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瑰宝莫高窟:保存最完好的石窟艺术宝库

 李平东方明珠 2021-01-28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石窟艺术宝库。石窟艺术是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统一整体,是实用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完美的立体艺术。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敦煌的壁画也是世界艺术的珍宝,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大体可分为: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供养人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画等九类。在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中有非常生动的人民生活画。种类繁多的壁画,从多方面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现实生活,为研究我国割硅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建筑、交通、服饰、乐舞和民俗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史料。因而被国际上称誉为“墙上的图书馆”、特殊“博物馆”,是一部跨越千年的“形象历史”。

敦煌彩塑主要有佛像,包括释迦牟尼、弥勒、药师、阿弥陀、三世佛、七世佛等;菩萨像有观音、文殊、普贤、势至、地藏、胁侍、供养菩萨等。弟子有阿难、迦叶、十大弟子及罗汉。还有天王、金刚、地神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圆雕、浮雕除九十六、一百三十窟两大佛,一百四十八、一百五十八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泥塑,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以九十六窟三十四点五米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十厘米。多以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各殊。其丰富内涵,堪称是一部中国古代千年佛教彩塑史。

敦煌有不少谜,莫高窟出现的万道金光就是其中之一。雨过天晴,空气清新的清晨或黄昏之时,如果从敦煌城驱车沿安敦公路向东南而行,就会被几十里以外的三危山呈现的奇特景象所吸引。只见这座陡然崛起、劈地摩天的大山之巅,在日出或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放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

莫高窟的这种奇特景象,千百年引来无数人的瞩目。最早记录这一现象的,是唐朝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碑文记载:“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僧,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岩,造窟一龛……”文中所指的山即三危山,所造的龛像,就是敦煌千佛洞最早的洞窟。

我国最早记载山川地形的《尚书·禹贡篇》中就有“窜三苗于三危”的话,可见早在新石器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了。据《都司志》三危条下注释:此山之“三峰耸峙如危欲坠,故云三危”,三危山也由此而得其名。若登上山巅,可东望安西,西尽敦煌,山川树木,尽收眼底,所以古来又有“望山”之称。

对于莫高窟的佛光,科学界存在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三危山纯为沙浆岩层,属玉门系老年期山,海拔高度约一千八百四十六米,岩石颜色赭黑相间,岩石内还含有石英等许多矿物质,山上不生草木,由于山岩成分和颜色较为特殊,因而在大雨刚过,黄昏将临,空气又格外清新的情况下,经落日余晖一照,山上的各色岩石便同岩面上未干的雨水及空气中的水分一齐反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将万道金光的灿烂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

另一种解释是:莫高窟修造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崖前有条溪,在唐代叫“宕泉”,现今叫大泉河,河东侧的三危山与西侧的鸣沙山遥相对峙,形成一夹角。傍晚,即将西落沉入戈壁瀚海的落日余晖,穿透空气,将五彩缤纷的万道霞光洒射在鸣沙山上,反射出万道金光,这正是我们有时看到的“夕阳西下彩霞飞”的壮丽景象。

无论是出现在三危山,还是呜沙山两个方向的所谓“金光”.都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古人由于受当时生产力的局限和宗教迷信观念的束缚,无法从科学上解释这种自然现象,只得用神、佛显灵来做结论,至于乐傅和尚,观念他为了神其佛法,显示自己的虔诚,便又有了“忽见金光,状有干佛”的玄妙说法流传于世。

在敦煌石窟壁画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故事画,富有鲜明的生活气息。故事画大体可分三类,一类是宣扬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描绘他从诞生到出家的主要情节,像连环画一样。如北周第二百九十窟,全部图像近八十个画面,是我国现存惟一的佛传连环故事画。第二类是宣扬释迦降生前各世转生教化众生的本生故事,大致有几十种,都是表现他前生施头、割肉、喂舐挖眼、身钉千钉、舍身饲虎的悲惨场面,歌颂他的自我牺牲精神。

其中反复描绘的故事主要有“尸毗王割肉贸鸽”的故事,说有一只鹰追逐一只鸽子,鸽逃到尸毗王处求保护。鹰对尸毗王说,若不还鸽,自己就将饿死。尸毗王为两全其生,便用刀割下自己的肉赎鸽,鹰要求肉与鸽体一重,王几乎将肉割尽,仍不如鸽重,索性举身坐在秤盘内。这个故事体现了佛家感人至深的慈悲心肠。

另外一则“月光王施头”的故事,说月光王乐善好施,驰誉各国。有一小国国王毗摩斯那心生妒忌,想要加害于月光王,便以重赏召募婆罗门,凡能得月光王之头的人,许以“分国半治,以女妻之”。有一个叫劳度叉的婆罗门应募,向月光王乞头,月光王答应了。劳度叉持刀要砍,被树神用神通力惩治。月光王便向树神说:“我于此树下曾经把自己的人头砍去了九百九十九次,施此一次,即满千数”,于是引颈就头。

还有一则,“须达那太子本生故事”,是说叶波国太子须达那乐善好施,有求必应。敌国仇家收买婆罗门八人,向他乞讨国中百战百胜的白象,太子慷慨施与。大臣入宫禀报国王,国王震怒,将须达那驱逐出国。须达那太子携妻儿驱车出走,一路上遇人乞讨;将马、车、衣物施尽,千辛万苦到遥远的檀特山中隐居修行。后来又有一个婆罗门来要他的两个儿子,须达那趁妻子不在,用绳索将儿子捆绑起来交给婆罗门,妻子归来痛不欲生。后来婆罗门将孩子带到叶波国出卖,被国王知道,深受震动,将孙儿赎回,并迎太子回国。

敦煌壁画中还有一类是宣扬度化事迹的因缘故事,“难陀出家因缘”讲的是释迦千方百计劝戒弟弟出家的故事。释迦异母弟名难陀,有妻孙陀利美艳无比,释迦命剃师为难陀剃发,强迫他出家。难陀留恋妻子,一日偷跑回家,被释迦发现,将他唤回,严加训戒,又领他遍游天宫,观诸天女,复游地狱,见汤镬之刑,难陀悔悟,一心从佛出家,成为罗汉。“善事太子人海品”的故事是说,国王勒那跋弥有二子,一个叫善事,一个叫恶事。善事见民众为衣食而杀生害命,便以王宫财物布施穷人。国库将空,决定入海求摩尼宝珠。恶事与他同行。善事取宝珠后,恶事夺走宝珠,刺瞎善事双眼。善事得牛王和牧人相救,伤愈后流落异国,沿街弹琴乞食为生,后被梨师跋国王用作守园人。国王女儿在园中遇见善事,心生爱慕,遂结为夫妇。善事终于双日复明,还归故国。

佛家对人性的弱点认识非常深刻,并不因为一个人有深重的罪孽而放弃对他悔改的希望,不过在他悔改之前,必须令他经历巨大的磨难。“微妙比丘尼缘品”就是宣讲“佛法无边”的故事。微妙前生有罪,以钉子谋害继子,今世遭到报应:丈夫被蛇咬死,儿子有的被狼吃掉,有的淹死在水里。娘家失火,全家死难。微妙再嫁梵志,产子之夜,丈夫酒醉回家,烹煮新生儿逼微妙共食。微妙被迫出走,路遇为新丧妻子上坟的长者子,与长者子结婚,婚后七天丈夫暴亡,微妙被殉葬。强盗来盗墓,微妙得救,又被迫与强盗结婚。强盗被判罪处死,微妙再次殉葬;因狼和狐狸扒坟得救。最后微妙见佛,被度为比丘尼。

除佛教内容外,莫高窟壁画还有一些以中国传统的神话或神仙为题材,如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娲、雷公雨师等自然神,这些在汉代墓壁画中常见。在敦煌石窟中出现,反映了魏晋以来佛教逐渐和道家、儒家思想融合而中国体的一个侧面。此外,还有一些历史事件被搬上了壁画,尤其是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得到了较为细致的表现。

这些壁画的学术价值自不待言,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单单从欣赏的角度就让人得到巨大的快乐。古代各族艺术匠师绘制壁画时表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把壁画按时代排列起来,几乎是一部中国古代美术史。对于敦煌,我们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才合适,那就是——博大精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