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D打印领域你不能不知道的一位专家——颜永年

 粉体人 2021-01-28

































颜永年,教授、博导,第一任清华大学材料成形制造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和第一任清华大学生物制造研究所所长。被业界誉为“中国3D打印第一人”。



人物经历

  • 1956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1962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获优良毕业生证书。

  • 1962年~2007年 清华大学机械系,曾任机械系副系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87.1~1988.10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访问学者。

  • 2007年退休 工作期间5次评为清华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

  • 2008年~2012年3月 苏州昆仑先进制造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昆仑AMT)和苏州昆仑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昆仑KHM)总经理。

  • 2012年4月~至今 昆山永年先进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 2012年12月~至今 江苏永年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主要成就

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计划及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完成5台套世界级的我国重装行业和国防上急需的重型液压机,转让技术帮助企业生产数千台一万吨以下的各类液压机,创产值数拾亿。在多功能快速成形制造系统、组织工程材料的大段骨快速成形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省、部级奖5项,拥有发明专利10项、著、译书12册,发表论文263篇、其中SCI收录21篇、EI收录47篇,几年来培养博士生35名、硕士生33名。

3D打印的主体市场在航空航天领域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3D打印问世以来,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目前在全球3D打印技术应用中,美国占比接近一半,主要集中在军工领域;欧洲占比约为四成,主要集中在民用领域;中国仅占不到一成。这种局面是由于上个世纪末处于“襁褓”中的中国3D打印因为“粮源”不足一直没能长大,而美国却顺利地完成了产业化的进程。

融资渠道和融资便捷性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3D打印也不会再像十几年前那样沉寂下去了,因为国家领导人开始重视这件事情,整个社会对产业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颜永年教授认为发展3D打印关键的几点在于:第一,政府需大力倡导;第二,成立一些真真实实的行业协会;第三,最重要的是开发应用市场。

颜永年教授提出3D打印的主体市场在航空航天领域,因为“航空是一个永不衰败的市场”。其中,大型结构件和精密件制造等方面存在大量3D打印需求。此外,制造业及医疗等领域的小型精密配件制造,也是3D打印的重要应用方向。颜永年教授表示,3D打印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性,在微观结构制造商具有相当的优势。

推动一项研究的根本动力是应用,发展3D打印的关键也在其产业化,如何解决产业化中遇到的问题,是未来3D打印研究者们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也需要更多像颜永年教授这样真正热爱3D打印的研究者投入其中。

参考来源:


百度百科

激光制造网.颜永年:3D打印的发展动力在于应用

3D打印在线.颜永年:中国3D打印的十年沉寂与十年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