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烟火 · 住第一招待所的日子

 豆棚篱落 2021-01-28

上一篇写到县第一招待所,提起了这个地方,就再写一写。

常熟城是一个很古色古香、很小苏州样子的小城。我13岁以前,一直住在福山乡下,我们都十分向往县城。在乡下,人们去县城,都说成 “上城里”。看见有人去城里,就说“你上去啊”,回乡下就说“你下来了啊”。福山去常熟只有乘轮船,要开两三个小时。小时候乘船去城里,趴在船边窗口看河岸,那水波打着旋涡,哗哗涌来,又哗哗退去,景象实在难忘。

1974年夏天,我们要搬到城里去了!这消息实在太令人兴奋了,就感觉像是做人高了一个等级,变成城里人了。那是我妈调动工作,她本来在乡下供销社,要调到县里的供销社去了。也是因为我父亲支援苏北回来,到了淼泉工作,就要求把母亲调到城里。

到城里,我们没有住房。那时候,也不兴租房,买房更是没有这一说,都是单位分配房子。而单位暂时没有房子,我们就去住了招待所,房费由母亲的单位出。我们住在了县第一招待所。两个房间,四张床,房间非常小。那时的房间都没有卫生间的,厕所大约一层楼一个。招待所也没有洗澡的地方的,那时冬天基本不洗澡,一个冬天洗一回已是了不起了。

1974年的县一招,还是挺高级的。里面经常会有些会议,不让人随便出入。我们住在里面,有住宿证,工作人员也认识我们,所以,显得很骄傲。我们住在西楼的楼下。这个楼很洋气的,底楼有个厅,两楼有个天桥跨过这个厅。虽然是常住,也有人帮我们打扫的,是个男服务员。

我们住下后,就到县城的省中上学。我上高一,我妹上初一。弟弟还在乡下外婆家。

每天吃饭去招待所对面的食堂。菜挺好的,记得有一个菜叫拆骨肉,就是从大骨头上拆下来的肉屑,一小盆,蘸了酱油吃的。还有三鲜汤,是蒸的。有时还会有刀鱼什么的。这个食堂很大,菜品丰富,因为来住这儿的人都是出差的公职干部,不是一般人,吃得当然不能差。食堂唯一不好的是,墙上挂了除四害讲卫生的图,图上介绍苍蝇,那苍蝇的图挺大,看了让人不适。哈哈。

住这儿时,上高一,因为与同学不熟,又是乡下来的,很自卑的,也很孤独。那时,学校里要大家积肥,要把家里烧过的煤灰要篮子拎到学校,我没有煤灰,很是为难。

在班里也不怎么跟人说话,班主任要我做个图书管理员,这不是要跟人打交道的吗,我一百个不愿意。终于没有做。

在招待所住了几个月,我忽然得了胸膜炎,去住了一阵医院。后来,我妈又得了肝炎,很重,治了几个月。她还听信人用偏方,用中药捣烂了敷在手腕处。我妈治病时,有一阵在淼泉,我就和妹妹两个人住招待所。

招待所对面一个旅馆,好像叫“团结旅馆”,这个旅馆住了不少外地人,甚至有东北的,他们都是到常熟卫生院来“拉腰”(一叫治腰病的方法)的,常熟的“拉腰”竟是很有名。

招待所对面还有工人文化馆,有各类演出。常熟有个“小红花”学生演出团,也有在这儿演出的。

在招待所住了一年多,感觉很漫长。后来,1975年,我们就搬到了南泾堂48号去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