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夜晚,远比你想象得更有趣|夜生活|杜甫|田琰|韩熙载夜宴图|苏轼|李白|夜宴

 kookoodog 2021-01-28
https://xw.qq.com/cmsid/20210127A07DQF00 1924年,溥仪从故宫带出去了一副画并将其变卖,此画在民间辗转三十来年,最后经张大千之手又回到了故宫,此时故宫已被命名为故宫博物院。
这幅曾经被溥仪变卖出去的画名为《韩熙载夜宴图》,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历史上名画有不少,为什么这幅画显得如此珍贵?除了它本身的价值之外,它让我们见证了南唐时期贵族阶层的“夜生活”。
在一些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古人灯火通明的夜生活场景,比如街坊宫廷的酒宴、莺歌燕舞等等,但这不是古人夜生活的真实反映,我们对古人的夜生活充满了好奇,没有电的夜晚,他们都在干什么?
记录古代人夜晚活动的留世作品并不多,《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完整了还原了南唐时期官员韩熙载在家中宴饮歌乐的景象,这让我们对古人的夜晚生活又了一些认识。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夜宴,少数人的狂欢
《韩熙载夜宴图》分别展现了众人欣赏琵琶独奏、六幺独舞、宴间宾客小憩、管乐合奏、宴会结束送客五个场景,这五个场景真实再现了整个夜宴的过程。
夜宴,在古代属于少数人的狂欢,只有像韩熙载这样的少数士大夫阶层才能享受,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夙兴夜寐”“明而动、晦而休”,白天劳动,晚上吃完饭上床睡觉才是最正常的。
夜宴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的,最知名的还是商纣王“为长夜之饮”酒池肉林的奢靡夜宴,不过这是个例,主流的各朝代夜宴中,以美酒佳肴为主,期间会附带一些歌舞娱乐活动,通过乐曲的演奏和艺妓的表演来调节宴会的气氛,我们从唐代诗人方干的《陪李郎中夜宴》这首诗中可以切身体会。
“琵琶弦促千般语,鹦鹉杯深四散飞。遍请玉容歌白雪,高烧红蜡照朱衣。'
夜宴中的宾客一边欣赏上琵琶竹笛等器乐演奏,一边又看着舞女随乐起舞,歌姬更是把美妙的歌声送给宴会的主角们,让他们陶醉在其中尽兴酣饮。夜宴中除了这些活动之外,宾客之间也会玩一些酒令游戏,到了唐朝之后这种酒令游戏演变了诗词的即兴表达。
夜欢,欲望的放纵
“情,尽管最贴近人类生命本原,直接源自于人类的本能和原始欲望状态, 也最能反映潜藏在人们潜意识中的能量和能力, 激发人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在漫长静谧的夜晚中,古人和今人一样会感到孤独与寂寞,而黑夜又将人的本能和原始欲望无限放大,在古代的夜晚,男女之间的情欲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当然,古人讲夜晚男女之间的情欲十分委婉。
在明清之前,这种夜幕下的隐秘欲望多借一些志怪小说来描述,直到《金瓶梅》的出现,用直白的话语去讲古人夜间的情欲之事。我们来看《搜神记》这部小说中的两则故事。
“田琰丧母后于屋外建庐舍而居,夜间有白狗盗其衰服、化作人形入其妇室,遭田琰发现并打杀,其妻则因羞愧而死。”
这个故事看似是一起神秘事件,却经不起细节的推敲。孝子田琰在服丧期间另建了一所庐舍独自居住, 田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不能与妻子同房的,有心之人趁此期间非礼的田琰的妻子,结果被人发现了,只能借着怪鬼的神秘来遮掩这件事的真相。
“太叔王氏年六十而娶少妇,常夜宿于外,其妇深感寂寞不快,后一晚黄狗化作王氏模样进屋与妇“燕婉”,被发现后遭打杀,其妇因羞愧而病死。”
这是一个老夫少妻的故事,老头娶了一个少妇,不能满足妻子的欲望,于是乎妻子出轨了。本是一件出轨的事情,却披上了神秘的鬼怪外衣。两则故事里的白狗、黄狗是谁不得而知,毕竟在礼法为尊的那个年代,这种丑事能隐瞒就隐瞒,谁会讲出来。
在《搜神记》《列异传》《聊斋志异》等一些小说中记录了相当多的猎艳故事,比如人鬼情未了的死人复生结亲故事、荒野遇见女鬼之后发生一番艳遇的故事、神女夜将、天人感应,然后突然间怀了身孕等等,这些故事不仔细推敲都是神秘事件,细细挖掘的话无非就是古人夜晚活动的一种表达,相同的时间夜晚,相同的故事情节男女之间的情欲之事,唯一的不同便是故事的主人公化身成了各路神仙妖魔怪鬼。
夜兴,文艺青年的表演
夜宴、夜欢这些都脱离了高雅之说,除此之外,古人的夜晚就没有浪漫一点的活动了么?任何时代,都不缺文艺青年。在古代,恰巧就有这样一些人将夜晚变得不再是那么空虚寂寞。
写诗狂人杜甫,用110多首诗表达了他夜晚的各种活动,比如“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杜甫将难以入睡、易醒、早醒、长期失眠、彻夜不眠辗转反侧等等都记录在了他的诗中。
作为文艺青年代表的李白,他的夜晚除了诗词,还有美酒相伴,酒杯一端就入了夜,喝得起兴之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对失眠的描写是情有独钟,而李白就更喜欢写夜晚的月亮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夜晚,有的人喜欢宅来表达自己的情思,也有人情起之时出门会友。比如苏轼,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本想脱衣服睡觉,结果看到月亮照进了窗户,情起之下的苏轼决定去承天寺找张怀民,和张怀民分享自己的喜悦。恰巧,张怀民这个文艺青年也没睡,两人对着月亮畅谈了一晚上,留下了千古佳作《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喜欢夜游是真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无不诉说着苏轼喜欢夜游这个坏习惯,自己喜欢夜游就算了,还喜欢拉上三两好友一起分享快乐。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像苏轼在漫漫长夜出门去游玩,也有一些人借着月光和烛光在努力地看书学习,比如陆游“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孟郊“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古人的夜晚是浪漫的,有喜欢看星星的,有喜欢听雨的,也有意兴阑珊之时登高望远的,这些人将夜晚变得浪漫无比。
古人的夜晚,比你想象的更有趣
在古代,受宵禁制度和照明条件的限制,夜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普通,在唐朝以后,逐渐开放了宵禁制度,但人们夜晚的活动依旧很少,除了上元灯节有限的几个节日,大多时间都实行宵禁制度。而大型节日的庆祝都集中在中心城市,例如长安,像一些小地方在这种节日庆祝更是寥寥无几。
类似《东京梦华录》里写的,每到黄昏时, 汴京城的大小店铺就开始“上下相照”,甚至街面上“每 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座”,里里外外都叫城市“亮起来”。这样的场景相对于整个古代史来说是沧海一粟。
但是,总有一些别有心裁的人,比如像李白、苏轼等一些诗人,将古人的夜晚变得浪漫可期,比如干宝、蒲松龄、袁枚等,他们将古人的夜晚变得神秘玄幻,也有一些人,比如施耐庵、石玉昆等将古人的夜晚写成了行侠仗义之时。
借着古人的一些遗留作品,我们可以去感受古人的夜生活,古人的夜晚,远比你我想象的更有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