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射雕英雄传》浙江11岁男孩火了!如何让孩子坚持练琴?

 青榄家长地带 2021-01-27

前几天,有个一11岁的男孩用双排键弹了一首《射雕英雄传》后,彻底火了。

先来感受一下这段视频:

▲男孩弹琴视频,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

短短一天多的时间,他在抖音上的视频,点击量超4000多万,点赞624万,留言近十万条,粉丝从5万涨到了113多万!

网友们纷纷留言:

“当音乐响起,忍不住想打一套降龙十八掌。”

“一个人能够赶上一支小型乐队。”

“听完这个,我对着正在打王者荣耀的儿子,打了一套降龙十八掌……”

这个11岁的男孩叫杨宇华,现在是浙江慈溪读6年级,他说自己3岁半学钢琴 ,学到9岁,然后又学了近3年双排键,“每天都会坚持练,如果哪天不练就会空落落的。一首曲练熟后,弹起来会陶醉其中。”

现在让孩子学习乐器的家长很多,不过让家长愁的不是学不起,而是孩子总是三分钟热度。

但是学琴不坚持的话,的确就学不好。杨宇华这个小男孩,从3岁开始学钢琴,每天都会坚持练习,最后才会有这种熟练的技巧和精彩的表演。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坚持学好一种乐器呢?当别的孩子都在学乐器的时候,要不要让孩子学?

最近青榄君收到一位妈妈的来稿,她在文中详细讲述了她是如何养好一个“学琴娃”的。希望这篇文章对家有学琴娃的父母有所帮助。

家有“琴娃”养成记

作者:禄 

家有女童一枚,5岁第一次提出学乐器的要求,驳回。入学后再一次上书申请,允之。学琴四年,在吾正确的指挥和引导下,那热情一发不可收拾。现将斗争经验与各位宝妈分享,望在养娃的道路上咱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前行。

01

自从有娃后,受“还娃一个无忧童年”鸡汤的影响,我对娃施行放养政策。什么英语启蒙、色彩培养,什么基本功从小抓起,统统略过,就成天傻玩。

所以当娃5岁提出要学一门乐器的时候,我果断拒绝。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差点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和热情,不过当时的那个决定对娃后来的选择无意中起到了一个推动的作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就有了闺女第二次学乐器申请战。

二年级的一天,闺女找我,说同学们在一起谈论练琴呀、乐理呀、考级呀,她都插不上话,这让她很受伤,所以她还是想学一门乐器,并且态度很强硬。那时的我有点缓过味儿来了,也觉得没有培养孩子什么特长喜好是对她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学吧。

▲网络图

首先考虑乐器的种类,是学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西洋乐器音色张扬、激昂,最好是大家一起嗨才更能体会其中的乐趣,不过大多数西洋乐器体型较大,不适合携带,不能随时随地表演,这是硬伤。

而民族乐器受儒家道家的影响,更加的贴近自然,适合在清幽自然的环境中演奏,且大多数民族乐器小巧精致,演奏者自由活动的范围较大,仪态要求也更为端庄雅致。

与闺女几经商讨,最终我们把目光锁定在我国弹拨乐器之首——琵琶身上。

孩子学乐器,是孩子学,不是大人学,所以一定要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你逼她学一门她不喜爱的乐器肯定会半途而废,费时费力费钱,何苦呢。所以一定要抛开家长自己的期望,带孩子到乐器行用心感受几种乐器,让她自主选择,这才是好的开端。

02

锁定了乐器,接下来就是选培训机构,找专业老师。长跑的枪声响了,我们从最基本的指法练习做起,每天按时上演弹棉花大戏。枯燥的练习渐渐磨灭了孩子的热情,闺女开始显示出抵触情绪。

当妈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分析孩子想要放弃的原因,无外乎就是没有动力了,觉得没有意思了。想想也是,每天孤独地坐在冰冷的小凳上,就那一个动作,重复的弹奏,没有大饼的日子就迈不开前进的步伐,没有香蕉的指引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于是,我围魏救赵策略,开启了带闺女听音乐会的旅程。

从看小孩最喜欢的儿童剧开始,诗歌朗诵会、民歌演唱会、弦乐会、管乐会、交响乐演奏会、民乐演奏会……市里大大小小的剧院都留下了我跟闺女的足迹。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让孩子通过耳朵、眼睛、嘴、手全方位的感受音乐要素,那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无形中就会提升孩子的精神境界,有助于孩子提升乐感。

▲音乐剧表演

有的爸妈会说在家听CD或看电视也行吧,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不行!只闻其声不见其状的声音,其真实性绝对不能与通过现场混响的自然的声音相比拟,而看电视虽然能够闻声见状,但录音往往是经过处理、剪接等加工,再通过屏幕传播,总有那么点“隔阂”的味道,远不如音乐厅中的声音更直接、更真实。

所以,真心建议各位爸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带孩子去音乐厅坐坐,孩子收获的不仅是一场视听觉的盛宴,更是对乐感甚至艺术思考力的提升。

每月至少一场跟音乐的面对面约会支撑着闺女扛着琵琶继续走在学艺的道路上,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慢慢的,她也能弹出较为动听的曲目了,于是我的第二阶段参加比赛方案果断上线。

03

自从国家大力发展民族艺术文化,随之而来的比赛遍地开花,学校的、区里的、市里的;赞助的;民族的……我便带着闺女穿梭于城市的各种舞台。

我一般都是带孩子参加免费的或参赛费用较低的比赛:

一是孩子初学阶段,重在参与,没必要几百几百的往里搭钱;

二是心态问题,交了几百的参赛费,心里自然想要一个好的成绩,父母和孩子便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压力,这对琴童的参赛心理建设会打下不好的基础。

参加免费的比赛就不一样了,纯玩的心理,没期望没失望,心情放松,孩子自然就不抵触比赛,对她以后的成长有良好地推动作用。

闺女在比赛的道路上从默默参加,到参与奖、优秀奖,再偶尔得个三等奖、二等奖,最后已经达到获得一等奖的能力。短短几年,闺女收获的不仅是她的琴艺,更有对自我的认知和自信的增长,种能力是金钱和年龄给予不了的,是她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闺女正在练习

至今仍记得有一次在陪她听一场民乐会的时候,闺女说:总有一天她也要站到那个灯光绚丽的舞台上,穿着长裙,弹起琵琶,让我做在VIP席近距离观看她的表演,让她的琵琶老师可以骄傲地介绍她这个爱徒。

学琴让闺女变得越来越自信,学琴让闺女的性格也越来越开朗,班级活动少不了她的身影,学校展演她也积极报名,再大的舞台她也敢踏足,再多的观众也不会让她退缩。

今年夏天,无意中参加的一个免费的民乐大赛,竟让闺女考进了市艺术团,随团交流、表演、录影,活动多姿多彩,它为闺女开启了新的天空,它让闺女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闺女参加演出

如今,闺女把练琴真当作了一项休闲活动,累了弹一弹,无聊了弹一弹,心情不好了弹一弹,而且一弹就停不下来,每回都在我一遍遍“别弹了,歇会儿吧,别弹了,干点别的去吧”的催下才不情愿地收起琵琶,每回弹完曲子,她都会很陶醉的自语道“真好听”。

看着闺女那享受的小表情,当妈的甚感欣慰,我为我当初的决定和战略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从没想过让闺女走艺考这条小桥,但现在她这种对音乐由内而外真心喜欢的状态让我有了些许思考。

尊重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她拓宽前行的道路是为人父母的一种责任跟义务。

  • 当孩子出现困惑时,要给她积极的引导;

  • 在孩子想要放弃时,要陪她经风历雨;

  • 当孩子迷茫时,要适时的给予提点;

  • 当孩子取得小小进步时,则要给她大大的赞赏。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担得起孩子的一声“爸妈”。

以上就是我家琴童的成长历程,纯亲身经历,在青榄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

如何做到让孩子坚持练琴、自觉练琴,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所以对其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家娃的实际情况,总结一套独有的、有针对性的斗争经验,且不可东搬西套。最后,望孩子们都能茁壮成长。

*作者介绍:禄,出生在八十年代,成长在春风里。爱唱歌爱幻想,爱创作爱点评的宝妈一枚。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百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让教育变得更科学更轻松。“青榄读到听书闯关计划”正在火热进行中,关注青榄家长地带,0元免费畅听200本中小学生必读书目,帮孩子养成阅读好习惯。

公众号又改版了,怕你们找不到青榄君

建议大家将「青榄家长地带」设为星标

(安卓用户可设置为「置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