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晚期,比肿瘤扩散更可怕的,其实是…

 盛诺一家 2021-01-28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5全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约为392.9万人,相当于平均每分钟就有7.5个人成为新的癌症患者。

不仅如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不断在增长,包括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等主要癌种增速明显。

* 温馨提示:盛诺“万元约‘惠’感恩节”活动仅剩最后3天,11月26日24点前购买盛诺一家任意【国际专家远程咨询】产品,均可享3000-10000元减免优惠,有需要的患者朋友请扫描下面二维码详询:

请在备注中输入口令:11241

不过,同样是癌症,如果能在早期被发现,及时得到规范治疗,预后整体还是非常好的,很多患者都能得到治愈。

而真正“杀人如麻”、令人“谈癌色变”的,其实更多是已发生了远端转移的晚期癌症。预后不佳,难以根治,并发症风险大增,种种问题让患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对于这个阶段的患者来说,还有比肿瘤扩散更可怕的一件事……

它就是误诊误治

一、癌症误诊并不罕见

一般来说,某种疾病的病情越复杂,越容易被误诊、误治。而癌症完全符合这一特点,病情和治疗完全因人而异,同类方案在不同患者身上也天差地别,因此,长期以来都是误诊、误治重灾区。

据报道显示,我国肠癌的平均误诊率在40%—50%不等,而像胰腺癌、卵巢癌、胃癌、乳腺癌等癌种,也很容易被误诊。


来源:

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曾在为医学专著《误诊学》作序时写道:“造成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的因素始终居于第一位。各种检查措施、化验方法都要由人来使用,由人来解释和判断其意义。”

由于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能够给到癌症患者的就诊时间往往比较有限,因此癌症这种复杂疾病的误诊出现,并不奇怪。

一旦出现误诊、误治,癌症患者将遭遇到的,可能并不像其他普通疾病一样,还有更换方案等补救机会……

比如说,曾有一位刘先生,因为口腔里长了一个小瘤子去看了医生。医生安排了一些检查后,根据经验判定为良性肿瘤,所以直接手术拿掉了小瘤子。

然而仅1周后,刘先生的淋巴结开始出现异常肿大,经穿刺活检显示是癌症转移灶,但无法找到原发病灶位置。没过多久后,刘先生又发生了骨转移,病情进展飞快。

后来,刘先生前往美国接受治疗,结果专家告知,他曾被切掉的“小瘤子”,其实是后面所有灾难的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原发病灶。

还有一位60岁左右的患者,在医院确诊为肺癌后,去找了自己关系很好的一位外科专家。专家通过简单的读片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判定老朋友仍处于早期,于是很快安排了手术。但2个月后,患者出现全身转移和肿瘤大幅进展,病情急剧恶化。后来经证实,这位患者在术前已经发生了远端转移,属于肺癌晚期,并不具备手术机会。

二、晚期癌症,容错率为0!

相对于早、中期癌症患者,遭遇误诊、误治后,虽然很多时候会导致预后不佳,甚至不必要地切除了重要器官(如乳房、肛门、四肢、卵巢等),让后面的生活质量变差很多,但由于整体身体状况尚可,死亡风险还是会远低于晚期患者。尤其是部分转移位置非常糟糕的晚期患者,如不接受规范和有效的治疗,剩余生存期非常有限,一旦出现失误,很可能再也无力回天。

一般来说,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靶向、免疫等全身药物治疗。因此,晚期药物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就成为了“不能出错”的关键点。

得益于医学的巨大进展,现如今,化疗药物不断更新迭代,给药方式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副作用越来越小;靶向药物层出不穷,部分癌种多代靶向药同时存在,医生可选的方案也越来越多;免疫药物横空出世,让一部分适合的晚期患者重燃长期生存的希望。

然而,就像电视机里的节目太多,反而不知该看什么一样,晚期癌症治疗方案的选择,也随着可选项目增多而越发复杂。如何能够从众多组合中,真正遴选出更加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方案,是每一位肿瘤医生的必修课。 

比如说,是否更前沿的新药就一定比老药更好?不一定。因为每一种药都会在疗效、适应症、副作用、经济负担上有差异。

是否只要药物很可能有效,就应该直接用?不一定,对于患者来说,存在同时多种药物有效的情况下,如何“排兵布阵”,以正确的用药顺序将药物用好,把疗效“榨干”,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才是正确的。

又比如说,多个药物联用,能提高疗效,让肿瘤缩小更显著,是否就应该联药治疗?还是不一定。联药有联药的好处,相应的也会有更多副作用风险,某些药物,还可能给一部分患者带来巨大风险。因此需要根据个体实际情况综合考量,把视野抬高,并非只局限在肿瘤快速缩小上。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确诊为肺腺癌的晚期患者,他经过基因检测,发现有EGFR突变,因此遵医嘱开始了靶向治疗。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一个月内会明显看到病灶变化。然而这位患者却在复查影像评估时,发现肿瘤没有缩小反而有所增大,因此医生判定靶向治疗无效,建议直接化疗。

不甘心的患者后来找到了一位美国专家,通过远程咨询了解到,根据自己的基因突变频率变化等因素判断,药物实际上很可能已经起效,因此应当继续靶向治疗。结果又过了三周后,该患者左肺2厘米左右大小肿块消失,胸水也基本没有了,疗效显著。

试想,如果没有后面的推翻诊断,那么对患者来说,也就意味着放弃了本来单靠靶向药就能大幅延续生存期的可能性。

总之,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诊治的准确与否,直接关联到生存期甚至生死,容错率应当为0,绝不可稀里糊涂、模棱两可!

三、如何降低误诊误治风险?

既然误诊的问题,核心是人的问题,那么如果能找到有着较为充裕的时间、能仔细回顾患者病历和影像资料、愿意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同时还有耐心提供详细又易懂的解答的权威专家提供帮助,会不会可以降低误诊误治风险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样的方法,正是远程咨询模式。

由于直接前往医院去找权威医学专家问诊,需要等待时间较长,往往还得不到太多专家的时间,远程咨询模式毫无疑问是有明显优势的。

  • 无论患者身处何处,只要有网络,就能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而免受车马劳顿之苦,且不需要等待太长时间。
  • 提供信息后,专家有足够长的时间了解患者信息和关心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解答,不会出现模棱两可。
  • 无论专家是何种身份与地位,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远程咨询,联络到具体专家。而普通问诊很难做到这一点。

 
据《美国医学杂志》报道,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医疗质量、疗效和安全创新中心,Michael E. DeBakey退伍军人事务部医疗中心的Ashley Meyer博士及其同事,收集了2011年年初到2012年年底,通过远程咨询提供第二诊疗意见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结果发现:远程咨询改变了超过40%项目参与者的诊断意见或治疗方案。
 
此外,如果是直接出国预约专家看病,在国外医院接受治疗,费用门槛较高,平均费用在几十万人民币到上百万元不等;但如果选择远程咨询,则费用可以控制在几万元以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