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老建筑-沈阳:奉系官邸系列(1)】

 新用户4333Ylrq 2021-01-28

     本集介绍的奉系要员于济川、汤玉麟、张寿懿、万福麟、杨宇霆、赵尔巽、吴俊升、孙列臣、王明宇、金昌镐、宋耀珊、黄显声、沈伯符、宁武、王树翰、车向忱、张廷枢、于学忠、王铁汉、彭贤、常荫槐等人在沈阳的公馆和办公室等,将连同张氏帅府一道,在我国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奉系要员官邸建筑风景线……

     于济川公馆旧址

     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中山路196号。该建筑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其主楼又称虎楼。主楼为坐北朝南的砖混结构建筑,地面三层,地下一层。地下室有半圆式窗户高出地面。主楼门厅前东西两侧以对称式10级楼梯弧旋通入楼内,楼体正中上下三层正中及左右两侧均有宝瓶式的雕空栏杆,十分华美大方。一楼正门前的抱厦以四根圆形水泥柱廊支撑,直立顶至二楼的半圆弧形阳台,是一座欧式风格建筑。

     于济川,1887年生于辽宁铁岭西堡乡。清末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回国,曾两次参加直奉战争。1929年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高级参议。“九·一八”事变后,在北京闲居。建国后,曾任政协辽宁省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59年在北京病故。

     汤玉麟公馆旧址(二处)

     汤玉麟公馆旧址有两处:一处位于和平区十纬路26号;一处位于沈河区北三经街71号。汤玉麟公馆于1930年始建,由中华冯记建筑公司设计、同义合建筑公司施工,遇“九·一八”事变停工,后续建于1934年竣工。该馆建筑占地面积1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周围有3米高围墙,大门南开,左右便门与门房相通。主楼为罗马式建筑,平面呈“凸”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白瓷砖嵌面,饰高浮雕,“爱奥尼”柱头。正门6级台阶,两侧坡道。楼前建有雨搭,上承阳台。楼北面二层正中有半圆形阳台。楼内装饰豪华,木雕装饰精美。

     建筑1原有69间,1935年辟为“国立博物馆”。1948年,中共沈阳市第一届委员会曾设在这里。该建筑现为辽宁省博物馆。

     汤玉麟为张作霖盟兄弟,奉军陆军上将,曾任东三省步兵第七旅旅长、热河省都统兼省长、东北边防军副司令等职,1935年病死天津。

     张寿懿公馆旧址(二处)

     张寿懿公馆旧址有两处。此处位于和平区八纬路14号,建于1917年,现归沈阳市物资局使用。此处为单体建筑,占地面积468平方米,建筑面积1926平方米。该建筑坐北朝南,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顶瓦,米黄色墙体,有拱形窗楣。正门建有雨搭、平顶,由4根米黄色水泥圆柱支撑,混合式柱头。该建筑后门一侧有楼梯可通往二楼,三四层为半越式,有平台,周围有栏杆,整体建筑风格为欧式。

     张寿懿另一处公馆。位于沈河区文会街33号。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个建筑的三层小楼与众不同,外墙清水红砖,绿色窗框,西、北两面二楼正中部位各建有一座圆形阳台,造型新颖别致。整体的结构前凸后凹,很有特点,窗户的护栏带有中国特有的宝瓶元素,装饰很考究。整体来说是典型的中西结合式建筑。

     这座公馆整体占地面积约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5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地上主体二层局部三层,第三层是阁楼。正立面设有很多二层通高方形壁柱,屋顶设有老虎窗,工艺精湛,带有沈阳20世纪20年代建筑特有的风格。公馆内部房间多穿套,大屋套小屋,门比较多,尤其是二楼,这一特点尤为突出。该公馆整体举架较高,一楼到二楼的楼梯很陡。

     此建筑多年来一直被沈阳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占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经常去此楼到市财政局国资处公干,国资处变成国资局从财政局分出后,此楼归市财政局占用,几十年来,此建筑维护和利用很好。美中不足的是,该楼墙体爬满了藤蔓,秋冬季节似乎有破败荒芜之虞,对墙体保护也未必有利。

     张寿懿即张作霖五姨太寿氏,又名王雅君,满族人,世居沈阳,为黑龙江将军寿山外室王氏女儿,受过教育,长期陪伴张作霖左右。在“帅府”,她有多处住室,张作霖并在此地为她建立了豪华公馆。“九·一八”事变后,她移居天津。解放前夕去台湾,1966年病逝。

     万福麟公馆旧址

     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北大街17号。八一公园西南角。有资料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辽宁省委员会、省侨联、省台联均在此办公楼,解放后黄火青同志曾在此居住,2004年被列为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之一。现在大门口只挂有“沈阳市对外友好协会”一块牌子。

     该公馆建于1920年,占地面积2960平方米,建筑面积727平方米,东临九经街,南为民宅,西临和平大街,北临三纬路。该公馆建筑主体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非常优美浪漫的仿巴洛克式建筑。外部为白灰色水泥罩面。走进整个建筑后才发现,原本二层的建筑内部实为三层结构,前部上层有方形阳台,屋顶起脊。外墙柱头装饰华丽浮雕,楼内皆为木板装修,并有各种造型独特的雕刻,颇具保留价值。

     万福麟(1880-1951),字寿山,祖籍直隶宁河(今河北省宁河县)官庄。吉林省农安县(今吉林省长岭县)人。出身靖威军列兵,东北军张学良的部下。自幼家贫,替富户牧牛,被称为万半拉子。1900年八国联军时期俄国入侵东北,农安乡绅组建联庄会,万福麟成为团丁,后来成为土匪,受招安编入吴俊升的靖边军,以枪法精准著称。1902年代理哨长。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任奉天康平县巡捕队正巡长,多次参与剿匪行动,1911年因功升为马四营管带。1914年擢升为陆军上校,任一一四团团长。1921年任安泰镇守使,晋升为少将。1922年受任东北陆军第十五混成旅旅长,驻防满洲里。1924年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攻下热河一带,升任东北陆军第十七师师长兼骑兵副军长;1926年又因平定郭松龄有功,晋升为第八军军长,授予陆军中将、骁威将军等职衔。1928年7月,任黑龙江保安副司令。1932年9月任新编第四军军长。中日战争期间,任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三军军长,受命在热河省 的凌源、平泉一带抗击日军。抗战胜利初期,被派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东北行营政务委员会主任。1948年沈阳失守前夕,转赴台湾,任中国国民党政治咨询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病逝于台中,终年71岁。

     杨宇霆公馆旧址

     杨宇霆公馆约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为沈阳市大东区国税局。杨宇霆公馆由主楼和四合院组成,主楼为西式,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仿石墙面,窗呈拱券形,饰弧形窗套,二层窗与窗间饰半圆形柱,爱奥尼式柱头。正门前建门厅,厅前有高台阶,大厅内木雕装饰精美。西山墙外建一椭圆形敞厅与主楼相通,厅为二层,一层饰爱奥尼柱头,二层檐头饰木雕垂苏。地下室一层,有窗高出地面。四合院位于主楼南,建筑早于主楼,由正房、东西厢房和门房组成,为中国传统式青砖灰瓦前廊硬山式建筑,正房五间,明间前有抱厦,东西两侧有耳房。四栋建筑皆檩枋彩画廊柱涂朱,廊下地面铺花釉面砖。院中央有汉白玉雕莲花喷水池一座。

     杨宇霆,字邻葛,生于1885年,辽宁省法库县人,曾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奉后曾任奉天军械厂厂长、军械局局长、二十七师参谋长,逐步获得张作霖的信任。1916年张作霖掌握奉天军政大权后,杨宇霆被任命为奉天督军署参谋长,辅佐张作霖称霸东北,进军关内。1922年,升任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后兼任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1929年,杨宇霆被张学良枪决于帅府老虎厅。

     赵尔巽公馆旧址

     赵尔巽公馆,又称赵尔巽府邸,赵尔巽别墅或赵尔巽故居,建于1905年前后,坐落在今大东区万泉街1号,即万泉公园的西南角。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赵尔巽,字公镶,清末汉军正蓝旗人。清代同治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宣统三年(1911)任东三省总督。

     吴俊升公馆旧址

     吴俊升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路22号。现房为大东区委所用。吴俊升公馆坐北朝南,四周曾筑有高大的青砖围墙。正门房两侧还设有铁门。大院内的东侧跨有四合套院,风格独特,形式古朴,内外走廊的雕刻技艺精湛。主院的正面,准备建三层楼房并带地下室,因故只建了一层,目前现有的二层楼,是沈阳解放后接建的。西、南、北面建起的办公住宅楼将公馆挤在中间,显得极不协调。

     吴俊升在沈阳的公馆建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清代风格四合院,另一部分是近代建筑风格的楼房。这些清代风格四合院是清军将领李锦芝祖宅的一部分。李家祖宅始建于1870年左右,1915至1925年间,由李锦芝转让给吴俊升。

     吴俊升(1863~1928)原名兆恩,字秀峰,后改名俊升,字兴权,又子琴,绰号吴大舌头,原籍山东历城。吴家世代务农,咸丰末年,山东年景不好,迫于生计,便迁到东北谋生,后在昌图兴隆沟(今辽宁省昌图县老城乡长青村兴隆沟)落户。是奉系军阀的主要人物之一,曾任黑龙江省长兼督军、东三省保安副司令等职,1928年6月4日,与张作霖一起在皇姑屯被侵华日军炸死,终年65岁。  

     孙列臣公馆旧址

     孙列臣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大北关街36-1号,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建筑建于20世纪初,为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青砖铺地,抄手游廊相连40余间瓦房。

     孙列臣(1872年1924年),辽宁省黑山人,曾任奉天、黑龙江、吉林督军兼省长。

     王明宇公馆旧址

     建于民国初期,旧址位于大东区如意五路14号,该公馆占地5205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其建筑规模之大,在当时的奉系政要公馆中首屈一指,该建筑群颇具东方韵味,为“中日混合式”建筑。现已被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优秀建筑,并已改造成为大东区图书馆。

     王明宇,字镜寰。曾任奉天省政务厅厅长,东北银行总办,外交部驻辽宁特派员等职。当年,张作霖主政东北,为摆脱日本关东军和“满铁”对东北铁路运输的控制,决定修建奉天至海龙的铁路,史称“奉海铁路”,王明宇被任命为奉海铁路总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