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兴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现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发展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国内最早将树脂吸附技术融合到环境工程领域,自主开创了树脂法治理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及其资源化的新领域,为重点化工行业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作经历
研究领域 3)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太难了!” 1938年,江苏常州,一户普通农民家中,一个名叫张全兴的孩子出生了!一般家庭中喜得麟儿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呀,这对于当时时局动荡且家境贫寒的张家人来说,却是十分艰难,再者,家中已有两个姐姐及三个兄长,用现在的流行语形容毫无违和——太难了!就因为这样,其父险些将他送人。 “天时地利与人和” 天时: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内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国人的命运,张全兴就是这时最佳受益人之一。 地利: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成为了全家唯一接收过中、高等教育的孩子。随后,他在上海度过了漫长的“苦”时光。 人和:“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张全兴不负众望,考取了南开大学化学系,成为村里100多户祖祖辈辈唯一的一名大学生。 “终身难忘”与“何其有幸” 终身难忘:时间追溯到1958年的8月13日,这时的张全兴已经成为了南开大学校办工厂的车间主任,当时的他压根没有想到自己会见到人人敬爱的毛主席,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还会受到主席的接见!此刻的天空中仿佛都弥漫了幸福的味道。张全兴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即便他早已经历过大风大雨。 诚然,毛主席与他的一席谈话极大鼓舞了他,当晚他就写了入党申请书,同年12月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何其有幸:1960年,张全兴又遇到了一位可以说是影响他人生方向的“贵人”——何炳林。 1960年,张全兴师从何炳林,开始开展大孔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让中国发展的脚步变慢了,同时也影响了那代人的方向。文革期间,师徒二人的科研工作也被中断。但他们二人没有因此放弃,文革结束以后依然投身于大孔吸附树脂的合成、性能与应用研究中去。 经过不懈努力,“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及新型吸附树脂的结构与性能”项目于1987年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当时,张全兴已经在两年前离开南开大学回家乡常州任教了,不过何炳林坚持实事求是,不论资排辈,而是谁的贡献大谁的排名就在前,依然把当年团队中最年轻的张全兴列为第二完成人。 在后来的半个世纪(1958~2007),无论两人身处何地,两人都保持联络,一有机会还会见面。后来张全兴说,他们之间的感情甚至远甚父子。 参考文献: 科学中国人.张全兴院士:纵然历尽千帆 归来仍是少年 环保人.【环保人物】之国内环保领域大牛—张全兴院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