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奇旅》:不要为目标而活,那该如何生活?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1-01-27

编辑荡管:花开富贵 

在2021年的第一天,我去看了皮克斯的新片《心灵奇旅SOUL》。很喜欢这部电影,已经给身边的人安利了一圈了。

以下可能有部分剧透,但不会影响你未来的观看体验,请放心阅读。但如果你一点剧情也不想知道,那就不要再往下读了。

剧情并不复杂。主人公Joe是个普通的中学音乐老师,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爵士乐的钢琴演奏家。在他收到了转为全职工作的那天,他接到了和自己喜欢的乐队一起演出的机会。在他正要实现梦想的时候,他却掉进了没有盖的下水道。

阴差阳错,Joe顶着个诺贝尔获奖心理学家的名份来到了“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并成为一名灵魂导师,要辅导此地的一名钉子户22。 

辅导什么呢?辅导小22找到自己的火花spark。只有当火花被点燃了,灵魂们才能获得通往地球的通行证。

小22不仅没有火花,而且ta对回到地球生活都完全没有兴趣。而此时一心想回地球的是Joe。

最后小22帮助他找到了回到地球的机会,并且接着将灵魂寄居在Joe身体里的机会,体验了地球的生活,找到了自己的火花。

01 

不要为目标而活

《心灵奇旅》中贯穿全局的重要概念就是火花spark。

看到火花spark这个词,我想起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Jerome Kagan有一本书就叫做《The Human Spark: The Science of Human Development》(人性火花:人类发展科学)。

在书中,Kagen讨论了先天和环境如何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如何成为我们自己(how we become who we are)。我们人类天生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和结构,但是我们有很大部分仍是空的容器,要在养育和环境的交互中填进内容。一个生命,无论它如何受到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仍然如同一个有待编织的花毯子,而并不是一个只得承受的固有结果。

《心灵奇旅》的导演彼特·道格特一直对人类自我、情绪和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浓厚兴趣。在这部片子中,他用“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的灵魂都获得了完整的人格,同时这些人格特质又是刻意培育出来的来呼应心理学上个性气质的先天和后天之争。

在电影中,完整的人格中,很重要的部分是火花spark。只有火花亮起来的灵魂才可以投身地球。


那火花到底是什么呢?

影片主线故事就是Joe帮助小22找火花的故事。或者,在我看来,确切点说,是小22帮助Joe找到火花的故事。

在故事中,生之来处的管理者们告诉Joe:火花不是目标,而是面对生活的热情。

而什么又是生活的热情呢?

请看对人间本无兴趣的小22的完美展示:就是时时刻刻在jazzing爵士音乐的自在状态。小22用心倾听萌生退意的学生演奏,真心好奇理发师的生活,如实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小22用手指在路边栏杆划出音符,小22躺到在通风口上让风鼓起衣衫,小22为地铁中为看似并不专业的卖唱艺人的音乐打动,小22听到风起时沙沙作响,注视落叶旋转飘落于掌中......

小22用这些生活的细节激发了属于ta自己和Joe的火花。


Joe原来认为:爵士是和生活截然不同的东西。

小22则用天空的落叶,妈妈的线轴、半片贝果和披萨演绎了一种活出爵士舞动的状态,告诉中他的所谓爵士目标就在生活中每个时刻。

这样的一种开放、好奇、坦荡的态度,是小22和Joe合体的火花。

当你在实实在在生活的时刻,火花就被点燃了。

我们并不是生来就命定了目标和意义,等着我们去发现唯一正确答案。而是在和不断内外交互和日常经历形成的。

这里我插入一个生词-Scatting,帮你理解一下小22如何找到生活的火花的。

Scatting

爵士乐是非常讲究即兴的表演艺术。爵士乐中有一种叫Scatting的演唱方式,就是贴合当下情境和情绪用一些没有具体含义的衬词唱出复杂多变节奏型。有趣的是,我知道Scatting,并不是通过音乐,而是咨询引导(facilitation)的课上朗达老师教的。

它看上去是闲逛发呆,但实际上是通过活在当下,感受在当下,充分利用当下的能量。这个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一种存在的状态being。这种状态不仅对个人有益,对团队能力发展也很有意义,可以在个人和团队层面解锁深层的创意和效率。

所以我自己在教练工作中遇到特别囿于固定思考框架中的团队时,我会鼓励他们用这种scatting的状态来找回灵感:

我有时会让他们停止思考,到会议室外边去找一个吸引了他们注意力到东西。他们有的拿回来枯枝,有的到大堂拿了糖和水果。个过程叫做idea tango,就是让这些新鲜的点子和其他的点子共舞出火花。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动作打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势,确实可以帮助找到看问题的新角度。

如果能在一花中发现世界(universe),那你世界就无限广阔。

这也是为什么我号在理想实现了人生更空虚?一文中提倡大家多进行些非终结性活动。

非终结性活动是在活动进行时就已经实现,不指向完成然后被作为过去的目标。它就是它本身,而不是任何事情的结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要为目标而活,而是在日常中活出意义,在更广阔的生活海洋中感受水、感受自己的存在。

来,给读者们分享下爵士大师阿姆斯壮的Scatting:

Heebie Jeebies Louis Armstrong;Edmond Hall;Yank Lawson;George Barnes - Milestones of a Jazz Legend: Louis Armstrong, Vol. 3

02

理想和现实有落差,该怎么办?

我们经常在生活碰见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比如你想做一个画家,现在却在做平面设计工作,还每天被没有品味的甲方虐;或者你就想无拘无束地生活,却苦于没有足够的钱,每天被打卡和KPI 困得紧紧。

前一段时间,有位朋友的女儿在上海找工作,在我家小住了一周。我们把酒言欢,好几天聊过了半夜。和这位姑娘的聊天启发了我很多对理想和现实落差的思考。

姑娘在澳洲和奥地利学习音乐表演艺术12年了,因为疫情被困在奥地利,也没有办法回到澳大利亚。学习和工作无法继续了,她就回国来找工作了。

她跟我分享了很多做艺术的体验。例如这行就是天赋和练习都重要。

姑娘说:

“我接受自己从15岁找到自己的calling-音乐,开始练琴,虽然我的老师表扬我很有天赋,但是我知道自己不如三岁就开始练琴同时又和我一样努力的人,我知道自己不是能到塔尖的人。

这不是不公平,反而是公平。

但这不妨碍我热爱音乐。我还是愿意用一生在这个领域投入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不要做一个自视为艺术家,却连自己也养活不了的人。我找了文化交流的工作,我能一边爱音乐,一边在我的工作中使用和音乐教育相关的能力。”

姑娘的这段自述有些类似于电影中的理发师的故事:理发师没有做成他理想的兽医工作,做了理发师。他原来计划中拿手术刀的手拿起了理发刀。可是他说让顾客变得美美的,也是救人啊!(咳咳,反而兽医那个不是救人哦)。

在处理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上,很多人会因为没有实现目标而郁郁寡欢,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或者觉得人生有个大洞,他们会常用“只有做了音乐家或XXX,我才能幸福或XXX。”这样的句型。

我们要小心这样“只有。。。才。。。”的自我设限句式。

因为一旦被这样的表达设限,你的目标就会成为了枷锁。似乎人生只有一条既定的路要走。就像电影中那些被执念困住的充满了愤恨和孤独的灵魂。

而且这个“只有实现某个目标才算是人生圆满”的想法还会让人带上了隔离真实的滤镜。滤镜看世界,人生中大部分事情都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比如Joe在第一次观看自己的人生画廊,他戴上了“失败”这幅滤镜。于是,Joe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失败:独自用餐的孤独、廉价的古龙、那些被拒绝的时刻...在他'失败“滤镜中,小22体验到的一切都不算jazzing爵士舞,他妈妈也一定不会支持他。当然,他也看不见当他自己沉浸在音乐中时,他的调皮学生们一个个都被打动,从东倒西歪中坐直了。

人,是选择性注意和记忆的动物。滤镜这种东西会让我们看不见自己周围的水,一心只想远处的海洋。

理想和现实会有落差,但落差不全都是失败!

03 

活在每分每秒中

我在咨询职业中经常碰见客户说:如果我有几千万,我的生活就“从此不同了从此圆满了”。关于这种问题,我们通常会有以下沟通:

  • 我问:那你会怎样不同了呢?

  • 回答:那我就可以不上班了,愉快地生活了。

  • 我再问:你不上班后愉快生活是什么样的?例如,你早晨起床后会去做什么?

  • 回答:我就慢慢地冲一杯手冲咖啡,气定神闲地晒着太阳。

  • 我问:如果你明天早就可以“慢慢地冲一杯手冲咖啡,气定神闲地晒着太阳“,需要什么?

  • 回答:我需要早起20分钟。其实我的咖啡粉已经买了很久了......

此处强行插入花开姐在家待客的咖啡照

有人说,我的理想生活可比花开姐在家喝咖啡宏大多了,我要周游世界,我要豪宅大床,.....

我要请你再想想,这些背后,你真正的目标是什么?周游世界,是为了看见更多不同风景,和不同的人交流?豪宅大屋,是为了有舒心的生活空间,每天可以安然地睡去和醒来?

你当下的生活中是否有这些机会?

肯定有吧!

你是否在为了挣豪宅大屋的钱好几周没有好好睡觉了?从不看楼下的花开花落,也不关心你邻座的悲伤喜乐

如果是这样,你就是为了目标,而舍弃了生活。甚至,目标成为阻碍实现目标的行动障碍。

其实,目标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达成目标的高光时刻是生活中的某些天而已。

就像如果孩子本身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只把考上大学当作十几年学习的唯一目标。上了大学后找不到目标,成了空心人。

我在奇葩说海选中看到一个曾经是高考状元的姑娘,把已经过去的高光时刻当作自我挣扎的命题,自己卷了又卷,还要辩解说在用此对抗内卷的社会。面对蔡康永、马东的提问,这孩子也没有办法回到当下现场的谈话中。

我在去年年底总结2020,教给我的那些事中写过:

活live不是个瞬间动词,它可以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一直延续,无需等待某个特定时刻。人的价值不仅存在那些所谓有意义的某些项目中,不是某个成就感爆棚的时刻,而就在举手投足,购物吃饭每时每刻中。

那些数字、项目、时刻更像是在人生旅途中的里程碑(milestone),标示你在正确的路上。

如果执着在目标达成,你会在人生理想后感受到深深到的失落。就像Joe终于有了一场梦寐以求的演出之后的怅然若失。

虽然温柔,但《心灵奇旅》并不是给打工人的一记“摸头杀”。它更像一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灵魂拷问:这些是你真实体验到的吗?你此时此刻在真实地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吗?

我们此时此刻没有手拿一个写好的人生剧本,甚至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等着我们去找到。在这样的人生中,我们如何寻找幸福呢? 在如此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大概不知道下一年会发生什么,你19年的时候知道20年是新馆一年吗?那就更不用说有谁能知道一生会发生什么。

人生本没写定的有意义。是我们自己在每日生活中建构起了意义,享受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每时每刻的生命经历中去绽放火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