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成这个好习惯,让你的阅读事半功倍

 寒武幽兰 2021-01-27
寒武幽兰
文字/情感/书评/干货
关注

世界变化万千,应对须有策略,读书也不例外。

说实话,以前从未深究过读书这件事,总觉得开卷有益,读了就能带给自己点什么。那能带给自己的是什么呢?

冥思苦想,好像与读书有关的东西寥寥无几,除了像村上《挪威的森林》这样在我的人生特殊阶段特殊心境下读过的书印象颇深之外,其他的,即使是那些读了深有感触写下读后感的书,也早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得差不多了。

最近在准备看考研的书,目标学校的直系学姐告诉我,不管看什么书,都要做笔记,不然书都白读了。她读书都是伴随着清一色的电子笔记,她喜欢用电脑作笔记,因为这样笔记可以随时修改。

一开始学姐说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在意,我觉得可以把一本书看完之后再做笔记,因为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的时间真的太长了。后来我发现,书读完的时候,我就更不想做笔记了,结果可想而知,这样读书的效率不太高、效果不太好。

于是我就在想,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自己读书更有效率。具体说我想到的是一连串的读书步骤,结果还真的有效,自己分散注意力的时间少了,读书时,对整本书的把握度也高了。所以今天要把这个方法安利给大家,嘻嘻,不用谢,我叫雷锋

首先,读书确实要做笔记。

手账也好,电子输入也好,总之,你要留下自己读书读过的痕迹,这样你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才会对这本书有印象。有句话叫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它的普适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看书也好,待人接物也好,它每天接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各个方面的信息,所以大脑留给语言阅读信息的容量也是有限的。而且有很多我们在阅读时候想到的、感触多的东西如果不赶快记下来,等把这本书读完,你就会忘记了。事后回顾,也鞭长莫及。

So,一定要做笔记。

其次,你要记的笔记是什么很重要。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回馈反射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每个人的阅读需求并不同。

那尽管有这么多的不同,但记笔记总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没有!世界上才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呢,你想的跟我想的怎么会一样吶!所以在做笔记之前,你要做一个思考:你读书究竟想获取什么?

或许,你只想走马观花浏览一遍它大致讲了什么,但这大致讲了什么的细节你能不能记住呢;也许,你想像我一样开始准备一场漫长的考试,那么这本书中有关考试的东西,是不是该记下来呢;再或许,你是一个研究书本大致结构和写作套路的人,那你做笔记的时候是否要注意考虑作者的行文结构以及写作特点是什么(或者说,你可以把最有代表性的语句记下来,即使看的时候来不及思考,后续的工作也能事半功倍);再再或者,你想获得的是作者的情感体验,那最触动你的东西或者最触动你的句子、字词是不是也该抄录?

所以,记录绝对是良好的阅读美德。

再次,从笔记中提取目标材料。

不要以为做了笔记就万事大吉了,真正的大部头工作在于你怎么处理你记的笔记。

把它放在笔记本或电脑里睡大觉肯定不是最佳选择,如果你非得这么做,那只能说明,你想要的东西并不在书里,只是在应付公事。

记录下来的东西并非都是有用的东西,你要通过你大脑的筛选器把笔记过一遍,把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分离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处理第一步。

最后,提取目标材料之后,转化为你想要的东西,再加以思考,进行举一反三,吸收升华。

文字的东西是相通的,无论是干货、写作还是情感共鸣,都一样。真正的知识是融会贯通的,你把你要的东西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时,那才叫真的提升了。

每一个作家拿到文字材料时,都是要进行转化处理的,并非生搬硬套。他们往往也是要把拿到的材料过滤一遍,找一些真正跟自己主题相关的材料出来,才能进行使用。而且进行使用的时候,他们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同样一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就会产生不同的运用效果。

所以啊,拿到我们阅读中来是一样一样的,不管我们思考了这些东西之后用于指导实践还是加以创新改造形成新的观点,我们都能从中找到最好的自己。

好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人受益一生。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首先,读书确实要做笔记。

其次,你要记的笔记是什么很重要。

再次,从笔记中提取目标材料。

最后,提取目标材料之后,转化为你想要的东西,再加以思考,进行举一反三,吸收升华。

把书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得读书事半功倍哦,你get到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