳌头。80年代荷兰飞利浦贡献了两样东西,盒式磁带和CD唱机,其中盒式磁带是专为家庭定制的。单件选择的余地大大拓展,一般家庭可以选取几样组成自己的系统。
这个时代,很多扬声器品牌走向前台,从附属品成为主角,天朗、雨后初晴、三菱大通、JBL……家用音响设备走进了英雄辈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至尊时代。


第五阶 数模混合的书架时代
不幸的是,分离系统会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大感,特别是扬声器,会要求女主人放弃大量的地面空间,以换取高性能。
90年代至新世纪的前十年,人们又把潮流拉回小型化模式,那时的扬声器时兴书架式的,简称为书架时代。工厂大量生产宽度为15厘米左右的单列设备,这需要制造商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保持家庭音响的优越性能。
这个时代,不仅是数字形式的CD机已经普及,DAT、MD这样的数字模拟混合设备一度大量走进家庭,更重要的是,具有视频特性的高音质设备DVD成为家庭观影的重器,家庭影院概念诞生,音频设备作为独立的家庭音响概念走向衰落。其实在DVD时代之前,还有个短暂的LD播放机时代,它也是数字模拟混合设备。
这个时代淘汰了很多传统音响设备,电唱机、磁带录音机(开盘的和盒式的)、FM广播调谐器淡出家庭视野,不是执着的发烧友已经不认识它们了。

第六阶 数字音响的多媒体融合
这个时代从2010年前后开始,就是眼下的时代,方兴未艾。这是个完全颠覆以前所有历史沉积的时代,它的基础是互联网和流媒体技术的发明和狂速发展,很多家庭迷路了,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办,更多的年轻一代站出来引领潮流。
最新潮的家庭音响设备必定要连接互联网以播放流媒体音乐、下载高清音乐文件。解码器是必须的,它能将各种格式的音乐文件打开,完成数模转换,或变成某些数字格式直接送给数字功放。视频设备必须进入音响设备,不然我们无法进入网络。
简便的设备随之出现,比如iPad,它可以上网,然后把音乐以蓝牙通道馈送到小型音箱里。随着数字便携式音频的兴起,家庭音乐系统的形式发生了巨量变化,物理媒体变得如此的不吃香,黑胶唱机、磁带录音机、调谐器,甚至于数字形式的CD机都演变成了老顽固的玩物。而音响发烧友和发烧友之间开始难以忍受对方,因为设备众多,带来了趣味的大相径庭
这个变革的时代,很多中老年人快跟不上趟了。

编译 / 秋叶

编辑 / 夏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