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史·巴洛克大型声乐套曲,康塔塔的简况

 弦乐旋律 2021-01-28

康塔塔(Cantata)康塔塔是一种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的多乐章声乐套曲。在形式上,它与清唱剧相似,但规格较小,内容简单,侧重于抒情,不一定采用宗教题材,它常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

《看,爱的力量》选自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巴赫的第85号康塔塔。巴赫的声乐作品多带宗教色彩,旋律趋于器乐化,其中有不少轻快的旋律和华彩乐段。在演唱巴赫作品时,须用清润的声音唱出明晰的音程,音乐的处理务必做到朴实而切忌夸张,不宜随意增加个人的情感,要严格注意速度和节拍,不宜夸大及改变速度,也不宜随意渐慢和渐弱,要严格保持巴洛克时期规矩方正而庄重的音乐风格。

康塔塔于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它是与清唱剧平行发展的体裁,后来在德国盛行一时。在意大利,cantata(康塔塔)一词最初泛指声乐作品,与器乐曲sonata(奏鸣曲)对应,最早使用康塔塔一词的是意大利作曲家阿·格兰迪(A.Grandi, 1575-1630)。

早期的康塔塔在罗马流行,A.斯卡拉蒂是当时最多产的康塔塔作曲家。

后来康塔塔流入欧洲的其他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作曲家用本国的语言进行康塔塔的创作。

1700年以后,它在德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在巴赫的创作中达到顶峰,著有《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复活节康塔塔》等。

巴洛克时期之后,康塔塔逐渐衰落。

通常康塔塔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家庭社交场合表演的小型康塔塔(可以是一首咏叹调),称为室内康塔塔。

第二类是有管弦乐队伴奏的,在特定场合下演唱的大型康塔塔。

 《咖啡康塔塔》 

《咖啡康塔塔》是巴赫屈指可数的几部世俗康塔塔中,这是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写的是因咖啡而备遭非难的妇人。当时咖啡这种禁用的饮料风靡一时,人们无法抵制这种新的时尚,热衷咖啡之情有增无减。大约在1730年,新的咖啡馆在德国风起云涌,四处林立,而光临的大都是妇女。任何禁令与讽刺都无济于事。最终事情变得十分有趣,有着温柔而又严肃性格的巴赫,对这一切抱以一种乐观的态度,而且巴赫本人就喜欢喝咖啡,还劝说周围的朋友喝。当时莱比锡的咖啡馆林立,除了喝咖啡以外,还提供一些音乐演出。很有可能这部《咖啡康塔塔》是为莱比锡的某个咖啡馆的文人雅士聚会而作。


 
弦律公众平台
谢谢观赏
弦律
与您共享
弦乐旋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