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非笼养鸡蛋认知度及消费意愿调查

 食研汇FTA 2021-01-27


非笼养蛋鸡农场(室内)

“非笼养鸡蛋”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如果讲到“土鸡蛋”,“散养蛋”等,我们或许会更熟悉了。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鸡蛋生产与消费国,产量占全球近40%, 行业研究显示,非笼养鸡蛋已经占中国鸡蛋产能的10%,每年估计生产350亿枚这类的鸡蛋。
 
那么,对于非笼养鸡蛋,中国消费者究竟了解多少?对此又抱有怎样的态度?
 
为此,食研汇(ID:FTA_21FOOD)与力矩中国(Lever China)联合做了一项调研,调查了700多位(其中70%来自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非笼养鸡蛋的看法。

75%的消费者更愿意去使用非笼养鸡蛋的地方消费


75%的受访者表示,因为食品安全与质量的缘故,更愿意光顾使用非笼养鸡蛋的超市、餐厅,以及购买使用非笼养鸡蛋的包装食品


同时,有68%认为企业使用的鸡蛋,应该来自一个具有人道标准的供应链


消费者购买意愿与认知程度成正比


受访者中,27%表示会经常购买,59%会有时购买非笼养鸡蛋,而他们之中,近80%对非笼养鸡蛋“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相反,不常购买或者从不购买的受访者里,更多是对非笼养鸡蛋不了解的人。由此可以看出,对非笼养鸡蛋的认知越高,购买频率也越高


而认知情况与年龄、收入水平相关。在26-30岁人群中,对非笼养鸡蛋了解的比例达到了83%。收入越高,对非笼养鸡蛋的认知也越高。

90后年轻群体更愿意为非笼养鸡蛋“买单”


消费者不仅仅对非笼养鸡蛋的兴趣增加,8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由于安全与质量的原因,他们愿意多花一点钱购买这类的鸡蛋。以餐厅为例,多数受访者的价格容忍度为10%-20%左右的增幅,基本可以覆盖使用非笼养鸡蛋带来的成本增加。以连锁快餐店套餐为例,使用一颗非笼养鸡蛋的成本大约增加0.8%左右(最终数字以每家餐厅的核算为主)。


对价格提升的容忍度,在26-30岁的年轻消费群体中更高,45.6%的人愿意多花25%的价格购买非笼养鸡蛋,愿意增加10%费用的人数则占了40%。这个数据显示,在有自主消费能力的人群中,年龄层越低,越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他们认为质量较高的产品

非笼养蛋鸡农场(室外)

消费者为什么愿意选择非笼养鸡蛋?

尽管有93%的受访者认为,生产鸡蛋的母鸡,不应该被关在笼子,应该保有行走与活动的自由;68%的受访者认为,餐厅、超市、包装食品等企业,他们使用的鸡蛋应该来自一个在对待动物方面具有人道标准的供应链。但是在选择非笼养鸡蛋的驱动因素调研中,约80%受访者看重的还是非笼养鸡蛋的安全性和较高的质量,另外20%受访者则是因为动物福利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非笼养鸡蛋是否真的具有高品质和安全性呢?


我们在许多的期刊与研究中,发现了非笼养鸡蛋在安全与营养上的优势。
 
安全性:

非笼养鸡蛋在食品安全上更有保障。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研究发现,非笼养鸡蛋感染沙门氏菌的机率,比传统笼养方式所产生的鸡蛋降低了25倍[1]。这可能由于非笼养农场清洁和消毒起来更容易。规范的非笼养方式可以确保鸡舍的饲养密度降低,通风质量好,母鸡活动量大、感受到的压力小等,从而减少其患病的可能。
 
另外,科学研究发现,非笼养鸡蛋的污染更低,其杀虫剂化学残留、二噁英类污染物等含量较低[2-3],且相对不容易受到昆虫侵袭[4]。并且,非笼养鸡蛋也可以实现溯源,在安全和品质上得到保证。
 
营养价值:

大量研究发现,非笼养鸡蛋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相对较少,欧米伽脂肪酸含量更高[5]。非笼养鸡蛋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微量元素[6-7]
 
此外,多个研究发现,非笼养鸡蛋还拥有更高的新鲜度(哈夫单位,是美国农业部蛋品标准规定的检验和表示蛋品新鲜度的指标)[8-9]
 

小结


世界蛋品协会(IEC)起草的“动物福利和蛋鸡生产系统”全球标准将计划于2021年5月发布。这一标准如果实施将为非笼养鸡蛋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助推,更多的鸡蛋供应商(包括中国)也开始投入非笼养鸡蛋的生产行列。 
 
以往,很多国内消费者对于非笼养鸡蛋的认知还来自农家散养母鸡,而今,越来越多的大型鸡蛋生产商正在加入非笼养的行列,不论是室外或室内的放养,他们以标准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将生产更多高品质的非笼养鸡蛋。 
 
与此同时,中国30岁以下年轻人对非笼养鸡蛋的认知与对溢价的接受程度,对于非笼养鸡蛋的消费趋势,带来了更多的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追求更高安全、更高品质与可持续的非笼养鸡蛋时代即将到来。
 

*本文非笼养蛋鸡农场的图片由“快乐的蛋”与“欧福蛋业”提供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Zoonoses Data Collect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eline study on the prevalence of Salmonella in holdings of laying hen flocks of Gallus gallus. EFSA J. 97:1–84. 2007.
【2】 Kan, C.A. (Kees). (2005). Chemical residues in poultry and eggs produced in free-range or organic systems.
【3】 Olsen, Alan R., and Thomas S. Hammack. "Isolation of Salmonella spp. from the housefly, Musca domestica L., and the dump fly, Hydrotaea aenescens (Wiedemann)(Diptera: Muscidae), at caged-layer houses."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63.7 (2000): 958-960.
【4】 Hamscher, G., B. Priess, J. Hartung, M. I. Nogossek, G. Glunder, and H. Nau. 2003. Determination of propoxur residues in egg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 after treatment of stocked housing facilities for the poultry red mite (Dermanyssus gallinae). Anal. Chim. Acta 483:19–26.
【5】 Anderson KE. Comparison of fatty acid, cholesterol, and vitamin A and E composition in eggs from hens housed in conventional cage and range production facilities. Poult Sci. 2011;90(7):1600‐1608. doi:10.3382/ps.2010-01289
【6】 Karsten, H. D., et al. "Vitamins A, E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eggs of caged hens and pastured hens." Renewable agriculture and food systems 25.1 (2010): 45-54.
【7】 Long, Cheryl, and Tabitha Altherman. “Meet Real Free-Range Eggs.” Mother Earth News, Ogden Publications Inc, October/November 2007, motherearthnews.com/homesteading-and-livestock/eggs-zl0z0703zswa.
【8】 Peric, Lidija & Đukić Stojčić, Mirjana & Bjedov, Siniša. (2016). Effect of Production Systems on Qua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able Eggs. Contemporary Agriculture. 65. 10.1515/contagri-2016-0014.
【9】 Wang, X & Zheng, J & Ning, Z & Qu, Lujiang & Xu, G & Yang, Ning. (2009). Laying performance and egg quality of blue-shelled layers as affected by different housing systems. Poultry science. 88. 1485-92. 10.3382/ps.2008-004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