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憶往昔:建國前瀋陽市的“市長”們】

 新用户4333Ylrq 2021-01-28

     曾有翼:1923 - 1926

     曾有翼(1870-?)字子敬,奉天承德(今沈阳)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丙午科优贡。1915年,为奉天行政公署教育谘议官。曾被选为参议院议员、民国第一届众议院议员。1917年,任东三省盐运使、山海关监督等职。十月,受三等嘉禾章。1923年,任奉天市政公所市长兼奉天电灯厂厂长。1926年六月,辞去市长及其他官职,任东省铁路督办公署参赞兼秘书长等职。

     李德新:1926 - 1931

     李德新(1893年—?),字法权,营口人。出生时间为1893年。

     早岁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后,于1923年回国,任奉天市政公所科长。1924年任奉天交涉署第三科(日本科)科长。1925年任中苏会议谘议。1926年任奉天(后改沈阳市)市市长,是第二任市长。

     1929年,李德新提出将北陵公园辟建为“伟大公园”,并就此正式向省政府主席翟文选、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递交请示函。此事经过几轮磋商,前期论证一年有余,最后已进入准备实施阶段。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不了了之。李德新拒绝当汉奸,逃到南京谋职。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人占领了奉天,土肥原贤二成了临时市长。在日本占领沈阳的十四年里,沈阳市连续易换了土肥原贤二、赵欣伯、阎传绂、王庆璋、金荣桂、郑禹、王贤湋、范培忠等八个“市长”。

      土肥原贤二:1931.09.20-?

      土肥原贤二(1883年8月8日—1948年12月23日),男,侵华日军甲级战犯,主持情报工作,是继青木宣纯和坂西利八郎之后,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日本第三代特务头子,建立伪满洲国和策划华北自治的幕后人物。有“东方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之称。

      1931年9月20日,土肥原贤二被任命为奉天市“市长”。土肥原贤二之后任日本第十四师团长,参加兰封会战,升任第七方面军司令,教育总监,第一总军司令。

     1945年战败后接受审判,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同年12月23日被处决。

     赵欣伯 :  ?- 1932

     赵欣伯(1890年—1951年7月20日),早年赴日本留学,成为第一个获得日本法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留学期间,赵欣伯结识了土肥原贤二和坂垣征四郎等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学业结束后,在土肥原贤二的煽动下,满怀政治野心的赵欣伯步入政坛,后在张学良的资助下,成立东北法学研究会,并任会长,是臭名昭著的亲日派。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欣伯出任奉天市“市长”,积极参与伪满洲国的筹建,并出任伪立法院院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赵欣伯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名逮捕。1951年7月20日在狱中病死。

     阎传绂:1932.03 - ?

     阎传绂(1895-1962),字纫弢,出生于今大连市金州区。曾任伪满司法部大臣。

     阎传绂出生于奉天金州(今大连市金州区)城内一个官宦世家。祖父阎邦鼎任清廷户部郎中;父阎培和任正黄旗校政;养父阎培元(官名福升)任旅顺水师营协领、署金州副都统。

     1923年,阎传绂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获法学士学位。回国后,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任职,并任大连中华青年会副会长、关东厅嘱托。后任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嘱托、大连市会议员。“九·一八”事变后,任奉天市政府咨议。1932年3月后,历任伪满洲国奉天市“市长”。滨江省省长兼北满特别区长官。

     1937年,任吉林省省长。1942年,任伪满司法部大臣。1945年8月,被苏军俘虏后押送苏联境内囚禁。

     1950年,阎传绂被押解回国。1962年4月病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

     王庆璋:

     王庆璋(1894年6月12日-?),别名中玉、宗禹,奉天兴京人。伪“满洲国”官员。1903年入当街私塾读书。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

     1907年赴日本四国善通寺町入读小学。1911年考入大阪府立天王寺中学校,1917年又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1921年回国后,曾担任过哈尔滨护路军总司令部日语翻译,东三省兵工厂火药厂副技师、技师、代理厂长、兵工学校教育长等职。1927年,因兵工厂督办杨宇霆买官而被授以炮兵上校。1929年起,又任兵工厂铸造厂技师、兼任辽宁省警务处技正、省会公安局秘书。九一八事变后,历任满洲国奉天自卫警察局副局长、奉天省咨议、民政部理事官、民政部土木司长、奉天市“市长”、产业部建设司司长、总务厅参事官、满洲国驻上海通商代表等职。1941年,满洲国驻汪精卫政权大使馆成立后,改任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1942年回满洲国任邮政总局局长。1944年起,任满洲国驻泰国全权公使(未赴任)。

     金荣桂:1937.07 - 1942.09

     金荣桂(1876年-?),字伯衡,号子庚,奉天府盖平县人。1920年设立的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第二任处长。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人,1933年3月至1935年任哈尔滨特别市警察厅厅长。

     金荣桂于1908年(光绪34年)在山东省任地方官。1911年(宣统3年)1月,任临邑县知县。中华民国成立后,继续任该职务。1913年(民国2年)10月,改任山东省德县知事。1918年(民国7年)2月,任济宁县知事。翌年7月,升任济南警察厅厅长兼理胶济路警察事宜。

     1920年(民国9年)1月,任济南市政厅总办。1921年(民国10年),转往吉林省任省长公署参议。同年5月,任吉林全省保卫团督办处处长。1925年(民国14年)3月,任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处长。1930年(民国19年),任东省铁路督办公署参赞。九一八事变后,金荣桂参加满洲国建国。1932年(民国21年/大同元年)初,任东省特别区警察管理处处长。同年3月满洲国成立,改任中东铁路理事会理事。9月,再度任东省特别区警察管理处处长。翌年3月,任哈尔滨特别市警察厅厅长。1936年12月,任首都警察厅总监。翌年7月,升任奉天市“市长”。1938年7月,升任奉天省省长,任至1942年9月。此后,其人生平不详。

    郑禹:1942 - ?

    郑禹(1898年8月8日-1954年)伪满大臣。号炎佐,福建福州人,郑孝胥次子。早年留学日本。1932年,协助父兄郑孝胥、郑垂唆使溥仪到东北,后出任总理秘书官;1942年出任奉天“市长”。1945年4月日本临近失败时,乘坐商船“阿波丸”企图逃命。建国后,隐姓埋名在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任会计。1954年遭逮捕并处决。

     王贤湋:1940.12 -1944.12

     王贤湋(1905~1983) 出生于奉天金州(今大连市金州区)。王永江次子。东北大学工科机械制造系毕业。

     王贤湋早年便投靠日本,任辽东省铁路局电务处处长。期间,他将苏联的电报偷给日本,受到日本人的器重。1938年,他参加伪满洲政权,任伪国务院总务厅人事处参事官。他为帮助日本人控制伪满政权,制定了伪满《文官令》,重新规定和调整了官俸等级、升级程序和标准,确定了定员、定位和考试制度,并把日语作为考试的主要科目。于是会日语的人被提上来,原有的旧官僚被淘汰,他成为推行日语文化的急先锋。他还带队去日本组织高等文官考试,使日本人在伪满的数量激增。当时伪满政权上层约有3万人,日本人就占了2万。

1940年秋,北满抗日活动十分活跃,日本殖民者为考察王贤湋,特意调任他为哈尔滨伪警察厅长。他组织搜查班赶赴三肇地区搜捕抗联十二支队,抓捕170多人,被判处死刑10人,拷打致死不计其数;他们把冰封的松花江凿开窟窿,把爱国志士、抗日群众塞进冰水中折磨死。

     1940年末,王贤湋转任伪奉天“市长”,大抓“经济犯”,仅1941年,便处理所谓经济犯案件5000余件,其中1200多件涉及1000多人被起诉判刑。

     由于王贤湋对日本主子表现得非常忠心,很得关东军的赏识,将他提拔为伪总务厅次长。在汉奸中,他是少壮派的代表人物。在日本濒临失败前夕,为讨好日本主子,他曾陪同张景惠伪总理前往东京,送去30万吨大米和70万担食盐。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潜伏北京,隐名埋姓。1950年被公安机关逮捕归案,后刑满释放。1983年病死,终年78岁。

     范培忠 1944.12 - 1945.08

     范培忠,光绪十八年十月(1892年10月)出生,安东省(现为辽宁省)庄河(现为东港市)县大孤山镇人。宣统元年(1905年至1909年)毕业于中国近代第一所工业技术学校——北洋电报学堂。民国时期东北邮政电报专家。1944年12月,任伪满洲国奉天市“市长”。1945年8月,苏联红军解放沈阳,之后去向不明。

     董文琦:1945.12 - 1947.05(第一次)

               1948.02 - 1948.12(第二次

     董文琦(1901年-?),字洁忱,吉林双城人。董文琦毕业于日本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土木科。1929年归国后,他任吉林巿政处工务科长,任内主持吉林大学校舍建设,于1931年完工,但落成典礼因九一八事变而未能举办。1932年他来到关内,曾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工程处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任东北水利总局局长兼东北水利特派员,参与接收东北。不久,他经东北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嘉璈推荐,任沈阳巿巿长,负责代表国民政府接收沈阳巿政。当时因苏联红军占据东北,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扩张势力,故国民政府任命的东北各地方长官多滞留在北平、天津,而董文琦不顾危险,前往沈阳市成功从苏军手中接收了市政。后来他去职后又再度出任沈阳市市长。

     1948年冬,他奉命撤离沈阳市。1949年初,他应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邀请来到台湾。 

     白希清:1945 - ?

     白希清,1904年11月8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的一个满族家庭。1921年新民文会中学毕业后考入奉天医科专门学校学习。1930年获取医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病理学助教。1931年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学系进修。1933年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皇家医学院及理茨病理学研究所进修病理学。1935年5月回国后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学讲师。1942年任盛京医科大学病理学教授。1945年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和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1946年1月任东北公学校长。2月任东北大学副校长。兼任佳木斯文化界联合创办的《东北文化》编委。1947年5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卫生委员会副主任。1948年2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1953年率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出席“世界人民卫生与健康大会”,并被选为常务理事。1954年后,历任中央卫生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书记。1979年10月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党组书记,先后任中华医学会第16届副理事长,第17届理事,18届常务理事。19届名誉会长。病理学会主任委员,肿瘤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第二、三届全国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7年5月23日于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3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