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二十一)朱元璋兼并张士诚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1-01-28


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之后,天下就进入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无论实力上、还是组织结构上,抑或是士气上,朱元璋对其它实力派,都拥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换而言之,只要是单挑,朱元璋打哪个对手,也是毫无悬念的必胜。

现在,大家想阻止朱元璋继续扩张,只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建立一个广泛的反朱联盟。

否则,朱元璋逐个击破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但是在当时背景下,建立一个广泛的反朱联盟,是不具备任何条件的。

首先,高悬大元帝国旗帜的北方实力派,正深陷无休无止的内战之中,根本无心制约朱元璋的扩张。

在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之前,大元帝国皇帝就让王保保率领李思齐等人到江南剿匪。

对于这道命令,王保保自然是非常乐意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他有机会兵不血刃的把手伸进李思齐等人的势力范围。

问题是,李思齐等人,对此显然是一万个不高兴,因为这样折腾下去,能不能征服江南,没有人知道,但是王保保却可以借此机会,把手伸进他们势力范围。

因为类似的原因,江南各大实力派的争霸战,打得如火如荼;北方各大实力派的内讧,也从未停歇过。

当然了,这也是有说教的,因为攘外必先安内!

如果王保保能在朱元璋兼并陈友谅、张士诚之前,把北方各大实力派都兼并了。那王保保与朱元璋之间,到底最后鹿死谁手,真心说,还是难以预测的。

问题是,王保保折腾来折腾去,就是无法把李思齐等人打败。

于是王保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元璋,把陈友谅兼并了;又眼睁睁看着朱元璋把张士诚也兼并了;然后看着朱元兼并浙江方国珍、福建陈友定、两广何真.......。

直到此时,王保保还抱有幻想。总而言之,攘外必先安内!我再抓一把劲,把李思齐等人摆平了,只要我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有机会和朱元璋相争的。

问题是,王保保终于看到徐达、常遇春率领北伐大军越过长江;然后,王保保又看着整个中原地区,都挂起了大明帝国的旗帜。

在这种背景下,王保保终于没有什么幻想了。

北方的几大实力派,深陷内战中无法自拔;江南的几大实力派呢?

江南的几大实力派,虽然没有在朱元璋的虎视之下鹬蚌相争;却也显然无法联合起来对抗朱元璋。

陈友谅已死,他12岁的儿子,接过他的大旗,已呈砖崩瓦解之势了。

朱元璋只要重重一推,它随时也会砖崩瓦解的。

天下争霸战进入这个阶段,已完全是军阀混战了。

进入这个阶段,谁胜谁负,真心说,只关系着上层利益者的何去何从;对于普遍阶级、阶层而言,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影响了。

一切是显然的,朱元璋席卷了陈友谅的地盘。老百姓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基层的官员、将领,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中层的官员、将领,也许会有点危机感,但是真心说,受到的影响不会很大。只有上层的官员、将领,可能会失去很多既得利益。

陈友谅12岁的儿子,高举陈友谅大旗,在这种背景下,能有什么作为呢?

于是,朱元璋很快席卷了陈友谅的地盘。

四川的明玉珍,处于封闭的地理空间中,也懒得去淌这种浑水。

我们必须得知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古枯。就算明玉珍一心角逐天下,他手下的小弟,恐怕也会劝他静观天下之变。

因为战争进行到此时,淌这种浑水实在是凶多吉少;也看不到多少希望。

现在,就让朱元璋、张士诚他们火并去吧。他们愿狼吃了狈,还是狈吃了狼,我们都可以坐在山头上看大戏。

当然了,还是前面的话,天下争霸战进入这个阶段,已完全是军阀混战了。

进入这个阶段,谁胜谁负,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也就是狼吃狈、狈吃狼的关系了。因为,谁取得了胜利,也会尊重既有秩序,也会维护既有秩序。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只要感觉没有什么胜利的希望,自然就会懒得去淌这种浑水。换而言之,咱们现在还能关起来门过小日子,就继续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实在不行了,加盟胜利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啊。

说得具体点,朱元璋兼并了四川,老百姓该干什么,还是继续干什么;中下层的官员将领,该干什么,还是继续干什么;上层的官员将领呢,从大概率上,都是可以混个荣誉职务养老的,没准儿,还可以继续高官得作。

面对此情此景,明玉珍想逼着大家主动进攻朱元璋,打一场大家都看不到希望的战争。真心说,很有可能弄巧成拙的。因为你现在不思进取、维持现状,还可以继续得过且过,继续坐在老大的位置上;如果你一门心思逼着大家向前冲,而大家又对此毫无信心,你的统治却有可能随时崩盘。

进入这个阶段,朱元璋已可以从容收割剩下的对手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浙江的方国珍,早在朱元与陈友谅大决战前,就表示臣服朱元璋,甚至还让自己儿子到朱元璋那里当人质。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他不想成为朱元璋首选的打击目标。

福建的陈友定、两广的何真、云南梁王,更不用说了,他们远离争霸战的主舞台,无论从地缘上,还是野心上,也缺乏淌这池子浑水的动力。

现在的张士诚,多少是处于迷茫无助之中。

他继续与朱元璋相争,多少是看不到希望的;但是你让他主动投降朱元璋,他似乎也是不甘心的。

在这种背景下,朱元璋讨伐张士诚时,发布的檄文,就非常值得人玩味了。

因为在这个檄文中,朱元璋给张士诚罗列了一大堆罪行,都是张士诚如何对不起大元帝国。

总而言之;张士诚当老百姓的时候,就走私生活物资;后来趁天下大乱,张士诚又聚众造反。总而言之,他从始到终就是一个刁民。

再总而言之,张士诚后来接受了大元帝国的招安,却始终和大元帝国阳奉阴违,毫无忠于大元帝国的意思。

再总而言之,张士诚接受了大元帝国的招安,却不给大元帝国按时纳税,而截流各种税款;更一再谋杀、残害大元帝国的高级官员。

千言万语一句话,张士诚他太该死了!

惟兹姑苏张士诚,为民则私贩盐货,行劫江湖,兵兴则首聚杀徒,负固于海岛,此罪一也。

又恐海隅一区,难抗天下全势,诈降于元,此罪二也。

僭号改元,此罪三也。

初寇我边,一战生擒其亲弟,再犯浙省,扬矛直捣其近郊,首尾畏缩,乃又诈降于元,此罪四也。

阳受元朝之名,阴行假王之令,挟制达丞相,谋害杨左丞,其罪五也。

占据江浙钱粮,十年不贡,其罪六也。

知元纲已坠,公然害其丞相达识贴木儿、南台大夫普化贴木儿,其罪七也。 

恃其地险势足, 诱我叛降,掠我边民,其罪八也。

看着朱元璋讨伐张士诚的檄文,我们实在奇怪,朱元璋什么时候成了大元帝国的代言人。因为说来说去,主要也就是张士诚对不起大元帝国啊。这关朱元璋屁事来着?

其实,从朱元璋讨伐张士诚的檄文,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大元帝国并不是蒙古鬼子。

如果说大元帝国,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就是蒙古鬼子。那朱元璋的这种檄文,就多少有些不伦不类了。

因为,张士诚在蒙古鬼子统治时期,走私一些生活日用品,怎么了?

当然了,张士诚造蒙古鬼子反,又怎么了?

张士诚接受了蒙古鬼子招安后,一直不忠于蒙古鬼子,又怎么了?

张士诚接受蒙古鬼子招后,一直不按时交税,又怎么了?

张士诚接受蒙古鬼子招安后,一再杀死蒙古鬼子的高级官员,又怎么了?

蒙古鬼子,因此声讨张士诚,这是可理解的。

某个大汉奸,因此声讨张士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朱元璋这样的人,因此声讨张士诚,这算怎么回事呢?

从这层意义上,当时的人们,已接受了大元帝国的正统性。

他们造大元帝国的反,只是因为后来昏君在上,奸臣在中间,贪官污吏在下面,人们没法活了。

此时的朱元璋,这样声讨张士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元璋为代表的叛乱集团,已完全成了新的既得利益者;成了统治阶级的代言人。

在这种背景下,朱元璋自然不会再高呼造反有理,革命无罪了;相反开口闭口的拿忠君爱国说事;更会诋毁从前的底层叛乱了;于是张士诚在大元帝国统治时期,走私生活物资、聚众造反,都成了大逆不道的罪行。

朱元璋这样声讨张士诚,也等于告诉大家,叛乱时代已结束了。现在,我们只是秩序的维护者,换而言之,只要你们与合作,你们以前该干啥,还可以继续干啥。

类似的旗号,对于普遍人而言,有着无可言说的诱惑力。

此时的张士诚已陷入绝望之中了。

对于朱元璋而言,现在最多的考虑,也许只是应该清炖、还是应该红烧?

换而言之,张士诚已成了他碗中的菜,现在朱元璋只是思考如何吃他了。

有人建议朱元璋,率军直奔苏州(张士诚的大本营),一举把张士诚打崩盘得了。

有人建议朱元璋,先率军把苏州外围的战略要点,逐个拔除,然后再进攻苏州,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哪种建议好呢?各有利弊吧。

但是哪种选择,张士诚也是难以应对的。

最后,朱元璋选择了先夺取苏州外围的战略要点。

面对朱元璋这种玩法,张士诚实在有点不知所措,如果他派军救援那些城池,就会让朱元璋围点打援了;如果他们不救援那些城池,外围的军事要点,就会逐个沦陷,等朱元璋到达苏州外围时,就无可救药了。

现在,对张士诚而言,最大的机会,也许就是朱元璋内部出现问题;或是国际环境出现问题。

所以,他现在只是死撑着,能撑一刻是一刻,虽然从当时的局势去看,这就是一种绝望的挣扎。

但是,万一出现意外呢?

遥想当年,大元丞相脱脱也曾打得张士诚,一副看不到希望的样子。但是,在关键时候,突然出现意外,张士诚不但成功逃脱困境,而且还迎来了一个事业的高峰。

这一次,张士诚显然没有上次那样幸运,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什么意外也没有出现。

于是,张士诚就是在绝望的挣扎中,被朱元璋清理出局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