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知识】 手绘冰川地貌04

 pf2019 2021-01-27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分为 冰蚀地貌、 冰碛地貌和 冰水堆积地貌三部分。

1

冰蚀地貌

(1)、冰斗、刃脊和角峰

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之一,它位于冰川的源头。典型的冰斗是一个围椅状洼地,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底部是磨光的岩石斗底,向下坡有一开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槛。冰川消退后,冰斗内往往积水成湖,叫 冰斗湖。

相邻冰斗之间的刀刃状,称为 刃脊

几个冰斗后壁所交汇的山峰,峰高顶尖,称为 角峰

角峰、冰斗、刃脊、U型谷示意图

绘图 | 曾庆阳

(2)、冰川谷和峡湾

冰川谷的横剖面形似“U”形,故称“U”形谷,也称槽谷。槽谷的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平直而陡立,冰川谷两侧山嘴被侵蚀削平形成冰蚀三角面。

槽谷的形成是冰川下蚀和展宽的结果。冰川冰的厚度越大,下蚀力越强,有些槽谷可深达千米。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斯迈特槽谷深900-1200m,冰川下蚀量有450m,槽谷底还有300m厚的松散堆积物。

在高纬地区,大陆冰川和岛状冰盖能伸入海洋,由于冰川很厚,当冰体入海尚未漂离之前, 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称为 峡湾。 挪威海岸峡湾的长度达220km,深1308m。南美巴塔哥尼亚山脉沿岸的峡湾,深达1288m。

峡湾示意图

绘图 | 曾庆阳

(3)、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和冰川擦痕

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羊背石的平面为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冰流方向一致,朝向冰川上游的坡由于受冰川的磨蚀作用,坡面较平,坡度较缓,并有许多擦痕。冰川下游方的一坡受冰川的侵蚀作用,被挖掘得坎坷不平,坡度较陡。大陆冰川常形成规模较大的成群羊背石,山地冰川槽岩中也可形成规模较小的孤立羊背石。

在羊背石上或冰川槽谷谷壁上以及在大漂砾上常因冰川作用形成 磨光面和 擦痕

当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比较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为发育。如果冰川搬运物多是碎石,则在谷壁基岩上常刻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为 冰川擦痕。 (冰川擦痕一般长数厘米至1m,深为数毫米,成钉形,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细,细的一端指向冰川下游)

2

冰碛地貌

由冰川侵蚀搬运的砂砾堆积形成的地貌,称冰碛地貌。有以下几种类型:

冰碛地貌

绘图 | 曾庆阳

(1)、冰碛丘陵

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和中碛沉落到冰川谷底,和底一起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称冰碛丘陵。

大陆冰川区的冰破丘陵规模较大,高度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 (例如北美的冰丘陵高400m。山岳冰川也能形成冰丘陵,但规模要小得多,如西藏东南部波密,在冰川槽谷内的冰碛丘陵,高度只有几米到数十米。)

冰碛丘陵之间的洼地透水性很低,常能积水成池。

(2)、侧碛堤

侧碛堤是由侧碛在冰川退缩以后共同堆积而成。它在冰川谷的两侧堆积成堤状,向下游方向常和冰舌前端的终碛堤相连,向上游方向可一直延伸到雪线附近。

(3)、中碛堤

两条冰川汇合后,其侧碛合并成中碛,冰川融化后,在冰川谷中部沿谷地延伸方向堆积成垅状砂砾堤,称为碛堤。

(4)、终破堤(尾碛堤)

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冰川的末端较长时期地停留在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形的堤,称终碛堤。

(5)、鼓丘

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一种小丘,也是冰川再接近末端,对冰床中凸起基岩进行侵蚀,底碛翻越凸起的基岩时,搬运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的。

山谷冰川(依据:自然地理学)

绘图 | 椰子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