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府古城访太极——戊戌西行访道记⑤

 潜真道人 2021-01-29

10月5日,虽然昨天已经与明心师兄话别,但离开运城的时候,仍然就像刚刚和师兄分别一样,依依不舍。

练完早上的功课,7点半开车,一路顺利。大约2点的时候,终于到了此行的另一站——邯郸广府古城。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太极之乡,杨露禅、武禹襄两位分别是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开山祖师,他们的故居是我计划中参观凭吊的地方。

快到邯郸的时候,我在服务区用携程找了一家距离广府古城最近的客栈“乔家客栈”。一眼看到广府古城的时候,才发现游人已经多到汽车开不动的程度了。这时发现,乔家客栈确实距离广府古城“很近”,近到不能再近了,因为它就在城里。看着拥挤不动的车流,不觉暗道一声:“苦也。”

在路边停车,给老板打个电话,老板说可以从西城门开进去。急忙沿护城河西行。进了城门,绕来绕去,前面的路却不让车辆通行。再打电话,继续绕行。

这时候我开进了一个学校的操场,空荡荡的。我找到路后,倒车,却听见“咔嚓”一声,心说坏了,一定是碰到类似马路牙子似的东西了。回头看看没有东西,再调整方向倒车,又是一下,回头一看,后面伸出来一个健身器材。不敢再倒,下车看看,车的右侧底边碰到了一处矮墙,伤势严重;右后侧被划了几下,虽然不严重,但是这个地方是节前刚刚修好喷漆的,刚修好就蹭了,实在是有点懊丧。

看看周围,明明十分宽阔,不觉长叹一声:“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转身难”啊!危险的地方小心谨慎,所以没有出过问题,如今在这空旷安全之所,反而容易产生懈怠。谁能想到,空旷的操场,脚下也有“地雷”。

绕来绕去,终于找到客栈门口,停车的时候,发现路边都是尖利的碎瓷烂瓦片,心中惶恐。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巨响,大吃一惊,心想一定是车胎被扎爆了。

在当天的高速路上,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正在开车,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心里那个慌啊。听听自己的车,似乎正常,再往周围一看,前面一辆大卡车,有一个轮胎爆了。好在卡车是双轮胎,没有偏离方向。

有了这个经历,所以心中更加惶急,急忙下车一看,车胎没事。客栈的老婆婆说,你压了一个“猪尿泡”。

此番虚惊一场,毕竟车被自己剐蹭,心中颇不爽。进了客栈,简单登记一下,倒在床上休息。歇一会乏,想想古城还是要看的,就起身去古城闲逛。

【这张图来自网络,我可拍不这么好

广府古城,也称永年城,位于邯郸市东北滏阳河畔永年洼里,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故称广府。广府城据说有2600多年历史,隋末夏王窦建德和汉中王刘黑闼曾在此建都。这里附近有号称赵州桥“姊妹桥”的弘济桥,不过,我没有时间去看。现存城墙为明代时重修,高12 米、宽8 米,城内面积 1.5 平方公里。城墙总周长有九里十三步之说,难得保存得如此完整。

总之,城不大,但很精致。尤为难得的是,广府古城是一座北方水城,这是一座建在湿地中间的城市,周围是万亩洼地和一望无际的芦苇,四面环水,围绕古城的是一条顺畅贯通的护城河。城外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如果不是太累,真想去坐船逛逛。

我知道广府古城是在CCTV-4的一个节目,老朋友张光燕家在广府,推荐我看那个节目。看了之后,心里就种了草,一直想约他们一起来,但老张这次有事来不了,只好我一个人逛了。

我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凭吊杨露禅、武禹襄两位先生的故居,体力有限,所以先紧最重要的活动去做。

【故居大门】

杨露禅故居就在古城南门外,我在来的路上就看到了。故居的门票只有10块钱,有点意外,不过进去一看也就了然了。整个景点只有两进房子,屋里有一些老先生们的事迹,都很熟悉。一眼望去,也就看完了,所见即所得。因为很疲惫,就在后院找个石凳,默默炼了一会闭息鼓腹法。游人不少,也都是匆匆而过。我默默呆了一阵,也就离开了。

【故居后院】

古城最漂亮的,其实就是外面的湿地和城墙。但是,城墙我是没有力气走了,如果有一二道友,恐怕还会鼓勇而进,自己一个人,就懒得走了。

本来想去凭吊的是武禹襄故居,后来想想自己可能搞错了,去的是“武家大院”,我以为是一个地方,其实并不是,且留着以后再去吧。武家大院在古城北边,靠近广平府署衙。署衙门前广场很大,大牌坊上有“三辅襟喉”四个大字,指的是广平府在护卫京畿的重要作用。

武家大院实际原为武汝清故居 ,因为武家在广府地位官位最高,所以武宅占据古城中心位置,被誉为“畿南第一府”,门前匾额大书“广郡三武”。

【网图,我竟然一张大门都没拍】

门票35元,我还纳闷怎么比杨露禅故居贵这么多。进去才发现人家这大宅子确实比杨先生的小院内容要丰富的多。武家大院门票含导游费,只不过你要跟别人一起。

广郡三武指的是武澄清、武汝清和武河清(禹襄)弟兄三人,前两位是进士及第,武禹襄是廪贡生。不过武禹襄的孙子武延绪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所以导游讲武家“一门三进士”,很了不起。只是现在,武家最出名的,却是文人习武的太极宗师武禹襄,历史有时真的很会开玩笑。

【我记得是绣楼】

可能是因为太累,这个大院我看的没有什么兴致。只记得一重重的院落,一间间的房屋,小院的石榴……倒是,逼仄天井中高大的桐树,让我一下就体会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感觉。

武家大院和李家大院一样,都是私人承包的,所以,也放进去很多馆主私人的藏品。

走着走着,竟然累得不想看了。从门口出来,坐在大门外的空场地上,不引人注目地练了一会闭息鼓腹法,精神稍好。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武家大院非常不合我的性格,处处透着官家的尊严,让我感到束缚和压抑。特别是看到女儿家的绣楼,更是感慨寂寞难耐。大户人家的女儿,虚岁十六行“笄礼”,从此不到出嫁不能下楼,情何以堪啊。

【网图,图文无关】

传说武家大院的绣楼在咸丰到同治年间,就曾上吊过两位小姐,具体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憋闷抑郁而死,也有说因情而亡。据说现在也有些灵异之事,这些事总是一股悲怨之气难以化解的缘故。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杨露禅先生那个小小的农家院,虽然简陋,但是感觉闲适而舒服、自由。

从大院出来,正黄昏。

哪里也不想去了。这里的名小吃是糟鱼、缯肘、豆皮、驴肉等等。我在街上逛来逛去,也不知道吃什么。不仅怀念起明心师兄,有他在,肯定不用操心。

【向晚的街道,热闹中有一点寂寞】

这里最热闹的地方,是南北一条街加上署衙东边的半条街。在这东边的半条街上,有三家挨着的饭馆,都号称是CCTV采访过的名店,只是后缀的频道不同。最东边一家,店名是“目友百年老店”,我觉得这店名实在是好笑,因为听起来像“木有百年的老店”,而且店面看着眼熟,就走了进去。

这个地方很奇怪,外面游人如织,店里吃饭的人却很少。我都已经耗到6点了,可是店里吃饭的还是没有人。店主看我一个人闲逛,可能把我当成了本地人,以为我要买糟鱼带走,我说就在店里吃吧。

我一个人食量有限,店主很照顾我,都给我来半份,于是我点了小糟鱼、缯肘和豆皮,一听可乐。正好够吃,50元,很便宜,也很好吃。只是我现在更爱吃素,所以还是怀念起郑州和运城的蒸菜。

结账的时候,我问老板娘,“CCTV-4播的是不是你这一家啊?”老板娘说应该是啊,因为他们家只上过CCTV-2和CCTV-4,他们家店主是练太极拳的,那是一个有关太极的节目。我说,正是,这就对上了。老板娘说墙上有老板的照片,我正看照片,一回头,却看见真的老板就在身边,手拿改锥,呵呵地笑着。

本来就想打个招呼,没想到一说起太极拳,老板的话匣子就再也停不下来了。说还不过瘾,给我做示范。楼梯口有一个铁枪头的大杆子,4米多长,老板拿过来,在店里抖得像根弹簧。我上去试试,太重,抖不起来。

老板身体壮实,像一座黑铁塔。他不仅功夫好,而且更是一个“武痴”——太极武痴。他说,他无论做什么,都会突然想到太极,干着活,就会突然停下来比划两下太极,太极拳对他来说已经生活化,24小时都是太极。

这话让我十分感慨,人家功夫深,就在于这个“痴”字。小时候我身体不好,跟姑父学打拳。姑父就曾感慨,以前在地里干着活,干着干着就抡起扁担两个人练起来了,现在哪有人这么练呢?马老更是强调要把太极拳融入生活,陈老师刚刚讲过访道中的“瞬间定”,这些我都明白,可是和人家比起来,程度上真是差了很远,很是惭愧。“你是工作的时候都想着打拳,我们是打拳的时候还想着工作,这就是差距啊!”

老板谈兴很浓,客人陆陆续续进来,他也丝毫不管。我说,这会不会影响你生意啊?老板连说不影响不影响。不过,我实在是太累了,再聊了一会,就赶紧告辞了。相互加了微信,老板说,明天你要不走,咱接着聊。

回到乔家客栈,客栈老板娘问我,你吃饭了没有啊?我说吃了,还和老板聊了一顿太极。我说那家饭馆叫“目友”,客栈的老板和老板娘都笑了,乔老板说,那是练武式拳的,我们练的是杨式,这里家家都是练太极的,我们这个客栈住的大部分也都是练太极的……当天已经是夜晚了,第二天我仔细看墙上的介绍,才知道老板是杨式太极拳乔振兴老师的侄子乔志忠,是正宗的杨式第六代传人。

来的时候没仔细看,现在仔细打量这个客栈,果然更像个武馆。院里正适合打拳。乔老板也有一根大杆子,也是4米多长,老板拿过来,抖的虎虎生风。少了一个铁枪头,我也能抖抖试试。试试拦拿扎还可以,但往前送,就不能把劲送到杆子头上。老板安慰我说,你没练过这个,练练就会了。

聊了一会,老板出去了。说起太极拳和刀剑,老板娘说你练练吧,我说好。她说练刀还是练剑,我说,剑的套路长,有点累,练刀吧。老板娘转身去拿,说这个包里不知道是刀还是剑。我说那就随缘,是什么就练什么。打开包袱,是一柄很好的长剑,使起来非常顺手。我练了一遍杨式,又练了一遍吴式。老板娘练了一遍杨式,吴式剑套路比较长,和杨式差别较大,杨式的剑我们虽然有点差异,但一看就是同一路剑法。

这个院子真是太好了,满院的石榴和枣树,上头是满天星斗,这么好的地儿不容错过,于是又练了一遍吴式太极拳。乔老板的母亲已经71岁了,刚刚练了2遍杨式太极拳,看我练拳,忍不住又练了一遍。老人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太极之乡,名不虚传。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附:

1、2016年河东之行

丙申西行漫记【十首】

2、明心师兄的记述

有时直上孤峰顶

近期相关链接

1、法云直上孤峰顶——戊戌西行访道记④

2、参拜关帝 学书丘园——戊戌西行访道记③

3、练气铸鼎原——戊戌西行访道记②

4、秋风落叶故园情——戊戌西行访道记①

5、某同学的辟谷日记【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