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容易陷入尴尬的4种情况:如果你急了或者傻了,就会沦为笑柄

 凡事都有解官方 2021-01-27

音频版课程链接,让你解放双手,边走边听:

https://m./share/vchannels/215339/programs/13310239?platform=wx_friend



凡事都有解

导语:

因为疫情的缘故,很多电视综艺节目都改成了线上连线参与节目,《声临其境》也是如此。最新一期的节目,按照节目制作程序有一个环节,就是助演新声班的同学带场与前来参与节目的各位嘉宾大咖老师进行互动热场,并夸赞一下老师们的工作或品质等等。

轮到梁同学表演展示完之后,却没有按常规出牌,而是在选择支持哪位嘉宾老师的时候,选择了支持主持节目的周涛老师。当话音落地,现场连麦的四位嘉宾老师,无一不带有错愕的表情,场面颇为尴尬。

虽然之后解释为,与周老师同为校友、周老师是同学们的榜样等等的话语,但从节目本身环节讲,确实有带离节目,使人尴尬的境地。好在主持人周涛经验丰富、功力深厚,乘上转下,顾及到了方方面面,将节目重新带回正轨,避免继续尴尬使场面僵化,节目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为什么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几个词就能瞬间将气氛热烈的现场瞬间冰冻,为什么小小的一个环节就让一件事的进程大打折扣?这里我们就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什么是尴尬。




如何定义尴尬




有人说尴尬就是感觉气氛不舒服,不好意思,聊天中冷场了,就像节目中的瞬间,大家尤其是四位嘉宾不知道节目下一步该怎样进行下去一样。实际上,大家只看到了尴尬的表象,而忽视了尴尬的内在,它其实是一种压力。一种附着在身上,使其窘迫的压力。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事情,吃饭的饭局上大家正聊得热火朝天,这时突然有人说了一句:哎呀,这里卫生状况真是糟糕啊。只一句话,想想当时的场景,如果都是要好到穿一条裤子的朋友可能不会介意或者不当重场,嘻哈就过去了,但稍稍不熟或者其他场合的朋友,吃饭的主人、参与其中的其他宾客,这饭还怎么吃下去呢?这时的参与者无一不会感受到使人窘迫的压力。

去医院看望病号,有共情心的人会倾听病患的忧虑,安慰体察他忍受的痛楚,而这时如果探望者只顾自己的想当然,随意评点生死,相信病人一定不想再见到Ta,最后也会使双方陷入这种窘迫的压力之中,尴尬起来。不合时宜的对话,不合时宜的表现等等只会带来尴尬。

不难看出,尴尬是怎么来的,要么是想事想少了,要么是想事想多了。说的直白一点,尴尬的中心点就是没有把场面的功夫做足。

男女交往中,尬聊应该是初始阶段特别难逾越的坎,尤其是双方经人介绍或者某个机缘巧合下认识的情况。“你好啊,你家住哪里?你有什么特别爱好吗?没有啊。你吃完了吗?吃了。”等等这类的尬聊是最常见的。从这点来说,尬聊其实就是双方处在一种聊天都非常有压力的状态之下,感觉聊天不轻松、不愉悦,聊天的气氛特别僵硬,双方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对方的谈话,是谈话卡住了的状况。

为什么会尬聊?在找女生聊天的时候,没有考虑好要跟对方聊什么,做好沟通的准备,很自然的就会陷入尴尬、冷场,对于想聊天的对象不够尊重。




尴尬的基本类型




除了尬聊之外,我们再来看看尴尬的基本类型,大家不妨对对看,是不是也遇到或者听过这些种类的尴尬呢:

1、  大家聊天的时候,突然一句不知所以的话瞬间尴尬。比如聊天中有人说很帅,另外的人拿出一张比较丑的照片,说有我帅吗?接下来没有人说话了。

2、  本来想开玩笑的,结果没注意分寸,搞得人生气了。比如有人对女生说你长得好像一个明星啊,谁,韩红。本意是玩笑,但选错了对象。

3、拍马屁拍到马腿上,讨好正好点到了本身是忌讳的事情上。比如有人忌讳提自己比较瘦,偏偏有人说,你身材真好,好瘦啊。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很瘦。

4、当众出洋相,被大家起哄,搞得非常尴尬,没有台阶可以下。比如,有天一帮人正在吹牛都是女孩追我,这时候,当事人突然出现,揭掉吹牛的伪装,秋风扫落叶般无地自容。

大多数的尴尬其实都是人被驾到了台面上下不来,不知道怎样应对。演员黄渤曾经说过他的一个经历,早年间还未出名在做歌手的时候,遇到过表演还未结束就有人起哄喝倒彩,下去吧下去吧的呼声连成一片。情商很高的黄勃,轻松的走下一阶台阶,哎,大家好我下来了,在场人哄堂大笑,尴尬的气氛瞬间瓦解,一句话幽默、轻松化解了尴尬的局面,继续表演。




容易遭遇尴尬的场景




有哪些容易遭遇尴尬的场景:

1、两个人比较陌生的时候,初次见面、刚刚加上微信的时候,比较容易尴尬。

2、被人揭露短处,或者问到别人短处的时候,容易遭遇尴尬。举个例子,比如你参加一个聚会正谈着最近的创作情况,这时有人问到你,有看过川端康成的《雪国》吗?你没看过吗?你连这个也没看过吗?死亡三连问,会不会瞬间尴尬到。又或者回怼,双方尴尬,聚会不欢而散。

遇到这种情况,有化解的方法吗?答案是有的。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平常心对待,简单的回答,我没有看过,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啊?我有听过这本书,如果你比较了解,不妨请教一下,给我讲讲看。

3、  分赃不均,“买东西不分场合”。比如,朋友一起出游,大家口渴了,去买水偏偏漏掉一个人。

4、  被人当众驳斥打脸。

去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投行女精英手撕阿里前CFO卫哲,就是卫哲被投行女当众驳斥打脸。起因是卫哲在一次投行演讲中说,我中学时数学不好,这本是一句自嘲,笑笑一带而过,大家都明白那是在给自己贴金,结果投行女就说了数学不好还当CFO,这时演讲人当做玩笑不答,或者幽默的应一句,也就算了。

偏偏两个平时高高在、自感优越的人,就为了你数学好还是我数学比你好的幼稚问题,实则是为了所谓的自负,互相不留情面,你硬我比你还硬,最终投行女被解雇,卫哲脸面扫地,两败俱伤。




化解尴尬的方法




当你被问到某些短处或者被点到,如何轻松的化解它,可以应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1、  不能对抗、不要去反击别人,使自己情绪化。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说出或做出这些令人尴尬的话或事的人,情商有点捉急,也就是说大多是无心之过,他不知道这句话该不该说,不知道这件事该不该讲。

对于这种人是不能生气的,只要把话接过来,适时展示一点小幽默,将缺点讲成优点,顺便抬别人一手就能化解危机。恰当的气氛、缓和的言语化解了当时的紧迫感,给双方留有思考的余地,避免矛盾的进一步升级,使尴尬变成情绪失控。

但如果没有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你一言我一语互怼,直至最后拳脚相加演变成恶性事件,都会令到双方在事后后悔莫及,要明白一点与低俗之人相争,自己也会变成低俗之人。

2、  实话讲,在应对尴尬局面上有很多时候并不轻松就容易化解掉,它需要很多智慧、方法和应对经验。而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态要放松,要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

在心理上要过滤掉更多的敏感,实际上就是对心态做脱敏处理,让自己有一定的“耻商”。其实在现实中,很多人认为的羞辱、轻视很多的来源并不是他人的看法,而是来自于自己的认定,并非真实的存在。

比如说,有人比较胖,就会觉得自己不入流,减不掉体重就敏感的认为所有人都会歧视自己,一旦有人不小心说话带几个有关体重、肥胖之类的话语或字眼,就会带入自己的感觉,觉得人家是在嘲讽自己,所谓的自尊就冲了出来。头脑一热,脸色一沉,瞬间场面变得尴尬起来。

但想想看,交往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正确的三观、良好的品性,真正值得交往的人是不会随意以貌取人的。

有的时候我们要直面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不会显得自己无知,反而会显得自己谦虚有礼。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懂装懂才会使自己看起来更无知,容易被人轻视。

记得以前参加一个活动,有个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正讲着一个学生走上前说,老师你这里讲的不对那里讲的有错,而且说的也有道理。当众被点错,讲课的人肯定脸上是挂不住的。这个老师却风清云淡的回到,这位同学讲的很对,我刚才做了两次错误的示范,大家千万不要像我一样,下面我再做两次正确的示范。

台下的人明白事情的缘由也没有揭穿示范,整个活动也顺利进行下去。碰到这种情况,其他人也可以轻松的给演讲者递台阶,说一句老师刚刚是在给我们示范不应该犯的错误。

影视圈大佬聚会,冯小刚要主演《芳华》的女演员苗苗当众跳舞,被陈道明当众怼了回去,人家也是演员啊你凭什么让人家跳舞,你干嘛来着,被怼到无地自容。

其实大多数这种场面的尴尬,实际上还是说话做事考虑不周,不给人面子,自己没做好丢了面子,结果导致气氛被破坏,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容易制造尴尬的状态




人在什么状态下特别容易制造尴尬呢?有四种状态。

1、  自身安全感不够,需求感太强的时候这种状态下,人通常都会很僵硬,包括说话聊天等等。比如说在网上聊得很嗨,一见面就死翘翘了。

2、  处事态度不够认真负责,经验不足,考虑问题不周全的时候。上面讲买水的时候,没有数清人数,这时也没有注意的这个问题,这种时候就会把当事人弄得非常尴尬,让人误解是不是有意的针对,矛盾也由此而生。

3、  不通人情世故,对人缺乏基本的礼仪和尊重,说话做事想怎样就怎样,不顾及他人感受。比如说,交往中在还不熟的情况下,给别人起外号,或者叫别人昵称,招来他人的反感和厌恶。人是需要自由的,但是自由也要关注到他人的感受。

4、  抗压能力不够,在压力面前容易思维混乱,被情绪压垮。

这里还是要讲,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些情况,有时候真的不要太把一些话一些事上纲上线。同时做事说话注意场合、场面,学会尊重他人。

说话做事之前考虑好这些话这些事,要不要说要不要做。人是有自由的,但是后果是不自由的。自由前提是承担责任,出了问题,就要承担责任。

再举个例子,公司安排员工去接待客户。没有跟对方充分沟通,来几个人、待多长时间、会面的主要议题、下榻在哪家宾馆、宴请的标准、会议的相关细节等等一概不清不楚。造成的后果就是,派去的车辆不够、出席会议的人员不对、吃饭没有位子等等。这些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够尊重客户,业务又怎么会谈得理想呢。

有人常说,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要讲套路、要讲技巧,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只是不停的讲这些,遇到问题去救火,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与其这样,就应该提早做好准备,将火灾防范在未燃之前,省时省力,往往还能达到事倍功半的结果。

我们说体面是将自己做好。那场面是什么呢?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给别人面子,让别人有被重视、有被尊重的感觉。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讲,每个人都有自重感,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被重视的感觉。以我们老祖宗的话讲就是你要会做场面会做人情,在面上要人家过的去。

尴尬谁都可能遇到,如何避免尴尬,最重要的是学会尊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