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玄武门之变(二十)到底是什么人帮助了太子建成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1-01-28

杨文干事件后,剧情突然反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宰相封伦(封德彝)。

封伦的祖爷爷,在北魏时代是宰相级的高官。

封伦的爷爷,在北齐时代,也是宰相级的高官。

封伦在隋炀帝时代,是隋炀帝的亲信重臣。

在李渊时代,封伦是宰相;在李世民时代,封伦还是宰相。

关于封伦背后的实力,似乎不用介绍太多了。仅看这种简单的履历,我们就可以知道,封伦背后的势力真称得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封伦一家,永远是任你花开花落,我都在高台上看风景的;任你帝国兴衰变化、任你张三当皇帝,还是李四当皇帝,我也会在最前排就坐的。

其实呢,唐初的大哥级人物,通常都是这样牛X的。

甚至而言,你翻开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安史之乱前)的历史,大哥级的人物通常都是这样牛X。

因为在当时,门第、血统、家族是最高频出现的词汇;四世三公、世代两千石,叔伯兄弟子侄全是高官,就是最普遍存在的事实。

因为类似的原因,人们把皇帝当傀儡玩,或是废立、火并皇帝,那就是小儿科的事,甚至改朝换代,也是小儿科的事。因为前排就坐的大哥都这样牛X,从普遍意义上,他们才懒得为哪个皇帝、哪个王朝卖命呢!

因为谁当皇帝,我也前排就坐;哪个王朝建立,我也前排就坐,我才懒得管你狼吃羊、羊吃狼的故事呢。

面对这种事实,卫道之士自然是痛心疾首,因为忠义何在啊?纲常何在啊?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封伦作为一个标准的大哥级人物,他的一言一行自然可以左右大局的。更主要的是,封伦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他是秦王李世民的重要支持者。

因为封伦是秦王李世民的重要的支持,所以李世民上台后,封伦一直受到李世民的信任与重用;甚至封伦死后,李世民也认为封伦是自己的铁杆嫡系。

但是,封伦死后,李世民终于发现,太子建成在杨文干事件中深陷死局,故事的剧情之所以会突然反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封伦以李世民支持者的身份,替李建成说了大量公道的话!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初,伦数从太宗征讨,特蒙顾遇。以建成、元吉之故,数进忠款,太宗以为至诚,前后赏赐以万计。而伦潜持两端,阴附建成。时高祖将行废立,犹豫未决,谋之于伦,伦固谏而止。然所为秘隐,时人莫知。卒后数年,太宗方知其事。

知道杨文干事件中,还发生过这种事,李世民当时就气得抓狂了,因为自己被这个老家伙欺骗的太久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封伦虽然死了,李世民也没有饶过他。取消他的封赠,削夺了他的食邑、更给他改一个好听的谥号,那就是缪!

封伦替李建成说的公道话,肯定还是前面的那些陈腔滥调。

总而言之,这就是太子、亲王相争得,有些出格了;再总而言之,太子自然不对,秦王其实也有很大责任;再总而言之,您再这样不端正尊卑长幼之序,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历史上血淋淋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虽然封伦说的话,还是一些陈腔滥调,但他以秦王李世民的支持者说这种话,意义、影响力就不同了。至少让李渊感觉,它肯定是非常客观中立的。

封伦之所以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当时的李建成,有很多支持者,而且影响力都非常大。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有人出面游说封伦,封伦难免会动摇的;因为你现在继续支持秦王李世民,就是明着要往死里整太子,如果一击不中,还让太子后来翻了身,那就实在比较尴尬了。

现在太子处于绝境之中,向你伸手求援;你帮了太子,太子上位之后,自然会记得你这份大恩大德。

如果你此时拒绝伸出援手,还落井下石;太子心里会多恨你,你可以想象。就算太子成为皇帝后,考虑到你家族背景,不愿意、也不敢与你翻脸,但是双方内心结上这样大的疙瘩,你说你以后尴尬不尴尬呢?

如果你觉得太子已必死无疑了,你再给太子扔一块大石头,这不是多大的事。反正死人,是没有机会报复你的。

问题是,你看到众多大佬齐心协力在营救太子,还希望你也加入进来,你多少就会犹豫一番的。

你现在过去,说得客套点,这叫雪中送碳;说得不客套点,这也就是锦上添花罢了。因为有人帮助,太子能跳出死局,没有人帮助,太子一样能跳出死局的,最多是出的比较费力一些罢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封伦作为秦王李世民的重要支持者,在关键时候,也向太子建成伸出了援手。

但是类似的内容,如果写得太多,很容易拔高了李建成的形象。

因为当时众多人积极营救李建成,本身就容易让人感觉李建成形象比较高大上;更主要的是,再罗列这些人的说词,难免会让人知道太多的事件真相、详情。

所以,史书对此就讳莫如深了。

在这种背景下,当时替李建成说话的重臣,似乎只有一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封伦;剩下的人,就是李渊的那些小老婆了。

这样一写,李建成的形象自然被踩得非常低了。因为,你看李建成的人缘?因为你看李建成支持者,都是什么人?

其实呢,李建成的支持多的去了。因为东宫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且里面堪称牛X的大佬多的去了;更主要的是,太子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为了帝国权力可以平稳交接,朝堂之上的大佬,通常也会支持太子建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太子李建成最重要的支持者,其实是当时的首席宰相裴寂。

裴寂是大唐开国第一功臣、重臣。

李渊称帝时曾对裴寂说,我之所以可以有今天成就,就是因为有你啊。

李渊称帝初期,上朝的时候还总让裴寂和自己坐在一块;虽然是君臣,但是相处的时候,始终保持朋友的礼节;而且对裴寂总是言听计从。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高祖既受禅,谓寂曰:使我至此,公之力也。拜尚书右仆射,赐以服玩不可胜纪,仍诏尚食奉御,每日赐寂御膳。高祖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阁则延之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而不名。当朝贵戚,亲礼莫与为比。

关键是,李渊外出时,通常都是让裴寂主持中央政府工作。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高祖有所巡幸,必令居守。

李世民刚刚上位时,在重要的、公开场合下,也只有长孙无忌才能与裴寂并肩而立。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二年,太宗祠南郊,命寂与长孙无忌同升金辂,寂辞让,太宗曰:以公有佐命之勋,无忌亦宣力于朕,同载参乘,非公而谁?遂同乘而归。 

 裴寂一生最大的失败,其实就是他一直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至少是公开倾向于李建成的。因为类似的原因,李世民上位后,裴寂就越来越尴尬。

关键是,贞观十七年后,唐高祖的历史形象都越来越差了;裴寂作为唐高祖李渊第一亲信重臣,形象自然也只能越来越差了,甚至变得越来越像丑角了。

大唐官方给裴寂的盖棺定论,就是一个奸臣小人,只是因为唐高祖亲小人远贤臣,所以才爬到了那样高的位置上;总而言之,他能混得那样好,就是因为走了狗屎运。

《唐书》是这样记载的:裴寂历任仕隋,官至为宫监,总子女玉帛之务,据仓廪兵甲之饶,喜博戏之利苟多,启举义之谋为首。谒岳神以徼福,始彰不逞之心;留贵妃以经宿,终昧为臣之道。居第一之位,乏在三之规。恃高祖之旧恩,致文静之极法。终归四罪,尚保再生,幸也。

因为类似的原因,裴寂作为李唐创业的主要参与者;身为高祖时代的第一功臣、重臣,画像却无法出现在凌烟阁上;关键是,还成了臭狗屎一样的人物。

杨文干事件时,裴寂持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在史书上找不到痕迹,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裴寂即使保持中立,也会强调这就是太子、亲王相争出格了,绝不会上升到造反的高度。如果裴寂偏向太子建成,更会告诉李渊,在这件事上,太子民自然有些出格,秦王李世民其实更出格。

从情理上,这才是杨文干事件突然反转的重要原因。

当然了,让杨文干事件发生反转,绝非裴寂一人之力。因为李建成的支持者,当时多的去了,而且都是非常有身份、有地位。

只是李建成后来的身份比较尴尬,所以,一方面,李世民不希望让人知道,李建成有那样多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李建成的支持者,通常也希望隐没这段历史,因为李建成被丑化后,一个人和李建成从前有勾勾挂挂,多少不是光彩的事情。

这样一来,就让人感觉,李建成的主要支持者,就是李渊的那些小老婆。

 如果没有魏徵、王珪那种以国士形象存在,从来不避讳东宫出身的大哥级人物;我们实在难以想象,李建成的支持者中,还有一身浩然正气、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

 时在东宫系,排在最前面的人,有一个是太子詹事裴矩。

太子詹事是什么级别的官呢?这个职位,往俗了说,往简单了说,它与宰相是一个级别的。

最简单而言,当时的裴矩,在东宫系是太子詹事,而在中央政府,它就是宰相啊。

裴矩的资历有多深,背景有多深厚,我们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裴矩在隋炀帝时代,就是宰相级的官员,因为他是传说中的五贵之一;到了唐高祖时代,裴矩依然是宰相;到了李世民时代,裴矩依然还是宰相级的官员。

裴矩与我前面说的封伦是一样的,那都是标准的大哥级人物;总而言之,任你花开落,我也会在高台上看风景的;任你帝国兴衰变化、任你张三当皇帝,还是李四当皇帝,我也会在最前排就坐的。

裴矩这种大哥级人物,自然是不会轻易下注的。但是无论从职责所在,还是政治倾向,裴矩显然是太子李建成的人。

更主要的是,裴矩作为东宫的主要属员,太子被扳入谋反大案中,他们能没有事吗?就算他们能撇清关系,但是失职之罪,肯定是免不了吧!

 从这层意义上,宰相封伦作为秦王的支持者,在风起仁智宫后,是偷偷摸摸的帮助李建成;宰相裴矩就是公开的帮助李建成了

即使裴矩不会借此机会,跟着太子李建成反咬秦王李世民,肯定也会告诉李渊那些陈腔滥调。总而言之,这就是太子、亲相争有点出格了,绝不会上升到谋反的高度!当然了,这件事,太子有错,秦王也有错啊。

 我们必须得知道,李渊时代,站在太子一边的名臣,或是在东宫任职的名臣,那是多的去了;裴矩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但是,太子建成终于还是失败了,而且盖棺定论就是一个大反派,所以史官敢强调某个人与李建成的历史关系,难免会引来麻烦的。因为这多少会人感觉,史官这是在故意翻他们的黑历史,甚至是故意编排他们的黑历史。

事实上,除了魏徵、王珪那种霸气冲天的人物,有几个人顶着这种黑历史,还能表现出一副正义化身、帝国脊梁的形象呢?

这就好像,林少帅如日中天之际,见到林少帅纳头便拜,并把林少帅当偶像、当大哥看的军政大佬,那是多的去了!

否则,林少帅靠什么坐在军界头把交椅之上,还要和太祖皇帝比肩而立呢?

关键是,翻开历史书字缝,当年林少帅走到哪里,也是一片欢呼声、颂扬之声。

问题是,等林少帅成了反面人物后,史官再给某个有身份的大哥写传记时,非要说这个有身份的大哥,当年见到林少帅从来都是纳头便拜,这个有身份的大哥,肯定拿板砖拍死他的心也有。

总而言之,孔雀浑身上下都漂亮的不可方物,你就瞅着它的屁股看,你他X的变态啊!

更主要的是,老子如果有黑历史,你指指点点,它也算个事。问题是,你哪只眼睛看到老子当年,见到林少帅纳头便拜了!你这样写历史,还有点史官的节操没有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说到李建成的主要支持者时。常常就是两个惊人的极端,一种就是魏徵、王珪那种正义凛然到了当世罕有匹敌的国士;另一种就蝇营狗苟、让大家不耻的小人。

介于两者之间的人,只要盖棺定论是好人,写在历史书上,通常都会和李建成有着明显的界限,甚至还会一直反对太子建成。

因为类似的原因,传统历史书中,太子建成在杨文干事件中可以全身而退,竟然就是靠秦王系骑墙观望的封伦暗助,还有李渊的众多小老婆相助,才逃过这一劫。

关注公众号 关注泪痕春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