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一个城市是绝对安全的

 新西兰导游天舒 2021-01-28

克兰前几日闹得沸沸扬扬,华人目光集中在数起入室盗窃、抢劫和拦路抢劫等案件上,且反应猛烈,民情沸腾。毕竟在众多华人心里,新西兰应该是一个安全、静谧、和谐的地方,这也是很多华人选择到这里生活的初衷或者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天舒不怎么说时事的,因为这玩意儿过时太快,我还没想明白,键盘还没敲完呢,热点就过去了,经常白白表错情。你看,我还没闹清楚中国拿了几块奖牌呢,马蓉就成网红了,可见追热点写文章实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蠢事。可是安全这个东西毕竟关乎个人,所以即便犯个蠢也在情理之中。

在这一大波声浪中,有人恐惧,有人激愤,总共二十来万的华人圈子,估计成立了各种治安互助会不下几百个吧?请愿的,上书的,也纷纷跃动,大有舆情爆炸之势。看上去风生水起,但仔细倾听一下好像并不是那么统一,比如我且愚拙,但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没必要过度夸大恐惧;有几天在群里感觉似乎行走在奥克兰街头已经堪比纽约的布鲁克林,人人自危,在恐惧之下,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不适合地放大,这个时候其实需要的是冷静;比如一说就是“岛毛”,那到底是“岛”还是“毛”?有没有数据拿出来?我做生意时就犯过一个错误,给甲方供货时由于甲方拖欠货款,我就延长供货时间,其中有一个部门就责问我说:虽然整体给款不好,可我这个部门拖欠过你吗?我一想确实是这样,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越是激动越有义务冷静地分析到底是那些群体在作案,这些数据其实也不难得到,任何时候拿数据说话都是有说服力的。再如到底是华人被抢的比例高还是与kiwi人被抢的几率差不多?这些其实都需要数据支持;

二、与其人人拿个棒球棍高尔夫球杆结社自保,倒不如积极搞好邻里关系,打破与本地kiwi的文化藩篱,华人在奥克兰是少数族裔,光靠一帮人拿着棍子去晃一圈好像意义也不大,倒是早就有的邻里互助更实在一点,当然华人也必须改变一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高冷格调,看到有陌生人陌生车,积极地知会邻居,或者选择报警,助人者多得人助,犯罪分子其实最不愿意涉足的就是邻里关系好的一些社区,对他们来讲,很多眼睛提防着,风险也很大。

三、新西兰的法律对这些小案件确实比较宽松,但是并不等于被袭击者就没有自卫的权利,所谓防卫过当之类的说法其实往往也要看情势。所以在语言上处于劣势的华人其实更需要的是如果出现了类似情况在法律方面能够得到援助。比如我们在某个具体案件中,力挺保护自己财产而被起诉的华人,其意义应该远远大于压迫政府派出更多的警力巡逻。要知道,犯罪分子如果知道一个群体有强大的法律援助做后盾,从而可以放手一搏,最次也是自卫无顾忌的时候,他们就会掂量一下风险,看值不值得为两盒香烟去玩命。

四、其实出现目前局面,从根本上我觉得根源在于两个:其一,某些群体在教育方面不够重视,造成大量“问题少年”,这些不在校园无所事事的半大孩子很有可能流落到社会上造成不安定因素,而且这个因素会逐渐演化,因此呼吁新西兰政府在教育管理上加大力度实际上才算是对症下药,当然这是个慢功夫,可是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事,即便慢,也必须做;其二,华人在与本地文化的交流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出现了华人抬高了奥克兰房价的说法就是一例,姑且不论这是否属实,对于指责缺乏反击的声音其实才是造成偏见的主要原因。所以迫切需要华人在主流社会上有发声的渠道,哪怕咱也花钱做个广告宣传一下华人的积极形象等等,改善华人在其他群体中的“被抹黑角色”,这种主动释放交流意愿的做法其实是极具效果的。新西兰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而多元文化彼此的和谐存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

当然,还得谨防传说中的“窝里斗”,如果有声音说什么:“要是没这么多人来,我们就不会被敌视,不会被当成目标。”(很哀怨对不对),对此我只能说声:呵呵!

关注天舒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