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孩当着众人面喊出“想要爸爸回家住”,爸爸拒绝得理直气壮……

 青榄家长地带 2021-01-27

01

前几天,青榄君写过一篇《女孩天台告白却被妈妈“怼”哭……》,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和反省。没想到,看了最新一期《少年说》,比不会说话的妈妈更扎心的,是这样的爸爸……

郭美彤是一位一年级的小姑娘,留着长发齐刘海、扎着蝴蝶结的她,看上去十分可爱。

“我的妈妈告诉我说,长大以后不能娶(嫁)一个跟我不在同一个城市的男朋友。”

郭美彤上台第一句话就惹得全场爆笑,然而下一句话,却让现场的空气瞬间凝固。

她说:“这样我以后生一个女儿,就不用像我一样,每天找爸爸了。”

嗯?什么情况?!

郭美彤说,爸爸在北京上班,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她很想念爸爸。

当着所有人的面,她大声地说:“爸爸,你可以把工作的东西转到长沙来,跟我和妈妈一起上(班)吗?你永远跟我在一起住,好吗?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住在一起的才是一家人嘛!小姑娘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呀!

然而,面对这样真诚又可爱的呼吁,爸爸却说:不,可,以!

“我跟妈妈商量好的,妈妈很会陪伴你的童年时光,所以,我就不在这添乱。我在北京等你中学毕业,考到北京去的时候,我天天陪你,好不好?”

在一旁的妈妈,也显得十分镇定,她对郭美静说:“美美,我们一起加油,凭自己的努力去北京,好吗?”


主持人和台下的孩子们都惊讶得说不出话,这时的郭美静显露出与这个年纪不符的懂事,她回了妈妈一声清脆的“好”,勉强微笑,然后快速跑下台。

扑进爸爸的怀里,这才哇哇地哭了……

即使爸爸不能陪我,我还是很爱爸爸,很想和爸爸在一起呀!看到这一幕,荧屏内外的人都心疼得不得了。

后来的采访中,我们得知这位爸爸从事的工作非同寻常——研究发展航天飞船发动机。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郭爸爸不能时刻陪伴孩子,自然也有他的难处。

但是现实中,这样“找爸爸”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有的爸爸即使在孩子身边,孩子却感受不到爸爸的陪伴。

前段时间,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因为“呼叫爸爸放下手机”的法子火了。

爸妈平时要上班,只有周末才有时间陪孩子玩。周末,爸爸答应她吃完晚饭后会陪她玩。可是,吃完晚饭后,爸爸却和平常一样,一直盯着手机。

她在旁边说了半天,爸爸仍然无动于衷。无奈的欢欢只好录下了自己的声音,放在爸爸的身边。闹钟不断重复着她的“歌声”——“爸爸,请你不要再看手机啦”、“爸爸,请你不要再看手机啦”……让人听了又好笑又心酸。


据《2017年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发布报告显示,超过55%的家庭,是妈妈担当陪伴孩子的的主力。而爸爸陪孩子较多的家庭,比例仅占12.6%,时间更是少得可怜的2.9小时/每天。

龙应台说:“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关键的那十年是最不能偷懒的。”可是“在其位而不谋其职”的爸爸总是那么多。

02

妈妈们希望爸爸们更多地参与陪伴,不是因为育儿太辛苦,需要父亲来分担母亲的职责,而是因为,父亲的角色无可替代!

美国心理学博士奥古斯都·纳皮尔所著的《热锅上的家庭》中,提到一对养育了三个子女的夫妻,他们长期关系疏离,没有夫妻生活,但都舍不得离婚。

经过长期的接触,治疗师发现,他们的家庭中,缺乏一个独立、自主的父亲角色——不止是这个家庭里缺少“父亲”,在夫妻俩的生命中,也都缺乏了父亲的角色。

因为父亲在成长中的缺位,两个人的心中始终都住着一个婴孩,渴望对方给予母亲般无私的关怀。他们互相依赖、彼此索取,夫妻两人没有实现内心的独立,所以才会彼此纠缠、相爱相杀。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则将孩子的依恋分成了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长期远离父母的孩子,往往会成为回避型和反抗型。

只有父母保持稳定有效的陪伴,才更容易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当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长大后,面对具有威胁、压力的环境,也会更乐观,更倾向于与他人互助,来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摆脱困境。

父亲的角色,远比辅助母亲重要的多。因为,有些只有爸爸能做到的事情,妈妈难以做到。就像妈妈能做到的事情,怀孕、生子、哺育,爸爸永远做不到。

父亲,不是一座一动不动的山。相反,他代表着一种强力的存在!

他是一个分离者、破坏者,象征着孩子与母亲的分离,他将孩子带离这个温柔的、曾与他一体相生的母亲,带向那个复杂的、陌生的大千世界,引领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03

每个妈妈都希望爸爸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可是,如果一味地责备爸爸,只会适得其反,让爸爸们避之不及。

所以,如何让爸爸陪伴孩子,引导的方法很重要。

  • 降低要求,专心即可

有位妈妈抱怨说:“每次让老公陪孩子就来气,说让他跟孩子一起玩,他还真的就跟孩子纯玩起来了,一点都不考虑一下寓教于乐……”

我们通常会发现,很多孩子喜欢跟爸爸玩,要超过跟妈妈玩,因为小孩很聪明,他们很容易就能识别出父母是真心要跟他们一起玩。

妈妈们通常深思远虑,会考虑到寓教于乐的各种战略和战术,爸爸们则不然,他们比较“一根筋”,会隐隐觉得“寓教于乐”比上班还累。

所以,如果爸爸能够专心地陪孩子傻玩,就表扬他一下吧!别去考虑太多教育意义,再说,爸爸本身就是自带智慧与力量的玩伴,随他们去吧!

  • 让爸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说到陪伴问题,青榄君的一位男同事有话要说:“我跟儿子在家里玩球,老婆就会大喊‘要打球出去打’!回老家,儿子好奇田里的蚂蚱,我带儿子去抓,她又会吼道‘抓那玩意干啥?脏死了’!就这样,还总说我不陪孩子。”

心疼这位老爸三秒钟。

所以,不要让爸爸用妈妈的方式去跟孩子在一起,哪怕妈妈的方式是先进的、科学的、高级的……如果你要让爸爸参与育儿,就得让他用爸爸的方式,用他舒服的方式,用他愿意做的方式,享受的方式,他才会真正愿意参与进来。

那么,爸爸们比较喜欢的方式是什么呢?他自己作为一个男孩的时候喜欢做什么,那就是他喜欢的方式。可能是去球场上踢野球,可能是看世界杯,可能是钓鱼,可能是上树掏鸟蛋下河去捞鱼……

所以当爸爸全情投入地和孩子在一起时,你会有种错觉:这就是两个小孩在一块啊!

  • “心在”比“身在”更重要

小艾八岁那一年,父亲要从北京下放到河南干校,她不想与父亲分别,躺在地上伤心地哇哇大哭。

这幅场景深深地印在了父亲的心里。之后几年,身在异地的父亲通过写信的方式陪伴着女儿。

他在信中画了许多可爱的画,筛去了日常的辛劳,满是有趣的见闻,还穿插着温和的教导。他会跟女儿说什么是疟疾,会对女儿提出很多要求,会说“爸爸太太太太太太太想你了”。

在1969年至1972年的三年时间里,他给女儿写了六十多封信,其中包含了几百幅漫画。

这位父亲就是著名漫画家丁午,这些信件后来被集结成《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出版,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总是以为陪伴孩子,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然而并非如此。

青榄君曾写过一篇文章《佩服!没时间陪孩子的妈妈写下100封长信!每一封都堪称家教教科书(点击可阅读),用心的父母,总有办法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爱与陪伴。

所以,爸爸给孩子的陪伴不在乎时间长短,真正的陪伴是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关注、爱和重视。

  • 夫妻相爱、关系亲密

知名童书推荐人三川玲说:“让男人参与家庭教育最最有效,最最基础的方法,是让男人愿意跟自己的老婆在一起。”

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家庭关系,而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足够好,就能够做好亲子关系,做好亲子教育。

夫妻俩再忙,也要抽时间一起做些恋爱时就一起做的事。一起散步、逛街,或是在家里一起看一部温馨的电影。夫妻关系足够好,爸爸又怎会逃得开那个总爱跟着妈妈的“小电灯泡”呢?

这期《少年说》中,一个小暖男向外公喊话,叫他少打点麻将,多陪陪外婆。当外公问他,做到了有什么奖励时,他就说得很好:

工作、朋友、学习,这世界上重要的事情是很多,但归根结底,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好书推荐 

《汤米·温格尔系列绘本》

国际安徒生大奖

激发孩子想象力

内容有趣又好玩

扫描图片二维码   立将好书带回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