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老建筑-外滩源:中山东一路33号→英国领事馆及领事馆邸】

 新用户4333Ylrq 2021-01-28

     外滩源壹号位于中山东一路33号,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是外滩第一界面现存最早的建筑。主楼始建于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现存完好的是1872年(同治十一年)由格罗斯曼和鲍伊斯设计重建后的建筑,立面呈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并带有外廊式建筑特征。

     英国领事馆1号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具文艺复兴风格并带有外廊式建筑特征,是外滩建筑群中建造年代最早的建筑。

     中山东一路33号(2号楼)。原英国驻沪总领馆领事官邸建于1884年,建筑清水砖外墙,底层采用券柱廊。

     屋前有典型的英式草坪花园,27棵古树绕屋而立,环境幽静。屋顶是西式的四坡顶,但就地取材铺设着中式小青瓦。所以,这幢建筑在材料、工艺上有着显著特点,并且它还是在中国最早使用水泥的一个实例,因此在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主楼原为英国领事馆办公楼,随着领事事务的扩大,后来升级为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内设总领事、副领事室,土地处、南亚处、护照处、高等法院、首席法官室、混合估税庭、商务官员处等。1994年2月15日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1996年随外滩建筑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45年11月29号在上海开埠两年之际,清政府上海道发布告示“兹体察民情,斟酌上海地方情况,划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这块面积830亩的居留地,当时还充满着城郊农村生活气息的地方,即是后来的英租界,法国在其旁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外滩的租界身份已成雏形。

     1849年,英国领事馆建成,那是外滩第一座高楼,万国建筑之始,上海城市之初。1840年英国人匆匆搬入建造好的领事馆房屋后,英国领事馆从老城厢搬入外滩李家庄新馆办公。仅用了二年建筑出现问题被迫拆除,1852年领事馆重新翻造房屋。过了十八年,即1870年12月24日深夜零点,英国领事馆失火,消防皮管取水路途曲折不敷应用,延误时间,火势旺盛,将房屋和文件档案全部付之一炬。如今留下的英国领事馆,是大火后新造的。由英国建筑师格罗思曼和鲍依斯设计并负责监造,1872年6月1日正式开工,1873年工程竣工,为目前外滩一线现存最早的建筑。建筑占地38559平方米,主屋高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架,外观呈方形,周边设列拉式阳台,屋顶为四坡顶,铺设中国蝴蝶瓦,立面门窗采用平拱合公券,装有影叶窗,并配置罗马式栏杆,在水泥粉刷勾勒横线的外墙衬托下,建筑外观朴素,庄重,有韵味,显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建筑北侧,建造一幢与主屋相同,是供领事生活起居用屋。

     1966年,领事馆关闭,外滩33号被改作市政府第二办公厅,上海对外贸易协会,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几度变迁,于2003年由新黄浦集团置换并修缮,冠上“外滩源壹号”的殊荣。

     空间功能

     一楼:花园厅、雪茄吧、音乐廊具备放松休闲娱乐功能;阳光展示厅具有会务展示,艺术展示功能;会议室具有会务功能。

     花园厅/敞廊: 享受绿意、微风、午茶、美酒。附设吧台的花园厅、敞廊与草坪通联,既宜小聚,亦适宜举办露天酒会或派对。

     音乐廊/雪茄房:祥乐翩翩、紫气东来。音乐廊中的天顶画「祥乐」灵感源自于敦煌飞天女壁画之天顶艺术雪茄房以超现实绘画「紫气」描写迷离的城市印象。外滩源壹号珍藏的顶级雪茄,随时等候您来点燃他华美的一生。

     阳光厅/展示厅/会议室:抬头,便是天光云影。阳光厅以玻璃顶及四面拱窗构成,明亮高敞,适于休息会面,亦可结合多功能厅举办展览及宴会。不锈钢山石伫立一隅,犹如半亩方田,映出东方的天地畅想。

     二楼

     主宴会厅,南北宴会厅及敞廊厅具有宴会餐饮功能;贵宾厅及会见厅具有政务接待,会务展示功能。

     会见大厅/贵宾厅:会见厅是举行重大接见的正式会所。重现原有的装饰元素后,高大敞亮,庄重柔和,呈现百年积淀的美感。正墙装饰以蔡国强艺术作品,以火药爆破写出现代外滩风貌更增大器风范。贵宾厅的淡雅色调与许江“大上海·外滩东塑”形成鲜明反差,让人在片刻的休息中体验史诗般的激越与畅想。

     主宴会厅:宽阔的空间配合金色系及暖光设计,置身其中恢然堂皇。推窗即是陆家嘴景致,天空海阔。妆点刘小东当代仕女图,成圈舞者与正圆餐桌营造空间的活泼与律动。谈笑鸿儒,杯觥风雅。

     南/北宴会厅:南北宴会厅分别以周铁海的上海仕女画与邱志杰的本馆摄影作品装饰,呈现风格对比之趣。南北宴会厅与主宴会厅位置相连,可统和举办大型宴会。邱志杰光笔画的摄影「 All Times When Old Are Good」演绎,为老建筑修旧如旧,展现新旧交替的诗意。

     敞廊厅/敞廊:以开放式的空间,营造轻松自在的用餐气氛。抽象艺术作品「十示」,交错呼应地面的窄木拼花地板,让空间感朴素生动。通连二楼外廊,凭栏闲坐,眺望如因绿荫。

     建筑外观属于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建筑风格。建筑的装饰丰富细腻,井然有序的古典柱子与壁柱为其特征,建筑内部起用爱奥尼柱头,而外廊的柱头为外滩建筑中少有的科林斯柱饰。外廊底层为原官邸保留下来的花砖,华丽精巧。

     外滩源1号,是个怎么拍都出片的地方。尽管半个多世纪以来,笔者在他的周围徜徉过无数次,但,不进去消费和参加社保活动,真就不算走近她和了解她——外滩源最早的建筑物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