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百度慧眼-北规院规划大数据联合实验室针对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并分期发布。本篇为系列报告的第1篇,旨在厘清研究概念,确定基础性指标,并对国内大城市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现状形成基本认识。 研究背景 既有研究与概念辨析 国内关于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既有研究主要利用大数据,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大城市为实证案例,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分布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例如,施澄等(2018)对杭州市的短期驻留人口空间活动特征规律进行了挖掘,王德等(2019)分析了上海市实有人口的空间分布和流动性构成,伍毅敏等(2020)比较了常住居民与游客、就医者、商务访客等北京典型短期访客人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差异,并对各类公共设施提出了考虑实际服务管理人口需求的人口服务保障系数建议值。 从数据获取手段来看,目前大数据虽然存在缺失老人儿童、存在用户重复统计、设备覆盖率影响人口总规模计算结果等不足,但当前仍是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特征捕捉最及时、覆盖最全面、较传统手段具有突破性的。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团队对“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指标算法提出以下建议:利用位置大数据识别区域内某月(建议可参考常住人口统计调查时点,选取11月)的日均实有人口数量,根据设备量和设备覆盖率计算人口规模,不含停留时间3小时以内的短时过境人口。 城市对比与疫后观察 基于以上“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指标概念,本研究团队利用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选取全国部分人口规模较高的大城市,对其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特征及疫后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 北京的排名变化,反映其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短期驻留和短期到访的人口规模较大,这与北京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和资源调控的中心、全国拥有跨国企业和大型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所发挥的促进信息和资源汇聚交流的平台作用是分不开的。广州、深圳、苏州、杭州、郑州、西安的排名,也显示了其较多承载区域性高等级服务职能的中心城市地位,在服务本地常住人口以外,还对新增外来人口具有较强吸引力,并承担区域性的商务会展、旅游、就医等功能需求。东莞则表现出独特的短期强吸引力、人口快速流动的城市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Yimin Wu, Liang Wang, Linghui Fan,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mobility patterns among typical subgroups of the actual population with mobile phone data: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2020, 100 [2]施澄,陈晨,钮心毅.面向“实际服务人口”的特大城市空间规划响应——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04):41-48. [3]王德,任熙元.日常流动视角下的上海市实有人口分布与流动性构成[J].城市规划学刊,2019(02):36-43. [4]陈洋,黄浦江,宗敏丽,陈星,王周杨. 存量背景下的上海实际服务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14. [5]石晓冬.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看城市人口服务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3):4-5. [6]石晓冬,张晓莉,伍毅敏,王雅捷,文爱平.石晓冬:规划让城市更健康[J].北京规划建设,2020(02):187-191. [7] 伍毅敏,杨明,彭珂,等.北京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若干创新探索与总结思考[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20,12(1): 193-205. |
|
来自: Compass ...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