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 观察物体(三)第1课时 观察物体(1)导学案
2021-01-28 | 阅:  转:  |  分享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用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二是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拼摆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1.明确用不同数量、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摆出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

2.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结合看到的图形形状进行思考,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1)观察物体(1)(1课时)

(2)观察物体(2)(1课时)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课题 观察物体(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线索如下:接受并理解问题——猜一猜、可以在哪里添——摆一摆、看一看正视图有没有变化——在交流中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把各种摆法分类整理,找到规律。

全课的教学在交流、操作中展开。在交流中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摆法,还要关注别人的摆法,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最后通过对全班同学的各种摆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确添上的1个正方体摆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都可以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面,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面,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学习目标 1.能动手摆出由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推理,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借助学具、积木等思考不同的摆法。 学习难点 结合实际情况动手摆出物体的形状。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若干个同样的正方体学具准备:若干个同样的正方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1.游戏:动手摆一摆。

提出要求:利用手中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2.提出问题:你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摆成上面的立体图形?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摆,进一步学习如何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1.拿出学具,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动手摆一摆。

2.小组合作,然后汇报摆放方法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从()面看到的图形是。

答案:上



2.从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个面。

答案:3



3.数一数下面每个立体图形各是由多少个搭成的。





图一有()个

图二有()个

答案:1013

4.操作题。

小明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

形是,可以怎样摆?(两种摆法即可)

答案:





(答案不唯一) 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20分钟) 1.初步感知,观察交流。

(1)出示例1(1)。

提出要求: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使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2)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汇报,相互启发。

(4)提问:为什么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呢?你是怎么想的?

2.正反映衬,尝试小结。

(1)大屏幕展示同学们的各种不同摆法。

(2)想一想,你认为只要把这个小正方体摆在哪,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不变?

3.迁移推理,学习例1(2)。

(1)出示例1(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鼓励学生到前面演示自己的摆法,并说出你觉得添1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

4.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可以有不同的摆法。 1.(1)先动脑思考,有了想法后和同学商量并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哪组找到的方法最多。

(2)边摆边互相交流自己这样摆的理由,在教师的巡视下强化摆的方法。

(3)拿着自己的学具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摆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4)汇报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想法:可以把第4个小正方体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中任意一个小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

2.(1)观看教师的演示,从中体会同一视图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法。

(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摆法,明确只要放在任意一个正方体的前面或者后面即可。

3.(1)先明确要求,再想一想怎么摆。

(2)利用手中的学具,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摆一摆。

(3)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4.体会老师的小结。 三、练习提升。(12分钟) 完成教材第4页第6题。 先独立解决问题,再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自由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认真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了同一个形状的物体摆放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借助想象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献花(0)
+1
(本文系与倪共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