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师团队内部最大的危机——信任短缺!

 新用户17325722 2021-01-28



来源:哲响

前段时间,一位资深律师找到我,聊到自己“团队合作”的一些事情,这让我对“合作本身”有了新的思考。


近5年来,两位律师之间的合作极其紧密,在外人看来,他们完全是一个团队,之前我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然而,通过聊天,我才知道,严格意义上来说,大家仅是一起做案子、一起维护客户,但不共同承担成本和风险的合作关系。


只是,这么多年,他们从未正视过这种关系。


之所以找我聊,原因是那位律师和他提出了合作关系正式化的想法,也就是说,将当前的合作关系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客户统一、成本共担、利润共享。


他非常关注“正名”之后的分配问题,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对此,我问了三个问题:

一是,愿意把客户都划归团队吗?他说,没问题,得看什么机制。

二是,团队到底谁说了算?他说,商量着来。如果意见不统一,那就商量出统一意见。

三是,分配比例怎样合适?他没有好的想法,内心觉得,案源和办案一样重要。


我大致了解了另一位律师的基本情况,也知道在以往的合作中,我的这位朋友主要负责办案,而另外一位律师更多负责寻找案源,两人基本是创收平分。

考虑到他的案源量远远不及对方,我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团队中,案源多的合伙人获得更多利益,具有关键事件的决策权,你还愿意以更紧密的团队模式合作吗?


在朋友看来,这样的假设不公平,也不合理。


理由是,这么多年的合作,由于承接了对方的大量案源,他忙于业务无法抽身去拓展案源,相比之下,对方的精力都在案源拓展上,虽在展业上有优势,但业务上的表现,他其实并不太放心。


听到这些话时,我内心已经有了答案:如果他们合作,一定不会长久。因为,彼此间的“信任”有了裂痕。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讲到了一切合作的基础都是「资源互补性」,而今天这个例子,带给我的另一种理解是「彼此信任」或比「资源互补性」更为重要。

「信任危机」始于「不沟通」


我们公司一直都有个价值观,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理念,叫做“干净”,其含义在于纯粹、透明。翻译过来就是,将一切都放在台面上来,没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当然,这不是说给客户听听,而是每一位团队成员都要践行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价值观,原因在于,我们深知,一但开始有话不说,或是背地里讨论,沟通减少,团队协作就会出问题。本质上,就是“信任感”缺失。

上面提到的律师朋友曾坦言,在助理任用、律所内其他业务合作、共同客户的重点需求等问题上,他与另外一位律师已经不再沟通了。双方也并没有恶意,只是单纯没有了沟通的欲望。潜在含义是,即使沟通,也没什么有效结果。


不沟通,实际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背后的道理很简单,合作是为了能够发挥1+1>2的效果,之所以能够大于2,就是在相加的过程中,大家做了增量。没有沟通,就不可能产生信任增量。长此以往,自然就没有了信任。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信任”?


回想一下,大概率是这三种途径:


① 基于人际关系
比如,你的亲戚朋友、校友、队友、同事等,因为彼此间有着诸多关联——血缘、经历、回忆等等,所以,你更愿意信任他们。


② 反复接触交道
一回生,二回熟。一个陌生人,见过很多次面,一起吃很多次饭,合作一些小业务,你也会慢慢信任他。


③ 一套机制保证
比如,一个人通过了司法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我们愿意相信他具备法学专业能力。同理,加入一个团队时,团队里有清晰的制度,明确分配、考核、福利等,会让我们觉得未来的收益可预期,因此对团队产生信任。


在我看来,如果是一起合作做事情,更多的应该是选择信任人;如果为别人打工挣钱,更多的应该是选择信任制度。


人的潜意识里会倾向于,人比制度更重要,当足够信任人时,制度就会显得没那么重要。所以,在团队合作这个问题上,对人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徐小平曾经说过:创业,最好找同学、同乡、同事做合伙人,因为大家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关系。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信任人,交易成本会更低。

什么样的品质更容易获得“信任”?

实际上,方法有很多,比如,多接触、交心、请客等等,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勇于担责」和「诚实正直」。

几年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其中达康书记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一下子成为了观众内心的好书记。他是怎么备受信赖的?

对于上级,“沙书记,这件事我有责任,我认为下一步我们应该……”;对于下级,“现在不是谈责任的时候,现在到底什么情况,你们都采取了什么办法?”


不要小瞧这两句话,背后反映出达康书记“勇于担责”的良好品质,简单归纳总结就是如下三点:

1.绝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全力以赴,对最后结果承担责任;

2.当出现意外,超出掌控范围,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尽最大努力,挽回局面;
3.冷静地分析客观原因,诚实作出解释,从不把责任推给其他人。


什么是「诚实正直」呢?诚实就是不说谎,正直就是不做错事。

比如,在你的利益与客户利益有冲突时,你会说出真相吗?如果明知会有损对方的利益,还信誓旦旦,推荐对你自己有利的方案,这就是没有做到诚实和正直。

「勇于担责」和「诚实正直」这两个词,看着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日常生活里,太多这样的考验,都让我们身不由己。比如,过度承诺有特殊渠道和关系时、没了解事实便夸下海口时、背着团队接其他业务时......
如果你选择为了利益消耗「诚实正直」,其实也是在消耗别人对你的“信任”。

诚实正直是为了让你的圈子更简单、更高效、更健康,也更能打造信任基础。


坦白的说,那天朋友和我聊完之后,我就发现,一定是「勇于担责」和「诚实正直」上出了问题,只是建议他,现在不是讨论分配机制的时候,最好约那位合作律师一起喝个小酒,坐下来好好谈谈。


或许酒过三巡后发现,曾经存在太多的“误解”与“偏见”;也可能发现,彼此不再是一类人,已经没有互赖基础。


但不管怎样,相信他们一定会找到对的答案。


最后,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

1. 在团队合作中,「彼此信任」或比「资源互补性」更为重要;
2.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信任?主要3种途径:一是基于人际关系;二是反复接触交道;三是一套机制保证;
3. 信任人,交易成本会更低;
4. 如何容易获得信任?最重要的是「勇于担责」和「诚实正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