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贪婪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所谓:“贪财而取危,贪权而取竭。” 人,只有知足常乐,才会永远富足。 1. 太贪,一无所有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讲:“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过分追求钱财,而失了本心,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的人,甚至送出了性命。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僧人惊慌失措地从树林里跑了出来,刚好遇到两个散步的友人,便说:
两人心中大喜,于是忍不住问道:“那箱黄金在哪里,告诉我们吧!” 僧人说出位置,他们立刻动身,找到了黄金。 见到黄金,他们贪念立起,便心怀鬼胎地讨论如何将黄金拿回去。 其中一个说:
他就想:“等他回来,我就在他身后,拿起棒子打死他,剩下的金子就都是我的了。” 而回去拿饭菜的人想:
结果,一人被木棒打死,一人被饭菜毒死,临死前,他们才想起僧人说过的话...... 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身,贪婪若不加节制,会衍生出了许多可怕的毒蛇。 有的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没想到,却把现在的所有也失去了,因为贪婪得到的东西,终将会因贪婪失去。 《菜根谭》中说:“不求非分之福,不贪无故之获。” 这世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贪求过多,是祸;少贪一丝欲望,也就多一些心清宁静。 2. 知足的人,最好命 庄子曾说:“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违反本性地去追求名利、财富,难免会陷入欲望的陷阱,画地为牢。 人生,与其贪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倒不如过的简单一点、快乐一点。 老话常说:“人不得全,瓜不得圆。” 既然没有圆满的幸福,倒不如拥有知足的快乐。 若欲念、贪婪当头,不免会挖空心思去满足它,这样,幸福感也就少了。 人生在世,本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上天也不会把幸福都聚焦在每一个人身上,所以真的不必强求什么。 所谓知足常乐,就是无需做欲望的奴仆,安心过好每一天,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人生,只有懂得知足,才能拥有平静的内心,懂得知足,才能拥有最纯粹的快乐。 做人,感恩知足,不争而成,上天自会善待。 ▽ 《道德经》第十六章讲:“致虚极,守静笃”。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内心的丰盈和富足,放下形形色色的贪婪和物欲,才能收获一个清静、美满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