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文斌老师讲地黄药证2

 Dwb医者仁心 2021-01-29


8、主折跌绝筋,主治跌打损伤,清热除瘀血。有的人素体虚热,这样的瘀血,就只能清热凉血化瘀,就不能辛温化瘀(血受热则煎熬沉块,血不能太热,也不能过寒)跌打损伤早期急性期有点热,中后期寒瘀比较多,但是也有素体阴虚火旺之人则不然。如《千金》中有大黄、生地黄同用去瘀血的方子;或是治伤肢折臂,断筋损骨,但有皮相连者,用生地黄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连续;并杵碎,炒热封损处(《卫生易简方》)。

9、生地通经脉,补虚弱,强脚膝,润肌肤:生地黄一斤取汁,牛膝(制了末)二两。上件药搅匀,银石器中熬,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酒下(《普济方》)。 

注解:生地黄对于血虚津亏人,肌肤粗燥之人,肠胃好的人(肠胃不好则容易腹泻)滋养滋补好,与当归成药对。

10、治诸疮不合,生肌:生干地黄三合,白芨、白敛、甘草(生锉)各半两,白芷三分,猪脂半斤(炼)。上六味除脂外,捣罗为末,入脂内熬成膏,候冷,日三、四上涂之(《圣济总录》地黄膏)。

注解:本方白蔹、白芨收敛生肌,白芷托疮生肌,甘草解毒生肌,生地黄养血养液生肌。 

11、腰痛方。生地黄,上一味捣绞取汁三升,煎得二升,内蜜一升,和煎之三五沸,日服一升,亦可一日尽三升,以瘥止,甚效(《外台秘要》)。 

12、疗乳痈肿方。从验醋研地黄涂上,干即易,不过三五遍,服,以酒研之(《外台秘要》)。

13、生地黄粥。治虚劳,瘦弱,骨蒸,寒热往来,咳嗽唾血。

生地黄汁(二合)

上件,煮白粥,临熟时入地黄汁,搅匀,空腹食之(《饮膳正要》)。

注解:本方适用于阳明火热伤津血虚之人,体瘦弱,多火,口干,舌红,苔干红,多饮水,脉细数,骨蒸潮热,咳血;太阴寒湿重,舌质白,舌苔水滑,容易经常拉肚子的人不能用,生地黄鸡方与本方同。

14、生地黄鸡:生地黄半斤 饴糖五两 乌鸡一枚。治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久立,身重气乏,盗汗,少食,时复吐利。上三味,先将鸡去毛、肠肚净,细切,地黄与糖相和匀,内鸡腹中,以铜器中放之,复置甑中蒸炊,饭熟成,取食之。不用盐醋,唯食肉尽却饮汁(《饮膳正要》)。

注解:素体津亏血弱火旺之人很好的药食同源方子。

15、生地黄粥:生地黄汁一合,酸枣仁水绞取汁二盏。虚弱、骨蒸、四肢无力,渐渐羸瘦、心烦不得睡卧。水煮,同熬数沸,次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食疗方》)。

     注解:素体阴虚火旺津亏血弱伴有失眠之人效果很好。

16、地黄通经丸:生地黄三两,虻虫五十个,水蛭五十个,桃仁五十个。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经候顿然不行,上攻心腹欲死,或因不行,积结渐渐成块,脐腹下如覆杯,久成肉癥;产后恶露,脐腹作痛。

注解:生地黄凉血化瘀血通经脉治疗闭经,同时可以生津扶正,防止虫类药物伤正气。

17、养血生津祛风止痒,治风先治血,血行风灭,消风散: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各3克 甘草 木通各1.5克。养血祛风,清热燥湿。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外科正宗》卷四

注解:治疗分泌物多,湿热性皮肤病。

16、利小便,在《金匮》肾气丸中“但利小便则愈”,“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可见生地黄有利小便的作用。

五、现代用法

  1、药对

  (1) 生地黄配熟地;补肾滋阴养血清热

  (2)生地配川乌:治疗痹症疼痛同时清热

  (3)生地配百合:清热,除烦,

  (4)生地配防己:清热除烦,

  (5)生地配砂仁:滋养生津建脾胃

  (6)生地配黄芩、苦参:清热,除烦,杀虫止痒

  (7)生地配赤芍、丹皮:凉血清热化瘀

  (8)生地配天花粉、玉竹:生津滋养胃阴,治疗虚热。

   (9)生地配芍药:滋阴清热生津通利小便。

2 名中医用药心得

(1)李可用生地120克一味药物治疗热痹。

(2)姜春华治疗痹症喜欢用生地配川乌,生地用到60克到90克。

(3)郭丽丽对历代临床中用生地黄消瘀血做出系统论述.

(4)梁庆森经验:猪蹄生地汤治疗便秘,猪蹄一个,生地黄50--60克。

(5)朱仁康经验:治疗血热血燥津亏皮肤喜欢用生地黄,并且在30克以上

六.运用要点

1、古之干地黄就是今天的生地;古之生地黄就是今天的鲜地黄。

2、生地用于阳明虚热精亏证,量大才效果佳。

3、用量10克--150克

使用禁忌: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