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毒叔盘点·2020国剧丨豆瓣污染?悬疑风口?B站突围?

 四味毒叔 2021-01-28

 


■ 本期轮值毒叔 

宋方金&谭飞&汪海林&李星文


以下为采访节选,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在今天文章开始前,想请大家花3秒帮忙做一件事:

1、点击顶部蓝字“四味毒叔”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如何看待电视剧板块在豆瓣上的

评分情况被污染严重?

谭飞:我们接着昨天的接着聊,下一个问题是关于豆瓣评分污染,其实这个话题的关注度特别高,我最近也看到了余飞有一个说法。(上一期内容详见猜猜看,毒叔选的年度最值得看、最失望以及遗珠电视剧是哪几部?

汪海林:余飞也觉得他的那个作品不应该是这样的评分。

谭飞:关键是他发现电视剧跟他书的评分完全雷同,他可能对这一点不太理解。

汪海林:他也查了一下,这本书的评分基本上都是在五分,但是最后得出的总分依然很低。

谭飞:所以全都差不多。

汪海林:给电视剧评分打一分的显然是恶意的,但是对于书来说,并没有组织一些人去打低分,但是最后的得分却跟电视剧是一样的。 

谭飞:所以我想问星文,其实这个污染有两层含义,有可能是个体污染,也有可能是系统污染,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星文:你说得确实对,个体污染更多是明星的粉丝在污染,他们自称数据女工,数据女工也不是说急就章,临时抱佛脚,他们可能会为了他们家爱豆的一部作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已经在注册账户了,这个叫养号。养上一年半年以后,真到好钢用到刀刃上的时候,它就可以进入豆瓣权重的一个比较好的计算。豆瓣它也有反刷分机制,如果说你临时注册一个账号上去打高分,或者打低分,它就会直接给你Cut掉了,但是养号可以实现明星粉丝,对于一部作品的控评,加上对分数的扰动。第二个可能更严重的是,我认为有些制片公司,有些制片方也找到了控制豆瓣分数的财富密码。所以会导致有些作品一出来,它打出来开分的分数和我们的观感是有极大的反差的,你会觉得怎么也不至于是这么高的一个分,相反你觉得还不错的一些剧,你会觉得怎么也不至于是这么低的一个分。这个应该就是他们,也是养号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水军,在他们的扰动之下,有些剧目被打了不恰当的高分,还有一些被打了完全不对等的低分,我觉得这是一种双重的不公平。而且现在可能是从电影市场竞争当中带过来的一种坏风气,就是互踩。原先电视剧还不互踩,但是后来通过他们互踩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我想就是通过水军去干扰豆瓣的评分,给自己家主子的剧,打高分,然后给对家的打低分。这个现象已经很严重了,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豆瓣的权威性。在我看来豆瓣即使没有水军,没有数据女工,没有找到财富密码的制片方去干扰,它也只是一种舆情的反应,它的打分不能直接兑换为对一部剧品质的评价。但是经过这三种力量的参与之后,我觉得连舆情都不是,是一个扭曲的舆情,可悲的是许许多多的自媒体也罢,传统媒体也罢,还有一些观众也罢,言必称豆瓣,必得说豆瓣打分多少,然后才能张嘴说话,我觉得他们真的是毫无自信,也毫无责任感,毫无作为的一家媒体和评论人该有的自我,评判的事不去评判,上来拿别人家的一个做好的东西,然后去做传声筒。

谭飞:星文说得特别对,郫县豆瓣很有名,豆瓣就是个调味品。

宋方金:你这是从文艺学直接说到这个美食学了。

谭飞:就是大家不能依赖豆瓣这个东西。

汪海林:我觉得现在的情况就需要法律介入进来,因为它确实已经有些不好的影响了,甚至说叫不正当竞争,至少从法律上说是不正当竞争,而且它背后还是跟商业利益有关系。我最近注意到有一种舆论,就是要求数据的公共化,甚至是数据的国有化,大数据也是国有财产,那我觉得至少是要公共化吧,还有一个就是希望真正的数据能够掌握在第三方手里。

谭飞:真正的第三方,而不是说打个引号的第三方。

汪海林:是的,如果豆瓣它自己进入商业化的话,从进入商业化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丧失了它的公正性。

李星文:我还是比较相信,就是说作为豆瓣的本心还是好的,但是豆瓣的本心再好,鬼子太狡猾,你这里头牵扯的利益太大了,那它就是要来腐蚀你,就是要歪曲你的结果。

悬疑+短剧的模式已经

成为2020年的新风口,

这一模式还可以走多远?

谭飞:刚才说的纯电视剧,里面可能就讲到了电视剧跟网剧的共同特性,就是悬疑+短剧的模式,你们觉得这个风口和这个模式到今年会不会有所改变或者有所变化,还是说一直都会这样?

宋方金:我觉得只要允许悬疑类型的存在,包括尤其是悬疑题材的拓展,它就永远都会是风口。因为悬疑是人类探索影视题材的极佳之地,所以说你会发现只要这个题材一放开,爆款首先就会从这儿走,就是它天然的比都市情感剧、家庭伦理剧、乡村扶贫剧就有一个更吸引人的形式,只是说咱们原来可能就是在政策上,在很多方法论上是可能对悬疑、刑侦题材有所遏制,那么我觉得只要这个类型有它的空间,我认为每年都会有无数的爆款到这儿来,这是我的想法。

李星文:我恰恰是有点担心,根据过往的经验,可能当悬疑剧兴盛一时的时候,这个年份过去它就需要休息两年,然后到第三个年头上,它才能再度浮出水面,达到高峰。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有过《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甚至也有过《人民的名义》,这是涉案剧,不算悬疑剧,但接下来的2018年、2019年这个涉案剧和悬疑剧就警匪剧就有点沉寂了,一直到2020年的时候才出现《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这一类。

谭飞:得有个三年的周期。

李星文:对,这个过去以后,我希望不要发生说2020年火过以后,再过三年又沉寂了,再过三年才能出现一个新的高峰。

汪海林:对,因为我觉得这几个戏或者这个类型的戏的受欢迎跟戏本身当然也有关系,但更多的还是一个尺度的问题,是一个题材的突破的问题,所以是胜在题材,胜在当时的尺度,这个尺度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我觉得很难说,这个模式完全无法预判。

李星文:产出是会加量的,但是好作品爆款能不能加量?不好说。

谭飞:还是要看彼时的尺度跟此时的尺度会有什么动态。

汪海林:我认为2021年肯定不会和2020年的尺度一样,因为2020年有一些戏,它的尺度还是比较大的。

谭飞:因为今年也是个特殊的年份嘛。

汪海林:是的。

谭飞:我同意海林的判断,可能我们很多风口判断,如果是建立在纯粹理论基础上可能是一个结论,但是结合我们的国情,可能跟这个结论又有点不一样,当然这种好的悬疑剧是最吻合人性特征的,因为人性就想窥探隐私,想知道答案,想知道为什么。悬疑剧能满足人的这种欲望,我觉得可能全世界在这个类型上都是一个风口。

宋方金:从影视业诞生以来悬疑剧一直是个风口。

谭飞:对。

汪海林:主流就是这个。

谭飞:包括当年的希区柯克电影也是因为这样才好看。

B站开始成为流媒体竞争的一大旗帜,

它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谭飞:B站今年有一个《风犬少年的天空》很火。

宋方金:这个B站的问题,我得说一说,也把这事重新讲一遍,因为好多人没听过,咱们再说一下。今年我跟李星文老师参加上海的一个活动,参加活动,然后吃晚饭,然后星文就回去看金鹰奖直播了,这时候旁边来了两个人,他们就一直观察在我们,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星文走了之后,他才过来说,刚才那是李星文老师吗?我说是李星文老师。他说,哎呀,我们是他的粉丝!我们经常在B站看他的视频。这个事情对我的震动非常大。因为也就是说他不是说我看《影视独舌》,不是说看《四味毒叔》,他说我是在B站看他的短视频,也就是说是不是这两个人能够代表一大部分年轻人?而且看来他是经常看,因为认识星文也确实不容易。这个事就让我产生了对B站的思考,因为我原来也没看过B站,从这个事儿之后我去B站看了看,我发现它确实是一种崭新的社会文化,它是咱们多元文化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所以它也慢慢地在向主流靠拢。所以我觉得可能从我个人来说还是要向B站学习,包括它的弹幕文化,以及它容纳多元文化的精神,包括他们连着两年做的跨年晚会,我觉得这都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

李星文:方金,我确实因为在B站做那个《国剧60讲》的视频,尝到了一点甜头,也有好多来跟我互动的。但是好景不长,在你讲的这个故事发生之后没多久,因为我做了一个关于《三国》的视频,就完蛋了,捅了马蜂窝了,因为朱苏进老师编剧,高希希导演的这个《三国》,那在B站上几乎是大家集体批斗的对象。但我还是尊重我当初看这个《三国》时候的一些感受,做了一些讲解,然后就完了,来跟我这儿辩论的人乌泱乌泱的非常多,决裂的也有很多。其实这个决裂也没关系,吵一吵、交流一下意见,这都没问题,我发现这其实就是B站的特点,它是聚集了30岁之内年轻人最多的一个平台。我觉得他们在相当程度上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比较“尊经”,也可以说对于经典的东西,他们都非常的尊重。你比如说就《三国》来说,他们非常喜欢老版的《三国演义》,对于朱苏进自己发挥的新《三国》完全不能接受,这个可能是年轻人的一个特点;再一个就是说,我可能会更多地站在电视剧行业的角度去说话,而他们是站在年轻的大众观众的角度来看这些东西的,所以时间长了以后它还是有一些撕裂。但我后来注意到,其实海林在B站上非常红,海林是相当多的B站小朋友的代言人,海林在B站的分量仅次于罗翔。

汪海林:是,我是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都有发声,后来我发现可能在价值观上,在整个表达方式上,我在B站可能最如鱼得水,会更融洽,更符合它那个氛围。而且我在那儿受到的支持是最多最广泛的,应该说就反对者是很少的。

谭飞:海林视频的点击量每次都在100万以上,这个是很高的。

汪海林:不像微博上其实还是有一些反对我的,当然微博也被粉圈污染了。但是B站它被粉圈污染的程度要低得多,之前他们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因为粉圈的人答不了B站的那个入门题,B站要成为它的那个会员的话是很不容易的,实际上B站的受众是有门槛的。它通过答题这个方式,吸引的都是价值观和趣味比较接近的年轻人,那么就把一部分人也给排除在外了,因为它是经过了一轮价值观筛选的。所以我觉得包括它的鬼畜文化也是它很重要的一个点,我个人都很喜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无意中跟B站的价值观契合了。那么也有人曾经善意地批评我、提醒我说,你不要老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你这几个针对性的东西,容易让人觉得你老了,你岁数大了你过时了,但我恰恰在B站,这个最年轻化的一个地方受欢迎,于是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他们说,我并没有老,并没有过时。

谭飞:因为海林他辈分上是我儿子的干爹,我儿子就跟我说,爸爸你都不知道,汪海林老师在B站可火了!我原来不知道他在B站有多火,后来我一看汪海林的任何言论,在B站上都有一堆小朋友在这儿顶,我就知道了。当然B站在年轻化流媒体中,分众是做得最好的,也是最清晰的,价值观是最准确的。所以你看这个《风犬少年的天空》这次在B站成绩就挺好,我觉得张一白他可能是对中二有研究的,他是这个年龄段里年龄最长的一个人。我没见过有导演对中二这么有研究,所以我觉得B站可能在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汪海林:确实它固有的文化氛围非常的浓郁,甚至也有点顽固,就是B站想大众化,想脱离这个年轻的圈层的话,它为了可以获取更大的商业收益,要比其他网站可能遇到的抵抗、抵触要多一些。

谭飞:而且B站是年轻人的骄傲,就是现在大家提倡的一个正道,好像上上下下都还挺提倡这个做法的。

汪海林:它作为后浪也成为了一种代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