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希会和他的汉风堂陶印

 国学守望者 2021-01-27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孙希会和他的汉风堂陶印

                         赵刚

  走进汉风堂我就被一座献县单桥的泥塑所吸引着,写意的创作将单桥的沧桑进一步展显出来。

  汉风堂的主人叫孙希会,这里是他的工作室,他被献县文化圈的人海称为会儿哥。其性格开朗豪迈,诙谐幽默,喜文学、艺术和收藏,善绘画、摄影、篆刻等。

  孙希会,1963年9月出生,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联通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协会会员、河北省民俗协会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现担任献县影视艺术协会主席,在报刊上发表过大量摄影作品并多次获奖,作品《榜上有我爸》 、《老库管》等获得全国二等奖。同时配合摄影出版了《朱惠民集》、《献县墓志钩沉》、《献县文化研究》、《献县单桥》等多部著作。

  在和孙希会交流中了解到,他现在正在以单桥为创作素材制作陶印。

  单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中国文化遗产,位于献县城南京德古御路上,横跨滹沱河故道,建于明崇祯二年,素有“八省咽喉”“九省通衢”之称。单桥五拱四孔,南高北低,造型独特,为世界最长不对称石拱桥。单桥历来被誉为“画桥”,其精湛的石雕艺术被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喻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单桥的精髓在于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最优秀的品质——乐善好施,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无私大爱”的体现。单桥不但是中国桥梁艺术的奇迹,民间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

  汉风堂陶印,是由全国多家科研机构经过数年研发而成的专利产品,根据献县明代石桥——单桥的望柱及栏板雕刻故事衍生而来,集陶瓷艺术、印章艺术、雕刻艺术、民俗文化等诸多艺术融为一体,并结合三维扫描、三维编程、三维雕刻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艺术新品。

汉风堂陶印制作方法一改传统陶印先刻制文字后烧制成瓷之工艺,而是先烧制成陶瓷艺术产品,其本身既有玉之莹润,更有石之厚重,软硬适度,易于受刀,能随心所欲表达作者之刀法和笔意,从而深受篆刻界、收藏界友人之青睐。汉风堂陶印目前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韩及东南亚等国,现已经申报国礼产品,正在审批中。

  陶印即“陶瓷印章”是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民间传统美术,品味高雅,主要流传分布在江西、湖南、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等省。陶瓷印章以瓷土、陶泥、紫砂等为原料,完全人工制作而成,印章纽体个性鲜明、治印方法独特,是印章艺术之中不可多得精品。

  陶印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印出土于商代殷墟遗址,而成熟带釉的瓷印则流行于晋代,后期出土的汉代大量的封泥、瓦当、砖瓦纹饰等即是传统陶印类型之一,由此足可见其历史之久远,根基之深厚。由于陶瓷印制作工艺繁杂,受原材料、窑炉、釉料、技术等因素限制,历史上民间并不多见,一般多为官府、寺庙等受用,其制作方法也大多为先于泥胚刻制文字后烧制成瓷印。

  汉风堂单桥系列陶印,古朴大气、精工溢美、浑厚天成,融入单桥和献县当地诸多民俗及汉文化,其特征为可工可写、坚实耐用。其烧制技术精湛不凡,高温达一千三百度成印。硬度均与可供篆刻的石头近似,集古朴,大方,美观于一体,不易风化,更利于传世。

  纵观汉风堂陶印,将汉文化和当代人文合而为一,集大众欣赏、把玩、收藏、民俗装饰等文化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汉风堂陶印,无论从素烧或者上釉烧制的角度去进行欣赏和把玩,都能体现篆刻艺术、献县人文精神面貌。陶印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今又与献县单桥诸多文化融为一体,从而衍生出一种文化品种,一个拥有献县烙印的文化品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汉风堂陶印将会成为艺术收藏领域的新宠。

  据孙希会介绍说,陶印的乐趣就在于:经过高温的烧制就会变得坚硬无比,耐磨、耐用,且会因烧制时温度的不同变幻无穷,斑斓的釉彩,偶然的窑变更是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他的汉风堂就在献县的水源路繁华地段,他更喜欢于在闹市中求得安静一隅把玩陶印的感觉,与朋友们一起欣赏、切磋陶印的氛围。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手机: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微信同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