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浩:千古敦煌,如梦飞天

 国学守望者 2021-01-27

      曾浩:千古敦煌,如梦飞天
          赵刚
    我与曾浩先生并不熟悉,当我在网络上看到他的油画敦煌系列时,就被他的画作深深地吸引住了目光。

  敦煌飞天是他的系列油画作品,与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震动与共鸣,欣赏着他画作的同时,去试着触动他的敦煌世界里。

  他大胆采用西方古典浪漫主义油画风格,并融入敦煌的磅薄气势以及中国艺术的细腻,创作了一系列各具特色性格的飞天仙女形象,其意境神秘空灵,极富震撼力。

  曾浩,七十年代出生于四川自贡,现为中国佛教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艺术院院长,中国佛教油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油画创作中心创作委员,现居北京。他的作品分别在新加坡、香港等地办展,在参加的省、全国画展和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获奖,被英国西蒙敦煌研究院、台湾、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等艺术机构、画廊和收藏家珍藏。其艺术传略和作品《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杂志、《人民画报》等众多重要国家级报刊杂志专题介绍。


 敦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是神秘的,通过曾浩的画笔,将我们对敦煌的向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曾浩把敦煌作为自己的绘画与思想的结合点,借助敦煌来表达艺术理念。他用西画技法,结合中国画的精髓,用现代的审美观和思路,使敦煌人物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远古的人物融入现代人的情感。在人物服饰上,把敦煌服饰表现的美仑美奂,熠熠生辉。在人物形象上,把敦煌人物不可触摸的神秘与空灵表达的如此高贵,既师承中国画的写意风格,又在油画领域里独辟蹊径。

欣赏曾浩的敦煌系列作品,体感着佛意、时代气息与画家深刻的感情印记,神秘与浪漫结合。

我没有去过敦煌,但是在曾浩的画作“飞天”中可以感受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飞天的大美形象,看到那满天灵动的飞天,联想到盛世大唐的文化,也只有大唐才能创造敦煌的文化奇迹。

  唐代飞天面圆体丰,人物比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华丽,伸张自如,灵动优美。与静止肃穆的佛像形成鲜明对比,正是有飞天在,使得氛围不是那么压抑。一条长巾,展卷飞舞,轻盈飘入空中,非常具有浪漫情怀。

  素手芙蓉,虚步太清。霓裳广带,飘拂天际。我面前的敦煌飞天,是曾浩把他的艺术灵感,佛教的飞天,用新颖的视角和艺术形式展显出来,通过油画折射出佛性和历史光辉,这也是我欣赏曾浩油画敦煌飞天的感受和喜爱的原因吧。

  飞天之人凭借披巾的飘拂飞扬,流畅曲折而圆润有力的线条,乘风而起的飘逸动感,优美婀娜的身姿,极为夸张生动地表现出来,形象地诉说着人体的玲珑与柔美、人们的欢乐与轻松。

曾浩把佛教中弹琴奏乐、散花喷香的天人尽情美化,她们丰满圆润,她们苗条秀丽,她们温婉恬静、褒衣博带。她们面有开朗庄重、身躯顺势飞舞,或遒劲潇洒,或欢悦无比。这些富于动态而忽上忽下的飞天,烘托了佛国西天的欢欣氛围,表达人们的善良、美好、自由的向往。

 

我倾醉于油画之中,体感大美敦煌,大美盛唐!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