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卵巢囊肿要不要治疗?| 关爱母亲健康系列直播(二)

 盛诺一家 2021-01-28

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呈上升趋势。

 
知乎上有个话题——“为什么二十几岁的女生会得卵巢囊肿?下面有340多个回答,绝大多数回答都是在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毫无例外,她们都是在20多岁的年纪,就发现了卵巢囊肿,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了卵巢癌。


对发现卵巢囊肿的患者来说,毫无例外,也特别担心是不是恶性的,或者会不会进展为癌。
 
事实上,大部分卵巢囊肿都是良性的,甚至不接受治疗也可能自行消退。但卵巢囊肿绝对不可忽视,在一些罕见情况下有可能发展为卵巢癌。尤其是绝经期的女性,囊肿变成癌症的风险更高。

口腔医生Shiki就在知乎上介绍了自己从发现卵巢囊肿,到发展为卵巢癌的经历:2013年10月,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她查出左侧卵巢囊肿,大小约3.8×4.5cm。医生说暂时不用治疗。后来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时间没有查体,到2017年6月出现症状就医时,肿瘤已经长到16×20cm大,活检结果“高度恶性”……


从卵巢囊肿到卵巢癌,看似只是一步进展,但疾病预后却有天壤之别。
 
据《柳叶刀-全球健康》2018年5月刊载的《2003-15中国癌症生存率变化》,中国的卵巢癌5年生存率为39.1%。欧美卵巢癌5年生存率略高,但也不到50%(美国47.4%,英国46.2%)。
 
此外,卵巢癌还是一种相对容易复发的癌症。英国皇家马斯登癌症中心妇科肿瘤专家苏珊·班纳吉医生指出,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新发25万例卵巢癌,其中70%-80%的患者会在接受一线治疗的两年内复发。
 
但只要及时发现卵巢囊肿,对患者来说就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在预防卵巢癌的过程中占据了先机。
 
而且,卵巢囊肿并非无迹可寻。据统计,约20%-25%的卵巢肿瘤患者,都有家族史。医疗大数据也显示,虽然卵巢囊肿在各个年龄段的女性中都可能发现,但在20-50岁这个年龄段发病率更高。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卵巢囊肿的风险因素之一,长期的饮食结构不良、生活习惯不好、心理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出现生理性卵巢囊肿和卵巢真性肿物。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变化,一部分中青年女性滥用丰乳、减肥、抗衰老等激素类药物、保健品,也可能与卵巢囊肿的发病风险有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