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哥闲话】正哥闲话黄芪第五话 话说黄芪别名之外观与沿袭篇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1-01-28
正哥闲话黄芪第五话
话说黄芪别名之外观与沿袭篇
正哥又来了,接着闲话黄芪。

前话介绍了一些黄芪因为产地而来的别名,有人说了,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别名,就是黄芪前边加了个地名,你还别说,很多中药的别名就是加了个地名。

好吧,正哥今天就说说因为外观形态和自古沿袭下来的一些黄芪别名。

黄芪依据药材的形态特征而命名的有绵芪(或棉芪)、柴芪、箭芪、独根、二人抬等。
此处绵芪之说非前话绵上所产之绵,此处是说宋·《本草图经》曰:“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其皮折之如绵,谓之绵黄耆”。说的是好的黄芪质地如绵。

相对绵芪来说柴芪指的是次的黄芪木质纤维占比较多,质地柴质,一般来说柴芪来源多为膜荚黄芪(质优的多来源为蒙古黄芪,关于黄芪的植物来源正哥后续会专门有一话的)。

箭芪是指黄芪优质品形如箭杆。明·《本草原始》:“凡用黄耆,以长二三尺,紧实如箭干为良,多歧者劣”。清·《本草从新》载:“形如箭干者佳,绵软而嫩,无丫枝,故又称绵芪,切片外白中黄,金井玉栏。”

独根二人抬均说的是好的黄芪根直长而无分叉。独根的说法来源于甘肃,二人抬的说法来源于辽宁。

《本草纲目》中的别名现多不用,但也是历代沿袭下来的,前话中有说到李时珍黄芪【释名】黄芪(《纲目》),戴糁(《本经》),戴椹(《别录》,又名独椹),芰草(《别录》,又名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

王孙的说法前边专门有一话,此处不再重复。

“戴糁”“戴椹”“独椹”三者,为一音之转兼形似。首先从语音考察,戴,《广韵》“都代切”,端母字;独,《广韵》“徒谷切”,定母字。“端”与“定”旁纽,“戴”与“独”亦为一音之转。再从字形考察,“糁”与“糂”同,《说文解字》:“糂,以米和羹也。糁,古文糂,从参。”“糁”为“糂”之古字,“糂”与“椹”又因形近而相似。

故“戴糁”“戴椹”“独椹”三名实为“百本”可谓“百事之始,万利之一名之变体。

本”故“百本”蕴义百事之本。

芰草的说法正哥未查到,蜀脂的说法大约是因为古时蜀地所产黄芪为优,脂有补之意吧。

关于黄芪的别名就说到这里,说完黄芪的名,我们再去了解一下黄芪从哪来的,黄芪的来源是植物,那到底黄芪植物来源是啥呢?下一话,正哥想写一篇黄芪植物来源的话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