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情分析心得
2021-01-28 | 阅:  转:  |  分享 
  
阅读龚春美老师《信息技术课中学情分析之浅见》学习心得通过阅读龚春美老师《信息技术课中学情分析之浅见》这篇文章以及远程课程学习,使我对学情分析
的方法、地位和作用有了较为清醒地认识。收获不小有以下心得: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
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习活动中教与学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
化过程,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的需求
、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设计,那么就必须进行学
情分析。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学情分析?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学情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具有的特点,同时更要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学情
分析应着重从以下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
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询问、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
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
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能力突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
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3、学生学习风格分析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
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
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总之,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也是
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
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学
习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
设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献花(0)
+1
(本文系azz132521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