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里的故乡

 真友书屋 2021-01-28

事实上,马湖村不是我的故乡,只是因为本家的关系,让我在偌大的城市里似乎有了一种到了故乡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个乡愁的故事。

过去:历经变迁

    詹氏宗祠

历史

建筑

詹氏宗祠处于白马湖北岸,曾经是马湖村的中心。10年前无意中我来过一次,那是帮电力局做统计,我们曾去过宗祠对面的村委,不过当时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个本家宗祠。当时的宗祠的凋敝,可想而知。

詹氏宗祠始建于乾隆25年(公元1760年),由当时在萧山县城的詹玉书主持创建。宗祠原有平房6间,分前后两进。文革时期,前进3间由当时马湖大队拆毁易建为厂房,后进3间曾用作小学教室。后来又作为碾米厂使用,期间多有损耗,漏水、破损等问题不断。

变革:城中村的新旧变迁

           詹氏宗祠

历史

建筑

2010年,当地族亲成立修缮小组开始筹备宗祠的修缮工作。宗祠的修缮保持了原有木结构的原貌,将油漆瓦片翻新,木结构则基本保持原貌。

2012年清明,一期修复工程与正式竣工。2019年12月22日,宗祠第二期修复工程正式竣工。

修缮前的宗祠大门    
修缮一新的宗祠大门

修缮前的宗祠后门    
现在的宗祠后门

修缮前的宗祠后门,大门,屋瓦都已破败,周边还有后来自建的的烟囱、垃圾房。

宗祠内庭

新生:从宗族到社会

        詹氏宗祠

历史

建筑

今日的白马湖村,已经进入整村拆迁阶段,周围的农房已尽数拆除,仅剩下宗祠和北侧的过渡房。部分村民已经搬入了周边的高楼新房,宗祠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詹氏宗祠一直是宗亲祭祖集聚进行宗族活动的场所。现在,除了清明、冬至的祭祀活动,宗祠还是詹氏宗亲交流处,活动中心,中小学课外活动基地。2018年,詹氏宗祠入选第七批杭州市历史建筑。

宗祠在进行节日祭祀活动

宗亲联谊活动

城市化的推进,原有的乡村格局必然被打破。故乡的含义也从过去生活的村子,变成了很大很大的城市。在这新旧转换的时期,必然会有许多碰撞。宗祠承载着的宗亲文化,未来会如何发展,有着无限可能。但人与人的温情,优良品质的家族传承,应该会是宗祠永恒的主题之一。

Figure 1

整村拆迁的白马湖村,宗祠得以保留。虽然周边的历史信息多少有些遗失,但仍旧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宗祠前面的部分将作为文化用地,理事会未来规划是要达到恢复样。

Figure 2

荒草中的宗祠,新旧转换时短暂的沉寂

詹氏宗亲皆知一首古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是詹氏先贤当年请到的大儒朱熹,在瀛山书院讲学时留下的诗句。守护传统是不变的愿望,迎合改变也是不断的追求。

除了已经修缮的宗祠部分,规划部门还预留了宗祠前大块地作为文化用地,给宗祠使用,宗祠理事会打算用于扩建,作为一个文化礼堂。或许将来,这里不仅仅詹氏宗亲的精神家园,也将成为周边群众的精神家园。

作者:
詹妙生(白马湖詹氏宗祠管理理事会常务副会长)
詹魁骏(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点击图片了解投票详情

图片来源:詹妙生、十组志愿者、詹魁骏
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平台编辑整理

点亮在看,支持杭州历史建筑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