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 观察物体(三)第2课时 观察物体(2)导学案
2021-01-28 | 阅:  转:  |  分享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课题 观察物体(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只学习过观察单一物体和简单的组合物体,本节课教学用3个正方体摆成与三视图相应的物体,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1.课前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先复习观察一个物体的位置和方法,再根据对由3个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上视图和侧视图的认识设疑:如果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至少需要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学生置于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先让学生观察三视图,再按照三视图拼摆物体,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行直观思考。 学习难点 能根据三视图拼摆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3个同样的正方体学具准备:若干个同样的正方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1.回忆:

(1)观察一个物体时可以从哪几个方向去观察?

(2)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1.(1)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预设答案:正面、侧面、上面。

(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

预设答案:观察物体时视线要和物体平行。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入新课的学习。 1.数一数下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

()个

()个

答案:55

2.选择。

(1)用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下面摆法中()符合要求。

A.

B.

C.

D.

(2)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从正面看到的是。摆出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A.3B.4C.5D.7

答案:(1)B(2)C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下面是兰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

说明:像这样从3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而画出的图形就是三视图。(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摆出兰兰所看到的图形,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3)验证猜想。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同样的3个小正方体,动手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

2.指名上台演示摆法。

3.鼓励学生总结:从上面的操作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1.(1)认真观察课件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的形状,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了解什么是三视图。

(2)大胆进行猜想,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

(3)根据三视图,动手在桌上摆出立体图形,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大胆地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交流。

3.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答案:想准确地摆出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位置,就要综合三视图中的形状进行拼摆。 三、运用规律,巩固练习。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页第1题。 1.明确题目要求后,各自按要求摆物体,再全班交流订正。

2.自主读题,按照题目要求动手摆一摆,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积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观察、比较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通过多次动手摆物体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动手操作中来,把根据三视图拼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进行讨论、交流展示,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点评和总结:













献花(0)
+1
(本文系与倪共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