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鉴斋书房用具(四)—— 砚

 一鉴斋 2021-01-28

    《一鉴斋书房用具》系列文章,年初发布于笔者博客“一鉴斋”。前几日公众号平台给“一鉴斋”提供了原创保护,因此增加部分内容后,在微信公众号重新发布

文房四宝中的砚,是一鉴斋文房藏品中最为重要的类别之一,也是最早接触的文房类别之一。

真正系统性接触砚,大概是2007年-2008年。当时笔者就职于某美企,负责南区业务,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就去端砚的产地——肇庆,日子一长,逐渐喜欢上端砚。早期藏砚,多为名人雕新雕花砚,例如下图:现代制砚大师梁焕明先生雕刻的两方端砚。

14寸天青坑仔雕花端砚

之后,开始关注端砚上三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又逐渐接触其他不同的砚石类型,如歙砚、洮河砚。随着对砚的深入认识,进一步重视所藏砚的下发墨能力,每方藏砚必须研墨测试。对于米芾所云“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的含义,有了切身的体会。

八寸蕉白老坑端砚

五寸喇嘛岩上层石洮河砚

对砚的研究,深入之后,觉得很有意思,直至痴迷。由新入老是一种必然,似乎也是一种境界,迷上古砚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鉴斋目前的藏砚中,所藏古砚占到一半有余。古砚当中,又以重下发墨尚佳者为先,因此质地较粗的高古砚并不多。

西汉青石板砚

唐代箕形陶砚

宋代早期地方紫石箕形抄手砚

在古砚中,宋代---明代(早期)时期极简主义风格的文人砚为笔者最喜欢的砚式。宋明时期审美奉行的是极简主义。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期,至宋代审美由唐代花花绿绿、浓脂艳抹、雍容华贵的审美风格突然转向淡雅简洁的极简主义美学风格,体现出高超的审美情趣和雅致的艺术追求。宋朝崇尚极简,古代美学至宋代达到最高,明代则是继续传承了宋代极简主义。这个时期的砚,笔者尤好歙砚老四大坑口(水舷坑、金星坑、罗纹坑、眉子坑)。

同时,亦藏有一些极简主义风格的端砚。

宋明时期,姑苏文人偏爱㠛村石砚(石澄泥砚),这种砚研墨效果相当不错。瓁村石砚看起来粗,但摸起来却十分细腻,研墨非常爽利,笔者十分偏爱这种砚。

除了宋明时期的古砚外,明清时期的文人砚也是笔者十分喜欢的一类。这类砚形体多不大,四到六寸最为常见,一般都不会满工,点到即止,修饰多为点睛之笔,大多数砚石质的坑口较好。

这之外,还收藏了一些明清时期的仿古砚、官砚、吉祥题材砚。

明清时期的老砚,坑口偏好端上三坑。这一时期,端老坑砚、坑仔砚皆出现了历史上最佳的石质。至清中,始开采麻子坑,端砚里的上三坑由此聚齐。能收到这一时期的端砚上三坑不易,也乃幸事。由于端上三坑名气大、价值高,现今拍行、商贩,但凡手中的砚石品有类似于上三坑的白、冻、线者,动辄号称老坑,一时间很多“端老坑”大行其道,言端必老坑,实属滑稽。


对于歙砚,元代之后,歙砚老四大坑口没有太多开采,后来坊间类似歙砚石品的杂坑及歙砚其它普通坑口的歙砚大行其道,品质远不及端。因此对这一时期的歙砚非常谨慎。

 清中期七寸纯石肉天青玫瑰紫青花老坑平板端砚

天青底玫瑰紫青花

清老坑趟池端砚

清中蕉叶白麻子坑二甲传胪端砚

反面浮雕荷叶惟妙惟肖

石眼巧雕绿壳螃蟹

清梅花月池蕉叶白麻子坑端砚

清中青花坑仔玉兰端砚

清满堂蕉白梅花纹饰坑仔端砚

清瓜瓞纹坑仔端砚

除了端砚上三坑外,端石中冚罗蕉、白线岩、朝天岩、绿端等也有不少佳石,平时也会关注。

清朝天岩荷叶端砚

晚清、民国时期的绿端端砚

为了方便日常用砚,还藏了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砚。例如:便于携带的行囊砚。

清老坑行囊端砚

新制天青、冰纹、鱼脑冻老坑行囊端砚

清圆形行囊歙砚

南宋黄鱼子抄手行囊歙砚

新制麻子坑行囊端砚

如果墨量需求量较大时,还需要一些下墨利器。例如:文山石砚、易水砚、玉山罗纹砚等。特别是后面这方易水石墨海,设有漏嘴,嘴后开孔连接砚池,研墨完毕,倾倒墨汁至墨盒极为方便。

80-90年代制仿古文山砚

清易水石墨海

此外,还有澄泥砚、化石砚、暖砚等,作为样本收藏,丰富砚的品类。

瓜瓞纹蟹壳青澄泥砚

澄泥砚背后的铭文及达摩像

珊瑚化石砚

花斑石砚

民国暖瓷砚

一鉴斋藏砚中,新砚多未收录于“一鉴斋”新浪博客中,收录的分为四类:
一曰“砚之清韵”,指造型雅致的砚,主要为明(晚期)清文人砚,以及少量造型工艺精良的新砚。
二曰“砚之形韵”,为各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砚,多为清代之前的砚,包含有宋明时期极简主义风格的文人砚(时代跨越宋代至清代),明清时期官样砚、吉祥题材砚等。
三曰“砚海拾遗”,为“砚之清韵”、“砚之形韵”之外的老砚。除了主要砚种之外,包括一些特殊功能砚及地方砚种,例如:化石砚、瓷砚、㠛村石等等。原本这个系列的砚最多,但笔者疏于勤勉,所写不多。
四曰“砚石工艺品”,主要是指现代各种级别工艺大师的作品,是同笔者早期的一些藏砚,现留存不多。
    
对于藏砚,历经多年,从无到有,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新到老,一路走来收获的不仅是砚本身,也收获到满满的知识和精神享受!

一直想对这些砚进行一次梳理,总是懒于动手,最后下决心把它们整理一遍,遂成图文,是对它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多年积攒苦劳的交待!欣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