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26宀部
2021-01-29 | 阅:  转:  |  分享 
  
三划

宀部

2.宁宄宂它穴3.宇守宅安字4.完宋宏牢宎究灾5.宠宝宗定宕宜官审宙宛实宓6.宣宦宥宬室宫宪客7.害宽宧宸家宵宴容宾宰案8.寇寅寄寂冥寀宿寃密寁9.寒賨富寔寓寍寕甯寐10.塞骞寞寘寖寝11.寨赛搴賓寡寡寛察寕蜜實寥寤寥12.賨寮審寫寪鞌13.褰寰鞌憲寯14.蹇謇寱15.鶱鶱寳寵騫

二画

宁(níng凝)(nìng佞)(zhù柱)寍、寧

(níng凝)《易·兑·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易·比·辞》:“不宁方来,后夫,凶。”《书·君奭》:“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诗·小雅·斯干》:“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韩非子·扬榷》:“万物皆盛,而不与其宁。”《国语·晋语八》:“闻子与和未宁。”韦昭注:“宁,息也。”这里用为“止息”之意。

(níng凝)《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书·洪范》:“三日康寧。”《考工记·梓人》:“惟若寧侯。”《礼记·月令》:“身欲寧。”《仪礼·觐礼》:“归寧乃邦。”《说文》:“寍,安也。”这里用为安宁、平安之意。

(nìng佞)《诗·小雅·伐木》:“宁适不来。”《论语·八佾》:“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说文》:“宁,愿词也。”这里用为宁愿、宁可之意。

(níng凝)本作“寍”。从宀,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zhù,是“贮”的本字。《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诗·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大雅·凫鷖》:“凫鷖在泾,公尸来燕来宁。”《诗·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鹖冠子·备知》:“其言足以滑政,其朋党足以相宁于利害。”《说文》:“宁,办积物也。象形。”《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这里用为贮藏、积聚之意。

(nìng佞)《诗·邶风·日月》:“胡能有定,宁不我顾。”《诗·郑风·子衿》:“子宁不来。”《诗·大雅·桑柔》:“倬彼昊天,宁不我矜。”《诗·大雅·云汉》:“圭璧既卒,宁莫我听。”《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这里用为岂、难道之意。

(níng凝)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诗·周南·葛覃》:“归宁父母。”《左传·僖公十四年》:“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

(zhù柱)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这里用为大车的门柱。《左传·宣公四年》:“伯棼射王,汏辀,及鼓跗,著于丁宁。”《尔雅》:“门屏之间谓之宁。”《礼记》:“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

(nìng佞)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谥号“武”。《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nìng佞)宁戚: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楚辞·九章·惜往日》:“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

宄(guǐ轨)

从内部作乱或窃夺之人。《书·舜典》:“寇贼奸宄。”《书·牧誓》:“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书·康诰》:“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国语·晋语六》:“乱在内为宄,在外为奸。御宄以德,御奸以刑。”《说文》:“宄,奸也。”《广韵》:“宄,内盗也。”

宂(rǒng冗)

古同“冗”。《淮南子·齐俗训》:“夫水积则生相食之鱼,土积则生自宂之兽。”

它(tā他)

《易·比·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易·大过·九四》:“栋隆,吉。有它,吝。”《易·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法言·问道》:“适尧、舜、文王者为正道,非尧、舜、文王者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玉篇·它部》:“它,非也。”这里用指为“不正”之意。

它嚣:人名。事迹不详。《荀子·非十二子》:“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

穴(xué学)

《易·需·六四》:“需于血,出自穴。”《易·小过·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文选·木华〈海赋〉》:“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李周翰注:“万穴,水道也。”北齐刘昼《新论·思慎》:“禹善治水,凿穴川,不能迥水西流逆地势也。”这里用为水流走的道路水道、河道之意。



三画

宇(yǔ雨)

《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彫墙。”《诗·豳风·七月》:“八月在宇。”《诗·豳风·东山》:“果臝之实,亦施于宇。”《诗·大雅·緜》:“聿来胥宇。”《诗·大雅·桑柔》:“忧心慇慇,念我土宇。”《楚辞·招魂》:“高堂邃宇。”《国语·周语》:“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这里用为房屋之意。

《诗·大雅·卷阿》:“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庄子·庚桑楚》:“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孟子·梁惠王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荀子·非十二子》:“矞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荀子·礼论》:“宇中万物,生人之属。”《韩非子·解老》:“宇内之物,恃之以成。”《吕氏春秋·下贤》:“神覆宇宙。”《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三苍》:“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这里用为上下四方,天地之间的空间之意。

《诗·鲁颂·閟宫》:“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马王堆汉墓帛书》:“不谋削人之野,不谋劫人之宇。”《国语·周语》:“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这里用为地域、疆土之意。

守(shǒu手)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周礼·均人》:“均地守。”《周礼·内宰》:“纠其守。”《管子·兵法》:“法度审,则有守也。”《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荀子·王制》:“虽守者益。”《说文》:“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这里用为官吏的职责、职守之意。

保卫,防守,与“攻”相对。《诗·小雅·十月之交》:“俾守我王。”《资治通鉴》:“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

遵守、奉行。《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画之,相守之。”《关尹子·极》:“知言无我,故守之以信。”《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世说新语·识鉴》:“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

掌管。《管子·国蓄》:“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管子·轻重甲》:“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商君书》:“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

宅(zhái择)

《书·太甲上》:“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书·康诰》:“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孔传:“居顺天命为民日新之教。”《诗·大雅·皇矣》:“乃眷西顾,此维与宅。”《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诗·鲁颂·閟宫》:“保有凫绎,遂荒徐宅。”《易·剥·象》:“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孟子·公孙丑上》:“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这里用为顺应、归顺之意。

《书·舜典》:“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说文》:“宅,所托居也。”这里用为住所、住处之意。

《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书·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这里用为居、居住之意。

安(ān鞍)

《易·讼·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易·节·六四》:“安节,亨。”《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书·益稷》:“安汝止,惟几惟康。”《管子·地员》:“群木安逐,条长数大。”《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尔雅》:“安,定也。”《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这里用为安定、安全、安稳之意。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之意。《书·益稷》:“安汝止,惟幾惟康。”《诗·小雅·何人斯》:“尔之安行,亦不遑舍。”《管子·九守》:“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国语·晋语》:“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史记·项羽本纪》:“安与项伯有故。”

《诗·大雅·皇矣》:“执询连连,攸馘安安。”《管子·心术上》:“大道可安而不可说。”《齐民要术·安石榴》:“其斫根栽者,亦圆布之,安骨石于其中也。”这里用为安排之意。

安期:神仙名,亦称安期生、安其生。《楚辞·九思》:“蹠飞杭兮越海,从安期兮蓬莱。”

字(zì自)

《易·屯·六二》:“屯如,亶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山海经·中山经》:“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郭璞注:“字,生也。”《说文·子部》:“字,乳也。”段玉裁注:“人及鸟生子曰字。”《广雅·释诂一》:“字,生也。”这里用为生殖之意。

《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诗·大雅·生民》:“牛羊腓字之。”《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叔。”《左传·成公十一年》:“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玉篇·子部》:“字,养也。”这里用为养育之意。

友爱。《左传·昭公元年》:“乐王鲋字而敬。”《左传·哀公七年》:“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刘禹锡《答饶州之使君书》:“防民之理甚周,而不至皎察;字民之方甚裕,而不至使侵蛑。”

表字,人的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左传·隐公八年》:“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檀弓》:“幼名,冠字。”《史记·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白虎通·姓名》:“闻名即知其字,闻字而知其名,盖名与字相比附故。”



四画

完(wán玩)

《诗·大雅·韩奕》:“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缮完葺墙。”《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廩。”这里用为重新整修之意。

《管子·立政》:“辨功苦,上完利,监一五乡。”《管子·八观》:“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鲠固慎完。”《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伐蜀之完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说文》:“完,全也。”这里用为完备、完整之意。

宋(sòng送)

宋朝:宋国公子。名朝。《左传·定公十四年》:“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会于洮。”《论语·雍也》:“不有祝魠之佞,而有宋朝之美。”

宋牼(keng坑):人名,又称宋荣,宋荣子,宋国人,和尹文齐名,是宋尹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宽恕和均平。《孟子·告子下》:“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

宋鈃:战国时期宋国人,主张禁欲,其思想观念与墨翟学说接近。《荀子·非十二子》:“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荀子·正论》:“子宋子曰。”

宋献:即宋康王,名偃。战国时期宋国的国君。《荀子·王霸》:“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是也。”

宋君:指宋桓侯,战国时宋国的国君。又称“辟公”,子姓,名兵,或作“璧兵”、“辟兵”,参见《史记·宋微子世家》。《韩非子·二柄》:“子罕谓宋君曰。”

周代诸侯国名。子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王纣子武庚于商旧都(今河南商丘)。成王时,武庚叛乱,被杀,又以其地与纣的庶兄微子启,号宋公,为宋国。战国初年曾迁都彭城(今徐州)。公元前286年为齐所灭。辖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之间。《墨子·公输》:“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论语·八佾》:“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

宏(hóng洪)

《尔雅·释诂》:“宏,大也。”《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吕氏春秋·孟冬》:“其器宏以弇。”《书·序》:“举其宏纲。”这里用为宏大之意。

宏父:掌管度量土地和居民的卿。《书·酒诰》:“农父若保、宏父定辟。”

牢(láo劳)

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管子·事语》:“俎豆之礼不致牲,诸侯太牢。”《老子·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又如:牢羞(牛羊等祭祀牲品);牢礼(用牛羊豕三牲宴请宾客之礼);牢具(牲牢之体);牢酒(牢牲和酒)。这里用为祭祀宴席之意。

《周礼·充人》:“祀五帝则系于牢。”《管子·国准》:“殷人之王,诸侯无牛马之牢。”《庄子·达生》:“元端以临牢筴。”《列子·仲尼》:“长幼群聚,而为牢藉。”《韩非子·扬榷》:“豺狼在牢,其羊不繁。”《战国策·楚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说文》:“牢,闲养牛马圈也。”这里用为关养牛马等牲畜的圈之意。

《管子·小匡》:“渠弥于有陼,环山于有牢。”《韩非子·难一》:“舜住陶焉,期年而器牢。”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愈束缚牢甚。”这里用为坚固、牢固之意。

牢:孔子的学生。姓琴,名张,一说为名牢,字子开。春秋末卫国人。《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宎(yao角)宎

深沉的声音。《庄子·齐物论》:“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庄子·徐无鬼》:“吾未尝为牧而牂生于奥,未尝好田而鹑生于宎。”

灾(zāi栽)災、烖、菑

《易·复·上六》:“迷复,凶,有灾眚。”《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说文》:“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这里用为火灾之意。

《周礼·司服》:“大烖。”《周礼·掌客》:“祸烖杀礼。”《周礼·大祝》:“国有大故天烖。”《荀子·臣道》:“灾及其身。”《国语·周语》:“天灾降戾。”这里用为灾害、祸患之意。



五画

宠(chǒng崇)寵

《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左传·昭公二年》:“少姜有宠于晋侯。”《老子·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广韵·肿韵》:“宠,宠爱也。”《集韵·肿韵》:“宠,爱也。”这里用为宠爱之意。

《管子·君臣下》:“通者质,宠者从,此数之因也。”《左传·襄公三十年》:“宠名皆弃。”《韩非子·扬榷》:“上不与共之,民乃宠之。”《国语·楚语》:“宠神其祖。”《说文》:“宠,尊居也。”这里用为尊崇之意。

古通“笼”。《管子·山国轨》:“春缣衣、夏单衣、捍、宠、累、箕、幐、籝、筲、糭,若干日之功。”用竹片编成的盛物的器具。

宝(bǎo保)寶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国语·鲁语》:“以其宝来奔。”《说文》:“宝,珍也。”这里用为珍宝之意。

《管子·枢言》:“而贤者宝之。”《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庄子·庚桑楚》:“正得秋而万宝成。”李斯《谏逐客书》:“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吕氏春秋·先已》:“啬其大宝。”这里用为珍贵的东西之意。

宗(zōng枞)

《易·同人·六二》:“同人于宗,吝。”《书·舜典》:“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诗·小雅·湛露》:“厌厌夜饮,在宗载考。”《诗·大雅·思齐》:“惠于宗公,神罔时怨。”《诗·大雅·凫鹥》:“既燕于宗。”《周礼·肆师》:“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仪礼·士昏礼》:“承我宗事。”《虞书》:“汝作秩宗。”《说文·宀部》:“宗,尊祖庙也。”段玉裁注:“当云:尊也,祖庙也。”这里用指为“宗庙、宗族”之意。

《易·睽·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国语·晋语》:“其官不备其宗器。”谓同宗同类之意。这里引申为同一类事物之意。

《易·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星经》卷下:“宗二星,在侯东,主宗室。”这里用指为星名。

《诗·大雅·公刘》:“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大雅·凫鷖》:“凫鷖在潨,公尸来燕来宗。”《诗·大雅·云汉》:“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老子·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七十章》:“言有宗,事有君。”《论语·学而》:“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楚辞·招魂》:“室家遂宗。”《荀子·成相》:“宗其贤良,辨其殃孽。”《吕氏春秋》:“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仪礼·士昏礼》:“宗尔父母之言。”《史记·孝文帝本纪》:“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这里用为尊崇效法之意。

归向。《管子·问》:“无乱社稷宗庙,则人有所宗。”《管子·四时》:“宗正阳,治堤防,耕芸树艺。”《史记·周本纪》:“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根本、主旨、宗旨。《管子·白心》:“建当立有,以靖为宗。”《管子·水地》:“准也者,五量之宗也。”《庄子·应帝王》:“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国语·晋语》:“礼宾矜穷,礼之宗也。”《广雅·释诂三》:“宗,本也。”《神僧传》:“讲说之日,正标宗旨。”这里用为主导思想、主要旨趣之意。

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管子·轻重己》:“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盐铁论·结和》:“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

宗子,即嫡长子。《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立子有礼,故孽不乱宗。”

宗伯:官名。周朝掌管宗庙祭祀仪式的官员。《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

宗庙:本义是指皇帝、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孟子·离娄上》:“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国语·越语》:“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旧时帝王以天下为自己一家所有,世代相传,所以以宗庙代称王室、国家。

宗国:《易·同人·六二》:“同人于宗,吝。”《诗·大雅·凫鹥》:“既燕于宗。”《周礼·肆师》:“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孟子·滕文公上》:“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仪礼·士昏礼》:“承我宗事。”《虞书》:“汝作秩宗。”《说文·宀部》:“宗,尊祖庙也。”段玉裁注:“当云:尊也,祖庙也。”《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这里用指为宗族之国之意。

宗彝:宗,指宗庙。彝:古代宗庙祭祀用的青铜礼器。宗彝,即是指彝器上的虎形花纹。《书·益稷》:“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

宗周:即周国的首都镐京。《书·多方》:“王来自奄,至于宗周。”《书·周官》:“归于宗周,董正治官。”《书·毕命》:“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

宗脍:丛枝即国。《庄子·齐物论》:“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庄子·人间世》:“昔者尧攻丛枝、肯、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

定(dìng订)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易·履·象》:“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说文》:“定,安也。”这里用为安定、安稳之意。

星名。《诗·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尔雅》:“营窒谓之定。”《集传》:“定,北方之宿,营窒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于是时,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窒。”这里用为营窒星之意。

定公:鲁国的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前509~495年在位。是在孔子42~57岁之间。《论语·八佾》:“定公问曰。”

宕(dàng挡)

引申为流荡、游荡。《谷梁传·文公十一年》:“长狄兄弟三人佚宕中国。”曹植《怨歌行》:“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通俗文》:“回过曰宕。”

宜(yí夷)

祭祀名。《易·临·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易·丰·辞》:“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书·泰誓上》:“类于上帝,宜于冢土。”孔传:“祭社曰宜。”《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诗·周南·桃夭》:“宜其室家。”《诗·大雅·凫鷖》:“凫鷖在沙,公尸来燕来宜。”《尔雅·释天》:“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邢昺疏:“其祭之名,谓之宜。”这里用为祭祀之名。

古通“仪”。《诗·鄘风·君子偕老》:“如山如河,象服是宜。”《诗·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诗·大雅·文王》:“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诗·大雅·緜》:“迺疆迺理,迺宜迺亩。”《诗·鲁颂·閟宫》:“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管子·明法》:“案主当宜,行其正理。”《荀子·不苟》:“左之左之,君子宜之。”《荀子·儒效》:“万物得其宜,事变得其应。”《韩非子·扬榷》:“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国语·晋语四》:“将施于宜。”这里用为法度、标准之意。

《诗·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诗·小雅·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诗·小雅·蓼萧》:“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诗·小雅·裳裳者华》:“君子宜之。”《诗·大雅·假乐》:“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管子·禁藏》:“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尔雅》:“宜,事也。”《韩非子·解老》:“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宜。”《吕氏春秋·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说文》:“宜,所安也。”这里用为合适、适宜之意。

应当(多用于否定式)。《诗·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野人骇之,不亦宜乎!”《史记·魏公子列传》:“不宜有所过。”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官(guān关)

《易·随·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管子·问》:“而造修之官,出器处器之具。”《论语·八佾》:“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说文》:“官,吏事君也,从宀,从阜。犹众也,此与师同义。”俞樾以为“官”乃“馆”之古文,以宀覆阜,犹众也。扬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官字从宀,凡从宀之字皆以屋室为义。官字下从阜,盖象同卢列舍之形,谓臣吏所居,后乃引申为官职之称。《周礼》官府都鄙并称,是其本义也。”《字汇·宀部》:“官,官舍曰官。”这里用指为周时贵族所居之房屋、馆舍之意。

古通“管”。《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书·吕刑》:“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管子·幼官》:“攻之以官,发之以力。”《管子·山国轨》:“轨守其时,有官天财。”《荀子·君道》:“大夫擅官,士保职。”《荀子·解蔽》:“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说文》:“官,吏事君也。”《字汇·宀部》:“官,司也。”甲骨文字形,从“宀”,以冖覆众,本意则有治众的意思。这里用为管制,管理之意。

《书·泰誓上》:“罪人以族,官人以世。”《礼记·王制》:“论定然后官之。”曹操《论吏士行能论》:“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这里用为当官、作官之意。

官刑:君主制定的刑法。《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墨子·非乐上》:“汤之官刑有之曰。”

审(shěn沈)

《书·顾命》:“兹予审训命汝。”《荀子·不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于百王之前。”《鬼谷子·揣篇》:“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这里用为考察之意。

真实、确实。《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恐辞令不审,讥于下吏。”《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吕氏春秋》:“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王充《论衡》:“称言命者,有命审矣。”

《文子·微明》:“百言百计常不当者,不若舍趋而审仁义也。”《庄子·徐无鬼》:“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吕氏春秋·顺民》:“故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这里用为固定、安定之意。

慎重,小心谨慎。《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王充《论衡》:“言审莫过圣人。”《物种起源·导言》:“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宙(zhòu咒)

古往今来的时间,时间的总称。《管子·宙合》:“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庄子·庚桑楚》:“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淮南子·齐俗》:“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宛(wǎn挽)

《诗·陈风·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尔雅》:“宛中宛丘。”这里用为隆起的小山丘之意。

古通“苑”。《诗·唐风·山有枢》:“宛其死矣。”毛传:“宛,死貌。”陆德明释文:“本亦作苑。”马瑞辰通释:“宛即苑之假借。”《荀子·富国》:“使民夏不宛暍,冬不冻寒。”《孔子家语·五仪》:“富则天下无宛财。”这里用为萎死之意。

古通“苑”。《诗·秦风·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镂膺。”《管子·五行》:“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说文》:“苑,所以养禽兽囿也。”《三苍》:“养牛马林木曰苑。”《字林》:“有垣曰苑。”这里用为养禽兽植树木的地方。后来多指帝王游乐打猎的地方之意。

实(shí石)實

《易·颐·辞》:“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诗·大雅·板》:“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管子·山至数》:“君实乡州藏焉。”《左传·文公十八年》:“聚敛积实,不知纪极。”杜预注:“实,财也。”《淮南子·本经》:“实不聚而名不立。”高诱注:“实,财也。”《说文·宀部》:“实,富也。”段玉裁注:“以货物充於屋下,是为实。”这里用为财富之意。

《书·君奭》:“则商实百姓王人。”《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孟子·梁惠王下》:“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韩非子·亡征》:“公家虚而大臣实。”《说文》:“實,富也。”《小尔雅》:“实,满也,塞也。”这里用为富有之意。

《书·吕刑》:“阅实其罪。”《管子·兵法》:“实不独入,故莫之能止。”《庄子·徐无鬼》:“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这里用为察实、核实之意。

《诗·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有实有猗。”《诗·周颂·载芟》:“实函斯活。”《诗·周颂·良耜》:“播厥百谷,实函斯活。”《管子·地员》:“其立后而手实。”《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礼记·祭统》:“草木之实。”本义为植物的果实。秀而不实:只见吐穗扬花而不见结果实,引伸为看不到结果之意。

《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亩实籍。”《诗·鲁颂·閟宫》:“閟宫有侐,实实枚枚。”《管子·七法》:“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这里用为真正地、确实、实在之意。

宓(mì泌)

安宁休息。《说文》:“宓,安也。”《淮南子·览冥训》:“宓穆休于太祖之下。”

宓子贱:孔子的学生。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三十岁。以德行著称。子贱:孔子的学生。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三十岁。以德行著称。《韩非子·难言》:“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董安于死而陈于市。”

宓妃:神话传说中的洛水女神。《楚辞·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宓戏:即伏羲,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古帝,即太昊。《尚书·大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荀子·成相》:“基必施,辨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白虎通考》:“三皇者,何谓也?伏羲、神农、燧人也”。按:伏羲,亦作“伏戏”、“皇羲”、“宓牺”、“包牺”。风姓。有胜德。始画八卦,造书契,教民佃、渔、畜牧。都陈。相传在位115年,传十五世,凡千二百六十载。



六画

宣(xuān轩)

《书·皋陶谟》:“日宣三德。”《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国语·晋语》:“宣其德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君宣恶言。”《资治通鉴》:“肃宣权旨。”《水经注·江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里用为宣布、宣读之意。

《书·盘庚中》:“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诗·大雅·公刘》:“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诗·大雅·桑柔》:“秉心宣犹,考慎其相。”《诗·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诗·周颂·雍》:“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管子·心术上》:“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信,未宣其用。”这里用为明白、了解之意。

《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国语·晋语》:“宣其德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君宣恶言。”这里用为宣扬、宣传、广泛传播之意。

通,疏通。《左传·昭公元年》:“宣汾、洮,障大泽。”这里用为宣泄之意。

宦(huàn患)

《左传·宣公三年》:“宦三年矣。”《韩非子·说林上》:“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礼记·曲礼》:“宦学事师。”《礼记·杂记》:“宦于大夫。”《说文》:“宦,仕也。…犹今试用学习之官也。”这里用为学习官吏的事务之意。

受了阉割的做奴隶主或帝王的奴仆。《国语·越语》:“与范蠡人宦于吴。”《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宦者独去何也?愿闻其故。”《史记·李斯列传》:“夫高,故宦人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承籍有宦官。”

宥(you右)

《书·舜典》:“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书·梓材》:“奸宄、杀人、历人,宥。”《周礼·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管子·立政》:“一再则宥,三则不赦。”《易·解·象》:“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荀子·宥坐》:“此盖为宥坐之器。”《韩非子·爱臣》:“故不赦死,不宥刑。”《国语·周语》:“宥,宽也。”《说文》:“宥,宽也。”这里用为宽待赦免之意。

古通“祐”。《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管子·侈靡》:“择天下之所宥,择鬼之所当。”《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汉书·礼乐志》:“神若宥之,传世无疆。”这里用为保祐之意。

古通“宄”。从内部作乱或窃夺之意。《吕氏春秋·先识览·去宥》:“此有所宥也。”

宬(chéng成)

汉以后字。

室(shì士)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一室即一户人家。《书·立政》:“乃有室大竞。”《诗·周南·桃夭》:“宜其室家。”《论语·公冶长》:“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这里特指卿大夫之意。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诗·周南·桃夭》:“宜其室家。”《论语·公冶长》:“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礼记·问丧》:“入室又弗见也。”《说文》:“室,实也。”段注:“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易·系辞》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者宫室贵贱同称。”《说文系传》:“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礼记·曲礼上》疏:“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这里用为房间之意。一室即一户人家。

古同房。《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晋祁胜与邬臧通室。”《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丈夫二十而室,妇女十五而嫁。”《金史》:“王氏陷贼中,贼欲逼室之,王氏骂贼,贼怒,遂支解之。”这里用为娶妻、成家之意。又可用为通奸之意。

《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吕氏春秋·离俗览·离俗》:“东布之衣,新素履,墨剑室,从而叱之。”《战国策·燕策》:“拔剑,剑长操其室。”《天工开物·佳兵》:“其最薄者,则为刀剑鞘室也。”《小尔雅·广器》:“刀之削谓之室。”这里用为刀剑的鞘之意。或是与刀刃、猎刀或者其它器械紧密配合的护套之意。

营室: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宫(gōng工)

《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史记·天官书》:“东宫苍龙,房、心。”周天三十度为一宫,即周天三百六十度的十二分之一为一宫。十二宫即是地支十二,如卯宫、辰宫。鱼星即在丑宫与寅宫之间。《开元占经·卷六十·东方七宿·尾宿六》:“《石氏》曰:‘尾者,边臣也,又曰通溜宫。’”这里用为古代划分星空的区域之称之意。

甲骨文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象洞门,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易·系辞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礼记·内则》:“父子皆异宫。”《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说文》:“宫,室也。”《释文》:“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古代五刑之一。《书·吕刑》:“宫辟疑赦。”《韩非子·二柄》:“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韩非子·说林上》:“竖刁自宫而謟桓公。”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诟莫大于宫刑。”这里用为阉割男子生殖器之意。

古通“官”。《韩非子·扬榷》:“欲治其外,宫置一人。”《谷梁传·桓公十四年》:“甸粟而内之三宫。”《汉书·食货志下》:“县治宫储,设共具而望幸。”这里用为官府、官舍之意。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1”。所谓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乐曲旋律中主音不同,其乐曲效果也不同。《管子·幼官》:“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使师开鼓琴,师开左抚宫,右弹商。”《列子·汤问》:“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疾呼中宫,徐呼中徵。”

宫之奇:人名。虞国大夫。《孟子·万章上》:“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韩非子·十过》:“宫之奇谏曰。”

宪(xiàn县)憲

《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书·说命中》:“惟天聪明,惟圣时宪。”《诗·小雅·桑扈》:“之屏之翰,百辟为宪。”《诗·大雅·假乐》:“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诗·大雅·板》:“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周礼·天官》:“宪禁于玉宫。”《管子·宙合》:“犹迹求履之宪也,夫焉有不适?”《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这里用为效法之意。

《书·益稷》:“慎乃宪。”《书·胤征》:“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诗·小雅·六月》:“万邦为宪。”《管子·立政》:“布宪于国。”《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此君之宪令。”《尔雅》:“宪,法也。”《荀子·王制》:“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礼记·学记》:“发虑宪。”这里用为法令之意。

《诗·大雅》:“天之方难,无然宪宪。”这里用为喜乐的样子之意。

《周礼·朝士》:“宪谓幡书以明之。”《周礼·小司徒》:“令群吏宪禁令。”《国语·楚语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这里用为显示、公布之意。

宪:姓原,名宪,字子思,亦称原思、仲宪。孔子的学生。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三十六岁。《论语·宪问》:“宪问‘耻’。”

客(kè克)

《易·需·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诗·周颂·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周礼·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周礼·象胥》:“诸公之臣相为国客。”《管子·势》:“天时不作勿为客,人事不起勿为始。”《礼记·曲礼》:“主人敬客。则先拜客。”《礼记·祭义》:“济济者,客也。”《战国策·齐策》:“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广韵》:“客,宾客。”这里用为来宾、宾客之意。

《战国策》:“孟尝君客我。”这里用为以客礼相待之意。

《战国策·齐策》:“比门下之客。”《史记·魏公子列传》:“欲以客往赴秦军。”这里用为食客、门客之意。



七画

害(hài亥)(hé何)

(hài亥)《易·大有·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诗·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小雅·蓼莪》:“民莫不穀,我独何害。”《诗·小雅·四月》:“民莫不穀,我独何害?”《管子·幼官》:“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则交寒害釱。”《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己。”《韩非子·饬令》:“其能,胜其害,轻其任。”《史记·酷吏列传》:“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这里用为胜过、超过之意。

(hé何)古通“曷”。《书·大诰》:“王害不违卜。”《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这里用为何不之意。

(hài亥)《周礼·职方式》:“周知其利害。”《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墨子·经上》:“害所得而恶也。”《荀子·臣道》:“斗怒害也。”《韩非子·六反》:“害者,利之反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说文》:“害,伤也。”这里用为伤害、损害之意。

(hài亥)《关尹子·匕》:“虽有知有为,不害其为无我。”《孟子·滕文公上》:“害于耕。”《字汇》:“害,妨也。”这里用为妨碍、妨害之意。

(hài亥)《墨子·兼爱中》:“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淮南子·脩务》:“时多疾病毒伤之害。”这里用为灾害、祸害之意。

(hài亥)妒忌。《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宽(kuān髋)寬

《书·舜典》:“敬敷五教,在宽。”《书·皋陶谟》:“宽而栗。”郑玄注:“谓度量宽宏。”《诗·卫风·淇奥》:“宽兮绰兮。”《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管子·白心》:“是谓宽乎形,徒居而致名。”《论语·八佾》:“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阳货》:“恭、宽、信、敏、惠。”《礼记·中庸》:“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韩非子·说林下》:“宽哉,不被于利!”《汉书·吴王刘濞传》:“文帝宽,不忍罚。”这里用为度量宽宏之意。

舒缓。《墨子·天志下》:“今知氏大国之君宽者然曰。”《国语·吴语》:“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史记·匈奴列传》:“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玉篇·宀部》:“宽,缓也。”《字汇·宀部》:“宽,舒也。”

宽免、宽恕。《荀子·正论》:“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唐李朝威《柳毅传》:“遂宽其同气之罪。”

宧(yí仪)

《尔雅》:“东北隅谓之宧。”这里用为房屋的东北角之意。

宸(chén晨)

《国语·越语》:“而为敝邑宸宇。”《说文》:“宸,屋宇也。”这里用为屋檐之意。

家(jiā佳)

《易·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谓家国之意。这是周文王自谦称家,不好明显称国,因为当时小邦周只能算殷商王朝分封的一个诸侯。

《易·大畜·辞》:“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易·损·上九》:“有攸往,得,臣无家。”《书·酒诰》:“永不忘在王家。”《书·洪范》:“俊民用章,家用平康。”孔传:“贤臣显用,国家平宁。”《周礼·春官·典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这里用为国家之意。

家庭通过婚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社会生活组织。家庭作为社会基层组织,主要社会职能是蕃衍后代,养育子女,组织日常生活等。在特定生产方式下,它还是组织物质生产的单位。历史上有过各种家庭的形式。在原始氏族社会里是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和对偶家庭;私有制确立后,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家庭关系在不同程度上受生产方式的制约,在阶级社会里,或多或少受阶级的影响。例如,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就产生一夫一妻制家庭形式,以保证子女对财产的继承权;在这种家庭中,男性家长一般都享有特殊的权利,妇女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在把一切都变成商品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把家庭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都处于平等的地位,真正的一夫一妻制才成为实际的可能。新型的社会主义家庭不仅在巩固和发展健康的婚姻关系和两性生活上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教育子女、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宵(xiāo萧)

《书·尧典》:“宵中,星虚,以殷仲秋。”《诗·召南·小星》:“嚖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宵。”《周礼·司寤氏》:“禁宵行者。”《管子·正》:“如宵如昼,如阴如阳。”《尔雅·释鸟》:“宵扈宵。”《淮南子·精神》:“甘暝太宵之长。”《说文》:“宵,夜也。”这里用为夜晚之意。

假借为“小”。《庄子·列御寇》:“宵人之离外刑者。”《礼记·乐记》:“宵雅肆三。”《汉书·武五子传》:“毋桐好逸,毋迩宵人。”这里用为小之意。

古通“绡”。丝织品的一种。《仪礼·士昏礼》:“姆纅笄宵衣。”

宴(yàn燕)讌、醼

《诗·邶风·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易·随·象》:“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风俗通·思礼》:“若宫车宴驾,何以过兹。”这里用为晚迟之意。

《左传·成公二年》:“衡父不忍数年之不宴。”《论语·季氏》:“乐宴乐,损矣。”《古诗十九首》:“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这里用为喜乐、欢乐之意。

《易·需·象》:“君子以饮食宴乐。”《说文》:“宴,安也。”这里用为请人吃饭喝酒、聚会在一起喝酒吃饭之意。

古通“燕”。安闲休息。《国语·楚语上》:“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张衡《东京赋》:“乃宴斯息。”

容(róng茸)

《书·梓材》:“至于属妇,合由以容。”《书·君陈》:“有容,德乃大。”《管子·弟子职》:“蒸间容蒸,然者处下。”《老子·十六章》:“知常容,容乃公。”《易·师·象》:“君子以容民畜众。”《荀子·解蔽》:“故曰心容。”《史记·乐书》:“广则容奸。”《说文》:“容,盛也。”《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这里用为容纳、宽容之意。

《诗·卫风·芄兰》:“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诗·大雅·公刘》:“维玉及瑶,鞞琫容刀。”《周礼·考工记·匠人》:“凡为甲,必先为容。”《管子·枢言》:“是以能继天子之容。”《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论语·乡党》:“寝不尸,居不容。”《荀子·君道》:“其居乡里也,容而不乱。”《韩非子·喻老》:“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这里用为模式,样式,仪表风范之意。

《周礼·夏官》:“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管子·大匡》:“闻容昏生,无丑也。”《尔雅·释宫》:“容,谓之防。”郭璞注:“形如今床头小曲屏风,唱射者所以自防隐。”《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这里用为古射唱礼者用以防箭的蔽障物——屏风之意。

《管子·地员》:“种木胥容,榆、桃、柳、楝。”《左传·昭公二十一年》:“窕则不咸,槬则不容,心是以感。”《楚辞·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文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这里用为适宜、合宜之意。

《楚辞·离骚》:“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荀子·不苟》:“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韩非子·南面》:“狎习于乱而容于治,故郑人不能归。”本意为从容不迫之意,这里延伸为缓慢之意。

容光:透光的小缝隙。《孟子·尽心上》:“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宾(bīn彬)

《易·姤·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书·尧典》:“寅宾出日。”本意为宾客,这里用指为不常来临的岁星。

古通“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字汇补·贝部》:“宾,与滨同。”章炳麟《检论·方言》:“天之草昧,大陆之先民必宾巨川以为宅。”这里用为滨,即水边之意。

接引客人。用宾客的礼节相待。《书·尧典》:“寅宾出日。”《书·洪范》:“六曰司寇,七曰宾。”《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管子·宙合》:“王施而无私,则海内来宾矣。”《管子·形势》:“蜚蓬之问,不在所宾。”《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仪礼·乡饮礼》:“谋宾介。”《玉篇·贝部》:“宾,客也。”这里用为礼敬之意。

《书·益稷》:“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管子·法法》:“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不求其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说文》:“賓,所敬也。”《周礼·司仪》注:“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这里用为贵客之意。

《书·旅獒》:“明王慎德,四夷咸宾。”《管子·小匡》:“中诸侯国,莫不宾服。”《老子·三十二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庄子·说剑》:“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荀子·正论》:“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韩非子·十过》:“东西至日月所出入者,莫不宾服。”《史记·五帝本记》:“诸侯咸来宾从。”这里用为服从、归服之意。

古通“傧”。接引客人,用宾客的礼节相待礼敬。《书·舜典》:“宾于四门。”《周礼·大行人》:“协其礼,宾而见之。”《庄子·列御寇》:“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屦,跣而走。”《列子·黄帝》:“宾者以告列子。”

古通“摈”。排斥、弃绝。《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庄子·天道》:“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庄子·徐无鬼》:“先生居山林,食芋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

宾孟:战国时期称往来于各诸侯国之间的游说之士为宾孟,即下文提到的墨子、宋子、慎子等人。《荀子·解蔽》:“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

宰(zǎi仔)

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书·伊训》:“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己以听冢宰。”《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谷梁传·僖公九年》:“天子之宰,通于四海。”

《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周礼·目录》:“宰者,官也。”《周礼·序官》:“乃立天官冢宰。”《论语·公冶长》:“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孟子·离娄上》:“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仪礼·聘礼》:宰命司马戒众介。”这里是指古代官吏的通称。

《书·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管子·度地》:“此宰之任,则臣之义也。”《老子·十章》:“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五十一章》:“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吕氏春秋·精通》:“德也者万民之宰也,月也者群阴之本也。”高诱注:“宰,主也。”《正字通·宀部》:“宰,凡为事物之主者亦曰宰。”这里用为主宰之意。

《诗·小雅·十日之交》:“家伯维宰,仲允膳夫。”《仪礼》:“宰右执镫,左执盖。”《说文》:“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这里用为奴隶之意。为下等百姓。

《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燀之以薪,宰夫和之。”《庄子·说剑》:“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韩非子·难二》:“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八说》:“酸甘咸淡,不以口断而决于宰尹,则厨人轻君而重于宰尹矣。”《史记·陈丞相世家》:“平为宰,分肉食甚均。”这里用为厨工之意。

冢,坟墓。《列子·天瑞》:“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

宰咺(xuan宣):人名。周平王大臣。《左传·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薨。”

宰我:孔子的学生,姓宰我,名予,字子我。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以“言语”著称。《论语·八佾》:“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韩非子·难言》:“宰予不免于田常;范雎折胁于魏。”《韩非子·守道》:“故图不载宰予,不举六卿。”

案(àn岸)

古同“按”。《管子·大匡》:“赋禄以粟,案田而税。”《吕氏春秋·仲秋纪·仲秋》:“巡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王充《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这里用为考查、研求之意。

古同“按”。《管子·霸言》:“案强助弱,圉暴止贪。”《庄子·盗跖》:“案剑嗔目,声如乳虎。”《荀子·王制》:“偃然案兵不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案灌夫项,令谢。”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案,假借为按。”这里用为向下压,抑制之意。



八画

寇(kòu扣)

《易·屯·六二》:“屯如,亶如,乘马班如;匪寇。”《易·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书·康诰》:“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谓指盗贼之意。

《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易·渐·九三》:“凶,利御寇。”《书·舜典》:“寇贼奸宄。”《书·吕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左传·文公七年》:“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吕氏春秋·贵公》:“大兵不寇。”《说文》:“寇,暴也。与败贼同义。”《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这里用为入侵、侵犯之意。

寅(yín银)

《书·尧典》:“寅宾出日。”《书·舜典》:“夙夜惟寅。”《书·无逸》:“严恭寅畏。”《尔雅》:“寅,敬也。”《说文》:“寅,居敬也。”《周书·祭公》:“寅哉寅哉。”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地支的第三位。《说文》:“寅,髌也。正月易气动,去黄泉欲上出,侌尚强也。”

寄(jì技)

《管子·四时》:“是故圣王务时而寄政焉,作教而寄武。”《老子·十三章》:“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国语·齐语》:“令可以寄政。”《仪礼·丧服》:“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说文》:“寄,托也。”这里用为委托、托付之意。

依赖、依附。《战国策·东周策》:“寡人将寄径于梁。”唐白居易《有木诗》:“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黄景仁《洞庭行赠大归包川》:“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与兹乡。”

翻译官。古代称翻译东方民族语言的官吏。如:寄象,古代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寄鞮,古代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礼记·王制》:“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赣,北方曰译。”

寂(jì技)

《老子·二十五章》:“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楚辞·九辩》:“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易·系辞上》:“寂然不动。”《说文》:“寂,无人声。”《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这里用为静悄悄没有声音之意。

寀(cài采)

古同“采”。

宿(sù素)(xiù秀)

(sù素)《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孔传:“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孔颖达疏:“《释诂》云:‘肃,进也。’宿即肃也。”《仪礼·士冠礼》:“乃宿宾。”郑玄注:“宿,进也。”这里用为进奉、引进之意。

(sù素)《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兴言出宿。”《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礼记·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郑玄注:“宿草,谓陈根也。”《汉书·翟方进传》:“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颜师古注:“宿,久旧也。”这里用为从前的、过去的之意。

(sù素)《诗·豳风·东山》:“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论语·颜渊》:“子路无宿诺。”《荀子·王霸》:“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增韵·屋韵》:“宿,安也。”这里用为安心、安于之意。

(sù素)古通“夙”。《管子·地图》:“宿定所征伐之国。”《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后汉书·王霸妻传》:“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后汉书·刘表传》:“表招诱有力,威怀兼洽,其姦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青。”这里用为平素、平日之意。

(sù素)《诗·邶风·泉水》:“出宿于干。”《诗·小雅·我行其野》:“言就尔宿。”《诗·周颂·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周礼·大史》:“戒及宿之日。”《论语·乡党》:“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战国策·赵策》:“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说文》:“宿,止也。”这里指过夜之意。

(sù素)宿:地名,古国名,风姓,故地在今山东东平县境。《左传·隐公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歂臾,风姓也。”

(xiù秀)星宿。二十八宿:坐落在黄道的星宿,按照中国古代的分法,共有二十八个。黄道是日在星际所行的路。《列子·天瑞》:“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楚辞·九怀》:“宣游兮列宿,顺极兮彷徉。”

(sù素)宿莽:一种越冬生长的草木植物,或即卷葹草。《楚辞·九章·思美人》:“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寃(yuān冤)

古同“冤”。

密(mì觅)

《易·小畜》:“密云不雨。”《左传·文公十七年》:“以陈楚之密迩于楚。”《国语·晋语八》:“加密石焉。”《增韵》:“密,稠也,疏之对也。”这里用为稠密、多之意。

古通“谧”。《书·舜典》:“四海遏密八音。”《书·毕命》:“密迩王室,式化厥训。”《诗·大雅·公刘》:“止旅乃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管子·大匡》:“夫诈密而后动者胜,诈则不信于民。”《尔雅·释诂》:“密,静也。”《列子·天瑞》:“天地密移,畴觉之哉?”《文选·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这里用为安宁、安静之意。

古国名。即密须国。商时姞姓,周改封姬姓。故地在今甘肃省灵台县境。《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左传·隐公二年》:“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鲁故也。”《国语·周语上》:“恭王遨游于泾上,密康公从。”

寁(zan趱)

《诗·郑风·遵大路》:“无我恶兮,不寁故也!”《尔雅·释诂上》:“寁,速也。”《说文》:“寁,居之速也。”这里用为快速之意。



九画

寒(hán含)

《易·井·九五》:“井洌,寒泉食。”《管子·幼官》:“旗物尚青,兵尚矛,刑则交寒害釱。”《小尔雅·广诂》:“寒,取也。”宋翔凤训篡:“寒,通作寒。《说文》:‘寒,拔取也。”这里用为取用之意。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易·说卦》:“乾为寒。”《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说文》:“寒,冻也。”这里用为寒冷之意。

《鹖冠子·世兵》:“寒心孤立,悬命将军。”《战国策·秦策四》:“若是王以十成郑,梁氏寒心。”这里用为恐惧、战栗之意。

寒热:中医指畏寒、不怕热、手足冷、不口渴、腹泻、脉搏迟缓等综合症状。或类似疟疾,忽冷忽热。《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富(fù副)

《易·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易·泰·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书·洪范》:“二曰富。”孔传:“富,财丰备。”《周礼·天官·大宰》:“九曰薮,以富得民。”郑玄注:“富,谓薮中材物。”《管子·枢言》:“人主不可以不慎贵,不可以不慎民。”《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这里用为富裕、富强之意。

《书·康王之诰》:“富不务咎,厎至齐信。”《书·吕刑》:“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诗·小雅·小宛》:“彼昏不知,壹醉日富。”《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管子·宙合》:“多内则富,时出则当。”《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庄子·天地》:“有万不同之谓富。”《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韩康伯注:“广大悉备,故曰富有。”《礼记·曲礼下》:“大飨不问卜,不饶富。”郑玄注:“富之言备也。备而已,勿多于礼也。”《说文·宀部》:“富,备也。”这里用为完备之意。

寔(shí实)

古通“是”,也通“实”。《书·泰誓》中作“是”。《诗·召南·小星》:“嚖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犹!”《左传·恒公六年》:“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寔来。”这里用为实际上之意。

寓(yù雨)

《管子·大匡》:“贤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得臣与寓目焉。”《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礼记·曲礼》:“大夫寓祭器于大夫。”这里用为寄托之意。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趣齐搏以求升土,不得容足而寓焉。”《孟子·离娄下》:“无寓人于我室。”《国琼·周语》:“国无寄寓。”《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说文》:“寓,寄也。”这里用为寄居、寄住之意。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列子·黄帝》:“发之,镝矢复沓,方矢复寓。”这里用为过目之意。

寍(níng宁)

古同“宁”。

寕(níng宁)

古同“宁”。

甯(níng宁)

古同“宁”。

寐(mèi妹)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诗·卫风·氓》:“夙兴夜寐。”《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国语·晋语》:“归寝不寐。”《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说文》:“寐,卧也。”这里用为睡觉之意。



十画

塞(sāi赛)

古通“僿”。《书·皋陶谟》:“刚而塞。”《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徐方既来。”《管子·形势解》:“以蝚蝯之所长责人,故其令废而责不塞。”《荀子·富国》:“五味芬芳,以塞其口。”《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这里用为充满之意。

《诗·豳风·七月》:“塞向墐户。”《管子·揆度》:“其在涂者,籍之于衢塞。”《列子·汤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礼记·名堂位》:“四塞世告至。”《说文》:“塞,隔也。”这里用为阻隔、堵住之意。

《管子·君臣下》:“牵于衣食之利,故愿而易使,愚而易塞。”《商君书·画策》:“善治者塞民以法。”这里用为遏止、禁止之意。

古通“赛”。酬神。就是实践过去祈祷时对神许下的愿望,今俗称“还愿”。《管子·小问》:“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管子·禁藏》:“举春祭,塞久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病愈,杀牛塞祷。”班固《汉书·郊祀志》:“冬塞祷词。”《后汉书·曹节传》:“诏令太官给塞具。”李贤注:“塞,报祠也。字当为赛,通也。”

险要之处,要塞,边塞。《吕氏春秋·有始》:“山有九塞。”《战国策·秦策》:“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礼记·月令》:“完要塞。”

骞(qiān千)

古通“愆”。《诗·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诗·小雅·无羊》:“矜矜兢兢,不骞不崩。”《篇海类编·鸟兽部·马部》:“骞,咎也。”《文选·刘琨〈扶风歌〉》:“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骞,假借为愆。”这里用为过、误之意。

《荀子·正名》:“长夜漫兮,永思骞兮。”《文选·张衡〈西京赋〉》:“凤骞翥於甍标,咸朔风而欲翔。”《广雅·释诂三》:“骞,飞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骞,假借为骞。”这里用为高飞之意。

寞(mò冒)

《楚辞》:“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这里用为寂静、无声响之意。

寘(zhi置)

《易·坎·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诗·周南·卷耳》:“寘彼周行。”《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诗·小雅·谷风》:“将恐将惧,寘予于怀。”《周礼·秋官·大司寇》:“凡害人者,寘之圜土。”《左传·隐公元年》:“遂寘姜氏于城颍。”《说文新附》:“寘,置也。”这里用为安排、放置之意。

寖(jìn浸)

古同“浸”,浸渍。《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疾灌寖,务种树;织葩屦,结置网。”

寝(qǐn锓)寢

《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管子·立政》:“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管子·小匡》:“弢无弓,服无矢,寝武事,行文道。”《论语·乡党》:“寝不尸,居不容。”《韩非子·显学》:“夫婴儿不剔首则腹痛,不痤则寝益。”《字汇·宀部》:“寝,息也。”这里用为停息、停止之意。如寝谋(停止谋划,停止施行计划);寝罢(废除、停止);寝废(停止、废弃、废除)等意。

宗庙中藏祖先衣冠的后殿。又是帝王陵园中的正殿。《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诗·鲁颂·閟宫》:“松桷有舄,路寝孔硕。”《诗·商颂·殷武》:“寝成孔安。”《礼记·月令》:“执爵于太寝。”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礼记·曲礼上》:“寝毋伏。”《说文》:“寢,卧也。”这里用为睡觉之意。

寝衣:睡觉时穿的内衣。《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十一画

寨(zhài债)

汉以后字。

赛(sài塞)

汉以后字。

搴(qiān牵)

《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这里用为采摘之意。

賓(bīn宾)

见“宾”。

寡(guǎ剐)

《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诗·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狱。”《管子·枢言》:“众胜寡,疾胜徐,勇胜怯。”《尔雅·释诂下》:“寡,罕也。”《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邢昺疏:“寡,少也。”《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易·谦·象》:“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说文·宀部》:“寡,少也。”这里用为很少之意。

丧失配偶之人。《管子·入国》:“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史记·司马相如传》:“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汉书·黄霸传》:“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轻则寡谋。”《尔雅·释诂下》:“寡,罕也。”《论语·宪问》:“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墨子·三辩》:“圣王之命也,多寡之。”《说文·宀部》:“寡,少也。”这里用为减少之意。

古代王侯的谦称。《鬻子·卷下》:“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寡人以义者击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孟子·梁惠王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寛(kuān宽)

古同“宽”。

察(chá查)詧

《管子·枢言》:“事之名二:正之,察之。”《礼记·礼器》:“观物弗之察矣。”《淮南子·说林》:“视之可察。”《新语·道基》:“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这里用为分辨之意。

《老子·二十章》:“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五十八章》:“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楚辞·离骚》:“览察草木。”《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说文》:“察,复审也。”这里用为观察、仔细审看之意。

洁净的样子。《楚辞·渔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蜜(mì觅)

汉以后字。

實(shí实)

见“实”。

寤(wu务)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小雅·大东》:“契契寤叹,哀我惮人。”《列子·周穆王》:“既寤,所坐犹向者之处,侍御犹向者之人。”《说文》:“寤,寐觉而有言曰寤。”这里用为醒着之意。

古通“悟”。《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擗有摽。”《楚辞·离骚》:“哲王又不寤。”《淮南子·要略》:“欲一言而寤。”《史记·李斯列传》:“而心尚未寤也。”《汉书·陈胜项籍传赞》:“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这里用为觉悟之意。

古同“牾”,逆、背逆。《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楚辞·九怀》:“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郁兮内伤。”这里用为脚先头后倒着出生之意。

寥(liáo疗)

《老子·二十五章》:“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庄子·大宗师》:“乃入于寥天。”《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说文》:“廫,空虚也。字亦作寥。”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犹焦明已翔乎寥廓。”《汉书·邹阳传》:“今欲使天下寥廓之上。”这里用为空虚、寂静之意。



十二画

賨(cóng从)

汉以后字。

寮(liáo疗)

小屋。《文子·上德》:“盖非寮不蔽日,轮非幅不追疾。”《说文》:“寮,穿也。”张衡《西京赋》:“交绮豁以疏寮。”左思《魏都赋》:“皦日笼光于绮寮。”

假借为“僚”。百官,官吏。后多作“僚”。《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国语·鲁语》:“今吾子之教官寮。”《国语·晋语》:“勿寮勿从。”

審(shěn审)

见“审”。

寫(xiě写)

见“写”。

寪(wei伪)

汉以后字。

鞌(an鞍)

古同“鞍”。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市附近。《春秋公羊传·成公二年》:“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手及齐侯战于鞌。”



十三画

鶱(xiān千)

汉以后字。

褰(qiān千)

《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楚辞·九章·思美人》:“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礼记·曲礼上》:“暑无褰裳。”《广韵》:“褰,褰衣。”《后汉书·崔骃传》:“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这里用为撩起衣服等之意。

寰(huán环)

汉以后字。

憲(xiàn宪)

见“宪”。

寯(jùn俊)

汉以后字。



十四画

蹇(jiǎn检)

《易·蹇·辞》:“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管子·水地》:“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尹知章注:“蹇,停也。”《楚辞·九章·哀郢》:“蹇侘傺而含戚。”《广雅·释诂三》:“蹇,难也。”这里用为曲折、艰难之意。

古同“搴”。《管子·四时》:“无杀麂夭,毋蹇华绝芋。”《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这里用为采摘之意。《庄子·山木》:“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本意为采摘之意。这里用为提起之意。

《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楚辞·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史记·晋世家》:“郤克偻,而鲁使蹇。”《说文》:“蹇,跛也。”这里用为跛足之意。

蹇叔:人名。秦国大臣,秦穆公袭郑,蹇叔劝谏,不听,蹇叔知其必亡,故哭之。《鹖冠子·备知》:“是故箕子逃而搏仇牧,商容拘而蹇叔哭。”

謇(jiǎn检)

直言不讳,正直。《楚辞·离骚》:“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楚辞·九叹》:“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北史·徐纥传》:“外似謇正,内实谄谀。”

寱(yì呓)

古同“呓”,梦话。



十五画以上

寳(bǎo宝)

古同“宝”。

寵(chǒng宠)

见“宠”。

騫(qiān骞)

见“骞”。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宀部









604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献花(0)
+1
(本文系先秦古文字...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