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靶向新秀Infigratinib冲击胆管癌全线治疗,未来可期!

 找药宝典 2021-01-28

昨天我们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了胆管癌的第一大靶点FGFR(FGFR靶点大起底,为何能成胆管癌靶向治疗突破点?),最近针对这一靶点都有不少新药崭露头角,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其中的翘楚——Infigratinib(BGJ398)。在临床前分析中,BGJ398被证明是一种可逆性的、非竞争性的FGFR抑制剂。作为继Pemigatinib之后又一针对FGFR2融合突变胆管癌的靶向药物,Infigratinib是如何一步一步突出重围的?除了二线治疗,其在胆管癌的后线治疗中是否也有不错的疗效?

针对晚期实体瘤I期临床安全有效

为了评估BGJ398在各种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已经进行了多项I期临床试验。在一项大型研究中,132名FGFR突变、扩增或融合的实体瘤患者被纳入研究。为了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和推荐II期剂量(RP2D),剂量递增组接受不断增加的BGJ398剂量(5、10、20、40、60、100、125和150 mg,每天一次,28天为一个周期)。

结果表明,BGJ398具有可耐受的安全性,大多数患者(95.5%)至少经历过一次不良事件(AE)。所有剂量中最常见的治疗引发的AEs (TEAEs)是高磷血症(74.2%)、便秘(40.2%)和厌食(40.2%)。常见的与治疗相关的AEs包括无症状高磷血症(72.7%)、口炎(36.4%)、厌食(28.8%)、腹泻(27.3%),以及较少出现的疲劳、脱发和恶心。根据观察到的剂量限制毒性,确定MTD为125 mg,每日1次。RP2D为125mg,每天一次,循环21天,休息7天。

针对胆管癌II期研究,荣登ASCO,未来可期

1、二线治疗FGFR2融合/易位的患者,DCR为84.3%!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共入组108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107名先前接受过吉西他滨治疗,88名具有FGFR2融合,20名具有FGFR2基因重排。最常见的FGFR2融合伴侣是BICC1,在25%(n = 27)的患者中观察到,其次是AHCYL1,在3.7%(n = 4)的患者中观察到。所有患者接受Infigratinib(每次125 mg,用3周停1周)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ORR为23.1%,包括1例CR和24例PRs;最佳客观反应(BOR)为34.3%,DCR达84.3%,中位DOR为5.0个月,在应答者中,8名(32.0%)患者的DOR为6个月。

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7.3个月,中位OS为12.2个月

亚组分析发现,Infigratinib的临床活性可能取决于先前是否接受过治疗。接受过1线或以上治疗患者的ORR为34.0%,而接受过2线或以上治疗患者的ORR仅为13.8%;此外,接受过1线或以上治疗患者的DCR为88.0%,而接受2线或以上治疗患者的DCR为81.0%。但是,之前是否接受过治疗在DOR或中位PFS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先前接受过1线或以上治疗患者的DOR为5.6个月,而接受2线或以上治疗患者为4.9个月;中位PFS分别为7.3个月 vs 7.4个月。

与Infigratinib有关的大多数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为1级或2级;这些不良反应(AEs)可逆且易于控制。

2、2020 ASCO:三线/后线治疗优于标准化疗方案

在2020 ASCO大会上,对infigratinib三线或后线治疗疗效给出了结果。该试验对一项单臂II期研究(NCT02150967)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infigratinib作为三线及后线治疗胆管癌对比二线标准化疗方案的疗效,纳入了37例(52%)FGFR2融合的胆管癌患者。

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infigratinib VS化疗)的mPFS分别为6.77个月(95%置信区间3.94-7.79) vs 4.63个月(95%CI 2.69-7.16);BOR(最佳客观反应)分别为21.6% (95%可信区间为9.8-38.2) vs 5.4% (95%CI 0.7-18.2)。

在有FGFR2融合的胆管癌患者中,以三线和后线治疗的方式给予infigratinib相较于二线标准化疗方案,PFS和ORR都获益更大。

冲击胆管癌一线,临床研究开展中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Infigratinib在带有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晚期难治性CCA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和可管理的毒性。目前infigratinib vs吉西他滨/顺铂一线治疗CCA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NCT03773302)。

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口服infigratinib与标准化疗(吉西他滨+顺铂)在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伴FGFR2基因融合/易位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受试者将按2:1随机分配接受infigratinib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客观反应率(ORR)等。

去年,infigratinib已获得FDA授予的胆管癌孤儿药资格,我们也期待该药能早日获批,成为继Pemigatinib后第二个获批胆管癌靶向治疗的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END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国际肝胆资讯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国际肝胆资讯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