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镇石马 淮镇石马(新声韵) 故道滹沱卧晚霞,一生最喜守农家。 关公赤兔低垂首,可忆当初踏血花。 淮镇石马(新声韵) 赵刚 蹄压飞燕去如梭,奋踏当年万里波。 垂首嘶鸣慵懒态,桥头跪卧啃青禾。 淮镇石马(新声韵) 赵刚 赛燕身姿已是昨,桥头跪卧啃青禾。 悠闲垂首嘶慵懒,蹄奋当年踏万波。 淮镇石马(新声韵) 赵刚 赛燕雄姿卧水波,悠闲垂首啃青禾。 四蹄狂踏山和涧,矫健风行止滹沱。 淮镇石马(新声韵) 静卧桥头待启程,春风铸就马蹄轻。 奋勇欲证当年事,志在滹沱浪里行。 雪夜过淮镇石马处有感(新声韵 人醉皆因旧友留,滹沱别送语咽喉。 车灯乍显桥头马,雪胜鹅毛乱吾眸。 淮镇石马(新声韵) 观老家石马感赋(新声韵) 桥头伫立对夕阳,近水滹沱却有伤。 幸甚当年神不勇,遗留石马在家乡。 滹沱河神与另一河神交恶大战,滹沱河神战败,留坐骑于此。 淮镇石马(新声韵) 山河踏遍卸征鞍,傍水滹沱赏渡船。 得意春风梳古柳,聚愁秋雨阻归帆。 分鬃方语金丝枣,对酒时云故道烟。 客地相逢杯盏尽,鬓白四目怯生寒。 淮镇石马(新声韵) 跪卧桥头沐晚云,追风斩浪长精神。 餐霞卸下朝天蹬,饮露披穿漫路尘。 蹄踏山河收四脚,背驼日月启双唇。 一声嘶叫排空远,牵动他乡羁旅人。 身首分离怒满胸,桥头闲卧祸偏行。 问责劫后何须作,防患于前始是功。 训斥蛮夫言已晚,罪罚竖子理仍通。 万般呵护人牢记,方始乡谣代代同。 注;淮镇石马数次车祸,身首分离,虽今已修缮,仍感残缺。 淮镇千百年来唯一流传下来的文物就这样惨缺了,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时有所感,特以此诗呼吁保护石马,拯救石马。 淮镇石马(新声韵) 滹沱跪卧啃青禾,低首嘶鸣韵作歌。 蹄踏晨阳燃火焰,鬃飘夜月沐天河。 奋身跨跃山和涧,竖耳聆听水与波。 步止桥头息故道,途中轶事待吟哦。 淮镇石马 在淮镇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沧州狮子,景州塔,淮镇街上的石儿马” ,是何人何时所创今以无考?淮镇人却代代相传。 淮镇石马位于淮镇滹沱河故道桥北东侧,为整块青石雕刻而成,跪卧于青石之上。约长5尺、高3尺,通体雍容华贵,昂首挺胸,神态安然,马背略低,前右腿伸出,左腿蜷跪,两后腿全力蹬地,似久卧欲立。头部缰套齐全,背上有鞍鞯、马蹬,鞯四边刻有缠枝的牡丹,中间是变化云纹,造型质朴厚重,颇具汉唐石雕的风韵,马尾紧贴马屁股,马屁股上有残痕。在左马腿与马身之间有个圆洞,是当时滹沱河来往的船只停船泊岸栓绳子用的,其马首、马背乡人时常用手抚摸,因此马首马背油光锃亮。石马造型生动优雅,纹饰雕刻精巧美观,有关专家从体态和纹饰分析,推断石马为明朝遗物,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95年被定为“沧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镇石马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传说,源于本土,传于乡里。 其一 是当时淮镇南北大街建有阁(门楼),名叫关帝阁,阁上置关羽、关平、周仓泥塑像,阁下置关羽赤兔马雕像,此石马便是赤兔马的石雕像。 其二 是此马原是滹沱河神的坐骑,滹沱河从山西流入河北后,滹沱河河神与子牙河河神发生争斗,结果滹沱河河神战败。滹沱河河神只好把受伤的坐骑遗弃河边落荒而去,它的坐骑跪卧在河边盼着主人回来,日久便化为石马。这是神话传说版本。 其三 是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滹沱河边住着父子二人。一天晚上,他们刚刚吃过晚饭。就听到滹沱河水哗哗作响,不一会儿,狂风大作,大雨倾盆。他们忽然间听到,有无数匹骏马嘶鸣。父子俩想出去看个究竟,于是就来到滹沱河大堤上。放眼望去,只见远处河中心,有无数的灯笼,一闪一闪的顺着河水向东流去。他们仔细一看,原来是无数匹骏马在奔跑。忽闪忽闪的灯笼,就是骏马的眼睛。父子俩非常渴望,能够逮住一匹骏马,为他们耕地种田。但是马都聚拢在河心没法逮住。就在这个时候,忽然看见有两匹马,驮着沉甸甸的东西,沿着河边朝他俩飞跑过来。父子俩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一下子就把这两匹马逮住了。等到他们把这匹马牵到岸上一摸的时候,觉得马冰凉冰凉的,原来已变成一匹石马。天亮以后,人们就把这两匹马抬到淮镇西城门下。后来发大水,其中一匹随着洪水跑了,另一匹因为腿被打伤没跑成,直到现在还静卧在淮镇石马大街的南街。这个版本在淮镇流传最广。 其四 是有二匹天马顺滹沱河水而来,在淮镇一户农田啃食麦苗,田主人看见后,持枪刺伤一匹天马的马腿,二马逃奔,至淮镇滹沱河桥头,伤马上岸即卧,再不能站起来,化作石马。此马于文革中遭难,时淮镇建南街桥,破石马以作桥礅,人皆言惋惜,且文物并非方石,非适合,故由匠人将已破石马重又粘合,复原貌置于桥头至今。 其五 是说此石马为明代陈瓒墓前的石像生。陈瓒(公元1505年-1578年),字敬夫,号玉泉,直隶河间府献县淮镇圈头村人,明朝嘉靖癸卯科举人,丁未科进士。初任山西太原府阳曲县知县,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山东按察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户部左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位列九卿。陈瓒为官31年,先后辅佐明嘉靖、隆庆、万历三个皇帝,为政清廉,刚正不阿,“绝私交,抑权贵,纲纪肃然,人莫敢犯”。死后,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简肃”,称“简肃公”。 其六 石匠用太行山最硬的石头凿成十几匹石马,运到淮镇滹沱河桥头为过往船只停船泊岸用,一次大洪水后,沿岸房屋被洪水冲塌,河堤决口,其他石马被大水冲走了,只剩下这一匹石马,于是淮镇人把石马拉上岸,放于桥头。 其七 滹沱河发大水,从上游冲下来十几匹马,到了淮镇,其它的都淹死了,唯有这一匹马拼命游上岸,卧在了滹沱河桥头右侧马家房子附近。据传马家开了个马号,取名“双马号”,因此发了家,至于发家后的马家是不是用青石雕刻了这匹马那就尚未可知了。 据考证,这匹石马是明代的遗物。明代在淮镇西城门旁边建有一座关帝庙,这匹马是关羽的坐骑,文革期间,为了保护石马,当地群众在石马旁挖一深坑,把石马埋在地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淮镇修桥时,又把石马挖出来,放在了新修大桥的桥头,使之成为当地一景观。 石马现已成为淮镇标志,成为淮镇游子思乡的物证。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 可为诗友作诗词专辑,需要诗词作品十首,个人照片数张。 投稿微信:gxswz4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