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睛里装了一台美颜相机的父母,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青榄家长地带 2021-01-27

回复“100分”,送你一份见面礼

01

最近,在重庆地铁6号线上发生了这样一桩怪事。

当天下午6点,程小姐像往常一样进了地铁,身边一名七八岁模样的男孩突然伸手抓扯她手里的蛋卷,大声说:“你给我,我要吃!”

程小姐很诧异,但男孩一边重复这句话一边抢夺塑料袋,让她有点害怕,只好说:“你不要抢,我给你就是。”

男孩立马开口索要最大的3个蛋卷,站到旁边吃起来。

一开始,程小姐以为他没有家人陪同,但仔细一看才发现,他的父母就在身边,母亲怀里还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对于男孩的抢夺行为,父母不但没有制止,还对他说“吃完了再要”。

程小姐把这事发到网上后,有好几名网友认出了这名男孩,说他经常在上下班时间出现在地铁,曾抢过他人油条、糍粑、酸奶、瓜子等食物。

网友“小小麦的世界32”表示,他经常在地铁碰到这孩子,有一次男孩主动找他聊天,自称在读学前班,但没想到聊着聊着就开始要钱了。起初,该网友试图讲道理,可男孩依然不依不饶地要钱,最终他只有说没钱了,男孩才肯离开。

青榄君看到这里,气不打一处来。虽然东西不贵,但这种行为跟抢劫有什么区别?

更令人气愤的是他的父母。在他们眼里,儿子不是粗鲁无礼,而是聪明机灵,心里说不定还美滋滋地想:你看,陌生人都乐意给我娃东西吃,他多讨人喜爱……

100个熊孩子可能有1000种熊法,但无一例外背后总有一对熊爸妈,在熊孩子冒犯别人时毫无歉意,全程用母爱的目光欣赏着自家的娃。

02

前一阵子,青榄君参加家长会,校长在会上说了一句话:“很多父母看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带滤镜功能、美颜效果。”

这句风趣的话,引起哄堂大笑。再仔细一想,的确令人深思。

比如说,很多宝爸宝妈喜欢在朋友圈晒娃。偶尔晒一晒无所谓,但有的父母动不动刷屏,不免有点让人生厌。朋友圈红点一亮,就迫不及待地进去看看是不是又有人给我家娃点赞了?尽管在外人看来,那孩子甚至有点丑……

不光是外表,有的父母会把孩子的错误行为也自动加以“美化”或“过滤”。无论孩子怎样冒犯了别人,在父母的眼里,他们不仅没错,而且有趣、可爱、有本事。

曾有一则新闻,上海一个熊孩子拿水往亲戚的钢琴键上倒,孩子爹妈不但不责备,还反说“好心帮忙洗琴”。亲戚不好发火,于是笑眯眯夸熊孩子干得好——后来熊孩子再接再厉,在商场用可乐“洗”了一架60多万的进口钢琴,被索赔19.8万折旧费。

有的家长不承认自己在用“滤镜”过滤孩子的缺点,相反,他们还会觉得自己是在用“放大镜”放大孩子的缺点,动不动批评孩子。

然而,即便他们自己批评起孩子毫不留情,可一旦外人批评、指责了自家小孩,他们就不爽了,认为是“无中生有”,是“吹毛求疵”,是“多管闲事”,甚至是“故意找茬儿挑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自动“过滤”掉了外人的意见。

前不久,广西南宁两女子带一男童看电影,因吵闹,旁侧陈小姐换位到前排,又遭男童踢踹椅背。陈小姐提醒之后,遭对方不满,电影散场时,被男童的母亲殴打致身上多处受伤,手机也被摔裂了。

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有的孩子之所以成为熊孩子,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看自己的孩子时,自带滤镜功能、美颜效果。

03

为什么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美化”自己的孩子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大多数人都存在着一定的自恋倾向,而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看到孩子,就像是看到另一个自己,父母对孩子的肯定,也是对其自我的肯定。

有句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虽是玩笑,却道出了为人父母的心声。

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是夫妻合作的最得意的作品,每一位父母都会无条件的、不可扼止的爱上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有不完美的地方,也会选择性无视,只看到孩子的优点。

网络上曾经流行一句话:我若喜欢你,你脾气再大都叫个性。我若不喜欢你,就算你温顺的像只猫,我都嫌你掉毛!父母看孩子就是这样,脾气大了都叫个性,没脾气就叫温柔,调皮捣蛋可以理解成活泼,大大咧咧那叫不拘小节。

从生物学上说,动物总是有保护后代、抵御外侵的天性,所谓“老牛护犊子”,人类同样如此。所以我们会发现,父母虽然平时对孩子指指点点,却不允许外人说一句孩子的坏话,见不得外人对孩子有一点点微词。

一位网友回忆说:小学时有次考试失误,数学老师撕了她一整本画本,并且叫了家长。她的妈妈一直对她要求很严,她战战兢兢地等着挨批。没想到,妈妈冲到学校,没说孩子,反而义正言辞地怼老师:“你凭什么毁我孩子心血创作,信不信我去告你?!”把数学老师给骂哭了……

04

前段时间有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题目叫《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为什么没有人会当面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

因为当面批评别人的孩子,家长也不一定会听得进去。当“装聋作哑”的家长越来越多,“多管闲事”的外人越来越少,熊孩子自然就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

历史上,虚心纳谏的君王总能统治出太平盛世。而那些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朝代,却只有受人蚕食、自取灭亡的命运。历史无数次验证着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谦卑的心态,是进步的必备条件。

进谏的人,冒着被流放、被杀头的风险,不是为了惹皇帝不快,而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做父母的也必须明白,只有那些心地善良、朴实厚道、真正为孩子好的人,才会向家长反映孩子们的问题。要不,人家何必要多此一举,惹家长不高兴呢?

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有句名言:“‘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谓当局者迷,很多我们自己未必看得清的事情,在外人眼里再清楚不过,这个“反弹”,就是来自他人的意见。无论对错与否,它都会给你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

认识真实的自己很难,认识真实的孩子也并非易事。孩子少不更事,不辨是非,所以更需要最亲近的人,去帮助他们去完成审视自己的过程。

所以,家长应该保持一种“空杯心态”,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舍弃既有的成见,当听到别人反映自己孩子的问题,或管教自己孩子的时候,虚心地聆听,感谢人家的善意和诚意,不要拿别人的“好心”,当成“驴肝肺”。

一个人的目光总是有限的,只有众人的目光,才能看见孩子真实面貌的“原图”,如此才能正确地引领孩子的成长。

今日福利

回复“黄冈”,送你《黄冈加分教程全套》

2 发送“数学”给青榄家长地带,可获得《学而思奥数完整教材》

3 发送“作文”给青榄家长地带,送你一份《学而思写作专项技巧》课程视频

4 发送“牛津”给青榄家长地带,可获得《史上最全牛津树英语阅读资料》

5 发送“哈利”给青榄家长地带,可获得《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高清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