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2020.12.14 picture beginning “如果可以,谁不想成为一个乐天派呢?” 这是我曾经的想法,曾经的我觉得乐观的人生活里充满了阳光,每天都充满着希望与期待。 似乎本身“悲观主义者”在彼时的我眼中就是一个贬义词,它是一切消极想法与不作为的代名词。 但于现在的我而言,很庆幸自己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既可以是一种性格标准,也可以是一种人生态度。我认为读完此文的你,一定能理解我现在因何而庆幸,也希望读此文的你们,都能拥有这样的人生态度。 什么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第一次听到“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是在韩雪的TED演讲中。 她分享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在她在初次做电视制作人时,首先设想了最坏的结果,就是没人愿意买这部剧,她的所有花费和心血都会付诸东流。而彼时的中国电视剧市场,只有20%的电视剧可以卖出去并在电视上播放。 然后韩雪问自己是否能接受这个最坏的结果,她的答案是肯定的。结果,她的《淑女之家》成为了首部真正以4K分辨率输出的电视剧,且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第二个故事是在2015年,她接受了贝尔的邀请去录制《跟着贝尔去冒险》,就是那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人称贝爷。大家都觉得韩雪疯了,她身体素质不好,害怕昆虫,而且恐高。 但她却几乎是立马接受了邀请,因为她知道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就再也没有了,在野外的这20天,她抓过老鼠,吃过昆虫。 韩雪说:“你可以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但是你要用自己的毅力去征服它。” 这就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同样面对死亡的结局,积极的悲观主义者选择向死而生的态度:接受这个既定的结局,然后积极投入在当下的每一天。 做最好的努力 做最坏的打算 - 2020.12.14 - “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这是我高中的数学老师送给我们的一句话,我犹忆至今。其实现在想想这句话就非常契合今天的主题,所谓“做最坏的打算”就是我在事先将最差的结果考虑到并且能够坦然接受,“做最好的努力”也就是我在这条路上会努力用我的毅力征服困难,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事情往往会按照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也常常践行这样的观点,比如在今年九月份我报考了三级笔译,对于一个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其实并不简单,在备考的过程中我更是发现了笔译实务的难度,就是你明明每个单词都认识,也能读懂,可翻译出来就是一种中国人看不懂歪果仁更看不懂感觉。 但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对我来说,最差的结果也许就是白白付出了时间、精力以及我买资料报名考试的几百块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些新的体验。我了解了笔译工作者的严谨和精益求精,我也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那在这种情况下我愿意一试。 拒绝消极主义 成为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的重要条件就是要“积极”而非消极。 一个消极主义者会将他的大量时间消耗在这些负面情绪上,你只需要问问自己是否能接受最坏的结果,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请你放下所有的负面情绪,勇往直前。 作为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意味着: 你必须要放下内心不现实的幻想。 就像好多人会立flag,但flag总是在倒一样。归根结底还是你认为你付出的那一点点努力之后愿望立马就会实现。作为一个成功的积极悲观主义者更需要的其实是既然想到了自己不好的结局,就应该拼尽全力去挽救这样的解决,知道自己不够好就用尽自己的全力去实现目标。 坦然接受事情,让过去的成为过去。 比如说在大一的一年里,我在学业成绩上拿到了全院第二的成绩,并且在院里举办的比赛中彼时作为大一的我也能与各位学长学姐角逐也毫不逊色。很多人会对我评价优秀。但是在今年,学校组织的两场比赛中我都没能拿出良好的表现与成绩。 此时的关键在于反思而不在于患得患失。做的不够好就意味着还不够优秀,不敢于忘记过去打破常规必然不会有更好的突破,因此时至今日我依然在努力,也依然在尝试。 ending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喜欢尝试的人,虽然我知道可能很多时候会输。 但是在尝试的过程中即使结局最差,但过程是有所收获,结局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向死而生,最差的结局能接受的情况下,做你最大的努力,事情往往会向好发展。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是我现在的人生态度,希望你也能如此,能接受最差的结局,也在毅然拼搏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