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把一段旅行变得更完美--(旅行之后怎么得瑟)(part1)

 新西兰导游天舒 2021-01-28

怎样把一段旅行变得更完美

(副标题——旅行之后怎么得瑟)

天舒【新西兰私人导游,文化地陪】 

先声明,我没去过美国也没去过欧洲,亚洲也只去了十来个小国家,加一块儿的国土面积还不如新疆大。不过每次去玩我基本上都是采取自助游的方式,(这回去南岛还整了一程背包客呢!),每段旅程都玩得挺嗨的。很多人也不理解,说你一定是极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属于自得其乐吧。也许是,不过跟我一起去玩的同伴也都觉得挺好的,这说明一段旅程的好与不好其实很大程度在于自我的体验。举个例子来说,刚来新西兰之后对于自驾也存在一个疯狗期,觉得哪儿都好,有一回根据万国的“周末去哪儿”指点开车到隐秘的43号公路跑了一圈。回来后写了篇小文,叫做《旅行是一次小小的重启》。于是我朋友James也根据我的行程走了一趟,回来后说,怎么跟你玩出来的感觉不一样啊?找不到你文字里说的那些感觉。


 

这至少说明俩问题:第一、旅行其实是极为私人的体验,快乐不能复制(就像夫妻即兴爱爱找到了感觉,可如果刻意再重复一次没准儿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一样;第二、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巨大,能让人把不咋地的想像成很好的,这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关于文字文章,昨天还有老友气急败坏地投诉我,说按照我攻略上写的去摘夏威夷果,结果啥也没找着,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我反思了一下,这显然是被我忽悠了,不过至少我去的时候玩得确实很开心呐,后来再细问发现他们没有深入敌后,光是浮光掠影转了转,不过这还是我的错误,文字对人一定是有误导作用的,所以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千万别忽悠,就是这个道理。


 

旅行,是现代人都会经历的一段历程,俗话说,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当然了,至少是身体好,精神好,钱包好,不是这三好学生你出不了门),尤其是在新西兰这样以自然风光见长的国家,不好好玩爽玩透,那可真算是白瞎了。可是并不见得在这最好的时光里,每个人都能完美地度过。不止听一个朋友说过:哪儿哪儿哪儿去了,没劲;哎呀这次又被骗去购物了;哦,玩得很累,不过回来没多久啥都忘了,等等。


 

这可真是辜负了最好的时光了,可惜可惜。


 

那怎样把一段旅行变得完美?

首先得做到心里空。有一年我们公司组织去辽宁觉华岛,就是兴城的菊花岛,结果咋玩也不带劲,问题在于我们老板心里装着心事:有一大额招标迟迟没有落定,心里七上八下的,结果那两天过得愁思百结的;而同样一票人马,在前一年去承德和内蒙时玩得就嗨极了,盖因心里没事儿。所以主观上不带负载,把心防空,才是具备玩好的必要条件。


 

其次是接受各种突发,随遇而安。谁也不能预料到旅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即便行前做再多功课也未见得事事如你所料,因此一定得把那些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当作旅行中的一种常态,甚至趣味。人都是讨厌变化的,可是在旅行中显然不是如此,人的行走其实就是在寻求一种与往日规则生活的一种不同,一种变化。有时候错过了车,赶上了坏天气等等,立马心情大坏,其实不值得的是自己,换个角度也许云淡风轻。


 

还有,最好是找到一两个好的旅伴,一个人的游历实际上挺辛苦的,而一个哪怕是邂逅的旅伴都会给你带来许多乐趣,没准儿还是来点化你的人生的。旅途中的自己,其实不是自己,而是另一个更好的自己。如果找不到好的旅伴,你就主动把自己变成别人眼中的好旅伴。

   具备了这些主客观条件是否旅行就完美了呢?当然不是,我觉得这才仅仅到了一半吧。其实上面说的那些不是重点,之所以开题说这个文的重点就在于后面这些:

俗话说百里之路半九十,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你觉得自己从出发到回家,旅行这事儿就算完啦?错!差得远啦!差哪里?你还没得瑟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