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儿庄之行

 竹翠兰馨 2021-01-27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在临朐师范的上一级同学决定进行一次红色旅游,去台儿庄和微山湖,我也跟着去了。

10月22日早上六点半,我们一行23人在临朐环球旅行社的安排下乘坐旅游大客车出发了。“朐城朝雨浥轻尘”,一场小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道路显得非常洁净清爽。人们坐在车里,说说笑笑,心情舒畅。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行程,11点多钟,旅游车到达了台儿庄,当地的导游小董上了车,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枣庄、台儿庄的情况。不一会儿,车停在了古运河旁。我从车上下来,刚好看到一只红帮黄顶的画舫从桥下穿过来,向前驶去。

我们进到紧挨运河边一个叫“老城往事”的饭店吃饭。不长时间大家就吃饱了,出来之后,来到运河边一个亲水平台上,欣赏起来。大运河河面比较宽阔,河水平静,看不出流动来,河对岸有一个极大的水车。台儿庄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之为“京杭大运河仅存”的清代文化遗产,较好地保存了其历史风貌。说起京杭大运河,人们可能想到的是它纵贯南北,直来直去,可它在台儿庄段全长42.5公里,却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唯一完全东西流向的一段。京杭大运河是古时重要的漕运之路,台儿庄就是因为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不断繁荣起来,一度兴盛达300年之久。

我们上了车,来到运河对面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参观。它是为纪念抗战初期发生的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而修建的。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为山东的南大门,徐州之门户,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在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日军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矶谷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儿庄。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以汤恩伯部在峄北拊敌之背,在以台儿庄为重心的广大鲁南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惨烈战役。日军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疯狂地进攻,我军将士同仇敌忾,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刘震东司令在莒县壮烈殉国,王铭章师长血洒滕县。这场战役持续了一个多月,歼灭日军一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毛泽东、周恩来对此都作过高度评价,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周恩来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进大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圆形的喷泉,喷泉中间是一个红色的大六角形,围绕着池边和六角形圆周安装着一些喷头。再往前走,立着一座长方形的黑色大理石碑,上面刻着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台儿庄大战纪念碑”;纪念碑背面刻着介绍台儿庄战役情况的文字,以使游客大致了解台儿庄战役概况。左右两侧陈列着许多武器装备,有大炮、高射炮、坦克、飞机等,游客们围在铁栅栏旁,看着这些武器边的介绍牌,了解着有关情况,在观赏中学习一些军事知识,接受国防教育。

正前面就是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馆前有三十八级台阶通向二楼,意味着台儿庄大战是一九三八年发生的。二十四根粗大立柱支撑着白色的天棚,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天棚正面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八个金色大字,檐下悬挂有一红色条幅,上写“缅怀英烈功绩,弘扬民族精神”。 整个纪念馆看上去气势雄伟,庄严肃穆。

我们随着导游从台阶西侧的小门进入一楼,走进了影视馆。里面不停地播放着当年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纪录片《台儿庄战役》和故事片《血战台儿庄》以及《参战将士访谈录》,以使游客可以随时观看。通过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我们比较真切直观地感受到当时台儿庄战役的激烈场面。历史是一位伟大的教师,温故知新,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将激励和鞭策我们开辟未来,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理想。

从影视馆出来,往里走,进入一个门口,再往里走,顺着螺旋式的楼梯向上走,走到顶端,放眼一看,让人非常震撼!这就是全景画馆。它是一个18边形的筒式建筑,高28米,直径达43米。整个墙面上绘有《血战台儿庄》的巨幅全景画,高16.5米,周长124.1米,画面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一幅激战的场景;较深的地面上是1000平方米的塑形,断墙残垣,残破的武器,伤亡的士兵等等。它以台儿庄城寨全景和决定台儿庄大战命运的1938年4月3日黄昏为时空焦点,选择大北门激战、清真寺争夺战、西北门争夺战、敢死队肉搏战、文昌阁爆破、运河浮桥爆破等典型的战斗场面为表现重点,艺术地再现了当年我抗日健儿在台儿庄痛歼日军、浴血奋战、直至全胜的全过程。整个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塑形上下左右有机相连,气势恢弘,形象逼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我们来到了二楼的展览馆。刚上到二楼,就看到一面弧形的墙面上一幅大的铜浮雕,有三组画面,抗日的将士们挥舞着大刀,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正在奋勇杀敌。

我们走进展室,依次看了三个展室的内容,里面有图文介绍,还有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大刀、枪支、子弹等实物。展室里面砌有残破的砖墙和弹孔累累的墙壁,让人感受当时的那种惨烈场景。在后面的“民族之光”中,写着四千多个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名字。在整个台儿庄战役当中,中国军队阵亡将士达5万人,里面不知道有多少无名英雄!不管有名的还是无名的,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离开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我们去游览台儿庄古城。导游介绍说:台儿庄古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于汉代,发展于元朝,繁盛于明清,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由于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整个古城化为了一片废墟。2008年,枣庄市委和市政府决定重建台儿庄古城,对1000多桩老建筑一一进行了复原。重建后的古城成为大陆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里面有53处保存完整的战争遗址,8种建筑风格,72座庙宇,城区内分布着18个大小不一的汪塘和30华里的水街水巷,再现了当年“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

听了导游的解说,我们盼着快点到达台儿庄古城,去欣赏那古色古香的水城。下了车,我们乘上画舫,在运河中行驶了一会,来到了西门码头。从画舫中下来,走上岸来,看到前面架子上摆放着数朵人工制作的巨大的牡丹花,有大红的,粉红的,还有黄色的,格外鲜艳美丽,吸引了许多游人在拍照。牡丹花中间是台儿庄古城复原图,从图中可以领略到当年台儿庄古城鳞次栉比的各式建筑和繁华景象。

站在牡丹花旁,便可以极为清晰地看到古城的西城门楼了。看上去气势雄伟,高大壮观。城墙用青砖砌成,四周有垛口,巍峨耸立,有三道券门洞,中间一个高而宽,两边的稍矮而窄一点。在中间门洞的正上方,白底上嵌有“台儿庄”三个黑色大字。在城门顶上还建有红柱灰瓦、飞檐翘角的两层楼,下面一层正中悬挂题有“中华古水城”的匾额,上面一层正中悬挂题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天下第一庄”的匾额。

进得门来,前面不远处有一座石牌坊,它见证了台儿庄古时的繁华。这条街道被称为衙门大街,1947年,国民党军队曾驻扎在这里。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朝左拐,然后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沿着街道向东走。只见街道两旁尽是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店铺,店铺前挂着布制的招牌,吃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这些建筑虽然是新建的,但看上去却是古朴典雅,与城外那些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仿佛时光倒退,让人感觉来到了几百年前的时代。沿途随处可以见到一条条河流,一座座小桥,真不愧是一座水城。我们跨过可意桥、后大桥,来到了市楼旁。市楼位于街道正中间,四方相通。在东边券门洞上方墙围上挂有黄框红底的牌匾,上面写有“抛绣球招亲”,两边各有两个“禧”字,六条黄绿红的绸带向下飘着。不知是不是真的有时还用古代的这种方式招亲?

在这里,导游告诉我们,晚上用餐的地方就是紧靠市楼旁边的“嘟一处饭庄”,请大家记准。还要求我们在后面的游览中最好跟上团队,不要独自一人到处看,不然很容易走失,一旦走失,可是比较难找回来的。由于整个台儿庄古城很大,我们不可能只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全部看到,导游就带领我们重点游览了几个景点。

我们沿箭道街向南走,来到了扬威桥上。我站在桥上,欣赏起东西两侧的美景来。各式独特的建筑依河而建,有的基柱就在河水中,有的看上去全是木质结构的,各具形态。垂柳那柔软的枝条被微风吹拂着,轻轻地撩着水面,似在与河水嬉戏。这时,一位江南水乡打扮的姑娘轻轻地划着小船,载着几个游人从桥下穿过,有几个同行的被这优美的情趣激起了兴致,也想乘坐小船在河中游玩。

大家一边说笑着,一边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至尊桥。这座桥是在原来老桥的旧基上重建的,在寻访老桥的名字时,无人能够回忆起来。站在这座桥上,能看到周围的九座桥,而桥下的这条河,连通五条水街,真是水网纵横交错。

从至尊桥上走下来,我们便来到了船形街上,它形似扬帆起航的巨船,寓意为“大河行舟,一帆风顺”,这里是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仔细看,中间是一艘大船,就连两边的建筑,也根据船的样子设计其走势,整条街也像是一艘巨船,而且里里外外还塑造和绘制了许多小船。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大运河的包容胸怀。中间的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龙舟形貌,它的设计很巧妙,在船头处有戏台,在船尾处有观众席,现正在演唱着当地的传统剧种柳琴戏,有一些游客坐在看台上正在欣赏呢。船帮的下沿是激起的浪花,一条小水流围绕着这艘船,在船尾后面有一尊石雕作品,是镇水兽,代表着河水波澜不兴,航行平安。

据导游介绍,当年,这里并没有船形街,而是一块空地,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庙会,就在这里举行。清朝咸丰七年闹洪水,处在低洼地段的房屋被淹,有些居民在这里搭建了临时居所,成为“棚户区”。在规划设计古城重建方案时,一直没有确定在这里恢复什么建筑。2008年,陈伟市长到北川看望援建工程队的人员,离开北川赶赴机场时,绕道去了罗城古镇。罗城是山区,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罗城人为了求生存,年轻力壮者就走出四川,漂洋过海到南洋打工。那时候,航海船只没有今天这样坚固,航海技术落后,海难时有发生。家中的顶梁柱到外面淘金,少则一年回来,多则几年,有人也许一去不回。为此,镇上的人建了一条船形街,为远行者祝福,祝愿他们乘坐的船只航行安全。陈市长到达罗城时,已是晚上七点多钟。置身高处,俯瞰罗城的船形街,顿时生出在这里建船形街的念头。台儿庄因运而兴,在晚明和整个清代,一直是运河重镇,漕运枢纽。使台儿庄繁盛的原因,是船只带来的人流和物流,所有的商业、服务业,都建立在航运之上。船是船民的家园,也是为台儿庄带来财富的载体。我们常用的祝福语中,有一帆风顺,一路顺风,本意都是对行船者的美好祝愿。这些祝愿,已经超越了水上航行本身。重建台儿庄古城,城中要有几处地标,船形街应该是一处。而地标建筑既要有具体功能,又要超越具体,成为符号,具有普遍意义。船形街是对运河航行者的祝福,也是对所有游客的祝福。

往右一拐,我们来到了天后宫。天后宫是天后圣母宫的简称,是雍正年间,由福建商行集资兴建的,祭祀海神林默。天后又称天妃、妈祖、海神娘娘,是船家的保护神。相传,天妃是五代时期闽王兵马使林愿的第六女,公元906年3月3日,生于福建省湄洲岛,因降生后不哭不叫,取名为“默”。幼年的时候,她就神通广大,能乘席过海。二十多岁那年,升天化为海神,护佑海船。妈祖信仰最初在福建流行,后来演变为全国性的海神崇拜,清朝初年传到台湾。天后宫在1938年毁于战火,2010年在原址上重建,是一处具有闽南风格的建筑群,为我国同类庙宇中建筑工艺最精美的一座。它的大门口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左右两侧有钟楼和鼓楼相伴,门前两边各有一棵较粗的古树,似银杏但又不是,树干比较短,树叶浓密,比银杏叶要小,我问了一下导游,也说不出叫什么名字。

从大门口走进来,顿时被一片红色所吸引,树上、门前两边的石麒麟上、地上的石童身上都系满了红色的祈福带,从中可以看出人们的美好愿望。地上的石童姿态各异,有仰躺着的,有侧卧的,有向下趴着的,有坐着的,还有站立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显示出活泼天真的样子,令人喜爱。

再看天后宫大殿,分上下两层,上层正中间悬挂题有“天后宫”的牌匾,门前有六根雕刻精美的蟠龙石柱,殿前台阶中间也是一块精美的龙雕,上面雕刻着九条龙,飞舞腾越,足可以看出工艺之精湛。大殿用黄琉璃瓦覆顶,屋脊上有二龙戏珠,线条舒展流畅。整个大殿以红色为主,彩绘绚丽,木雕精细,肃穆中显示出金碧辉煌。

天后宫在沿海一代称“妈祖庙”,内陆供奉天后(妈祖)的庙宇不多。天后宫的存在,是闽商在运河流域从事经商活动的见证,也是妈祖信仰在运河沿线传播的见证。这一民间宗教建筑,折射了当年台儿庄舟船云集、经济繁荣的盛况。

天后宫对面便是大运河,河边建有一座黄琉璃瓦盖顶的牌坊,正中间嵌有“德泽四海”四个金色大字,在三个拱门洞的四根柱石上有两幅对联,中间一幅是:天福重光香火馨八景圣恩普贶妙灵庇千秋;两边一幅是:德布乾坤溥千里名昭日月亮万世。站在河边,遥望对岸建筑,那青灰色的小楼房紧靠河边,高低错落有致,掩映于绿柳之中,好一幅优美的画面。

我们继续前行,沿途浏览了闸官署、保寿堂(中医药文化馆)、道升酒坊(运河酒文化馆)等,来到了郁家码头,这是京杭运河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码头、古驳岸。旁边一个不大的草坪里,有两只用植物修剪而成的小山羊,一只正低头吃草,另一只抬着头朝前看着,绿油油的,很是可爱。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一些残破的建筑,青砖灰瓦,有的墙已出现裂痕,木制门窗非常破旧,无人居住,这是真实的历史遗迹了。很快我们来到了台儿庄大战遗址纪念园。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弹孔墙,两座二层的青砖楼房墙上,坑坑洼洼,布满大大小小的弹孔。 1938年,台儿庄大战时,中日双方军队发生了激烈的巷战,台儿庄城内,“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我们所看到的这两座楼房是袁家后巷李敬善宅,也是义丰恒商号遗址,当时这里是台儿庄巷战的主要发生地,这两座楼房是台儿庄大战的最好见证,通过它我们可以想像到当时战斗的惨烈。现在这两座楼房经过保护性加固,作为台儿庄大战遗物陈列馆和台儿庄大战故事馆使用。后楼为故事馆,里面的墙上挂着好多块台儿庄大战故事实录的牌子,有“五十七把大刀定乾坤”、“战事拉锯战”、“活张飞赤膊夺敌炮”、“运河漂米”、“何信勇搏敌机英勇牺牲”、“颜省吾营长挽肠血战”“七十二壮士勇夺文昌阁”等等,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浴血杀敌的豪迈气概,看了让人感动。前楼为陈列馆,里面陈列的是台儿庄重建过程中,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有关台儿庄大战的重要遗物以及从民间收集来的大批涉战文物资料,有头盔、子弹、燃烧弹、手榴弹把、枪支等,这些遗物和史料展现出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精神和英勇事迹,揭露了日军的侵华罪行,警示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古城内有税史、私塾、驿站、奏折、票号、青楼等100多个专题博物馆、展示馆,还引入了柳琴戏、运河大鼓、鲁南皮影、伏里土陶、曹县面人等3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漫步其中,可以触摸运河古城的历史沧桑,感受传统文化的神韵。古城内的酒吧,临河而筑,客人在古香古色的房间里,可以斗酒说唱,隔岸对歌,船岸拉歌;古城内的商铺,“一店一品”,卖的都是具有传统、民族、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品,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挑选。这里远离了城市人来车往的喧嚣,有的只是宁静、恬淡、让人心醉的田园生活。古城每条街上都有小河水在哗啦哗啦欢快地流淌着,好像在跟着游人游玩似的,到处去欣赏古城这美景,真可谓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康熙皇帝曾称赞台儿庄“风光与江南水乡别无二致”,一点不错。

五点多钟,吃过晚饭,我们又去欣赏古城的夜景。只见街上灯火辉煌,绚烂多彩,十分迷人。我们来到了步云廊桥,这是一座架在古运河上的景观桥,由三层木质平台构筑而成,取其“连升三级、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之意。桥上有联亭式长廊,游人在雨天也可以欣赏运河美景。

这座桥还有一段来历呢。明朝天启元年,浙江余姚县才子马希曾出任峄县知县。不久,他就亲临台儿庄,拜访漕河官员和当地士绅。他发现运河上没有桥,于是捐资建了一座竹木结构的大桥。大桥修好,方便了行人,人们感激不尽,纷纷为他烧香许愿,祈求神灵保佑这位父母官步步高升。可是,马希曾只做了7个月的知县,就莫明其妙地离任。当地士绅恋恋不舍,为他立了一块去思碑,把他尊称为“峄侯”“马公”,他捐资兴建的木桥被命名为“马公桥”。马知县离任三个月,信奉白莲教的徐鸿儒率起义军打开了峄县城,烧杀抢掠,城里官民死伤无数,连城隍庙都被纵火烧掉了。马知县因为提前离任,躲过一劫。老百姓都说这是好人得好报。

满人建立大清帝国之后,马公桥仍然坚固无比。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大帝沿京杭大运河南巡,途径台儿庄。峄县落魄文人李克敬,当时正在滕县讲学,听到康熙南巡的消息,收拾行囊,连夜赶赴台儿庄,向康熙皇帝献上《雅颂八章》的辞赋。据文献记载,许多文人,把自己的颂诗摆在桥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从众多才俊献上的诗赋中,钦定李克敬的《雅颂八章》为第一,贴出皇榜,改变了李克敬的命运。第二年,山东举行乡试,李克敬赴济南应考,成绩全省第一,之后赴京参加会试,高中进士,参与了《大清一统志》的编纂工作。有人说,这座桥,使李克敬平步青云,于是改名为“步云桥”。

欣赏了夜景,我们乘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到达薛城住宿,便于明天去游览微山湖。

2016年10月2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