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笃学记丨002. 回光返照

 潜真道人 2021-01-29

笃学记丨002. 回光返照

2.

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鉴含天容万物

撄宁夫子曰:照体,是回光返照自己性体。长生,即是性体永久存在。空,是说性体本空。但因为这个性体无所不包,真空与妙有同时显露,所以又说不空。
个人认为,回光返照,何必是要照自己的性体。性体,本不可见。回光返照自己身体,有何不可。如果非要分出性体与身体,那么,能照的,是性体;所照的,是身体。
回光返照,本身就是丹道的重要方法。我们的目光平时都是向外散的,现在,我们要把他收回来,用这个目光、神光、性光去照自己的身体,或者凝神于某个特定部位,以起到引动拙火、心肾相交等等不同的作用。虽然各门各派方法多种多样,内容有精粗,层次有高低,但“回光返照”的基本原理不过如此。

《阴符经》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在“五根”中,眼睛是我们感受外界的最重要渠道,因为看到,所以产生感知,产生情绪,产生想法,这是“心生于物”,因为有了这些想法,就产生了烦恼,产生了行动,逐渐耗散我们的神气,最后导致生命未尽天年而早夭。在佛家可以用“十二因缘”来表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关于“十二因缘”,这里不展开讨论。重点是“机在目”,眼睛是关键,控制了眼睛,就控制了最关键的闸门。
《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大惑论》)如果用眼神太过,就容易丧失精气。所以古语有云:“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传说,孔子与弟子同登泰山,孔子在山顶看到鲁国都城曲阜的东门有一条白练在飘动。孔子让大家看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看不到,孔子说,你们的眼力还不如我呀。只有颜回说,那不是白练,而是一个穿白衣服的人骑在白马上,跑的很快。孔子听了,却很难过。他觉得颜回眼力太好,丧失精神太多,恐怕短寿。果然,颜回只活到40岁就去世。

【吕祖】

在吕祖《太乙金华宗旨》中,这个故事稍有不同,但道理却说的更清楚:“昔夫子与颜子登泰山顶,望吴门白马,颜子见为疋练,夫子急掩其目,恐其太用眼力,神光走落,回光可不勉哉!”
吕祖书中直接强调了“回光”的重要性。人一身属阴,只有二目属阳。回光入于坤宫,即阳潜于阴,阴阳相合,心肾相交。久久为功,自然生出真种子,结出圣胎。(公众号:潜真堂)
吕祖在《太乙金华宗旨》中说:
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三者,为无上之诀。精水云何?乃先天真一之气,神火即光也,意土即中宫天心也。以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水为基。凡人以意生身。身不止七尺者为身也。盖身中有魄焉,魄附识而用,识依魄而生。魄阴也,识之体也。识不断,则生生世世,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惟有魂,神之所藏也。魂昼寓于目,夜舍于肝,寓目而视,舍肝而梦,梦者神游也。九天九地,刹那历遍,觉则冥冥焉,渊渊焉,拘于形也,即拘于魄也。故回光所以炼魂,即所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断识。古人出世法,炼尽阴滓,以返纯乾,不过消魄全魂耳。回光者,消阴制魄之诀也,虽无返乾之功,止有回光之诀,光即乾也,回之即返之也。只守此法,自然精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定,而圣胎可结矣。蜣螂转丸,而丸中生白,神注之纯功也。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而吾天心休息处,注神于此,安得不生身乎。
由此可见,回光即炼魂,即保神,即制魄,即返先天,即练金丹。“二目回光,如左右大臣尽心辅弼,内政既肃,自然一切奸雄,无不倒戈乞命矣。”
“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则周身之气皆上朝。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
“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
一念回光,则全部金丹秘密,尽在此矣。

金丹成就,自然长生。神光凝结为法身,法身成就,为性;炁化肉身,报身成就,为命功。即空而不空,空中有妙有,而又能八九玄功,随形变化,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补充一个练眼睛的法子,南老书中,说年轻时遇一高人,说你将来著书讲学十分辛苦,用眼颇多,传授南老一个修炼眼神的法子。就是看东西的时候,不要去“看”,而应该像坐车看风景那样,让外界的景物、书中的字符“飞到”自己眼睛中来。万事万物都在散发精气,这样能吸收这些“无用”而耗散的精气,不是去“采”别人的气,不伤天和,还能为我所用。南老依法修行,一直目光炯炯,有直透人心的力量。本人也试过,虽然简单,但不太好练。尤其是看书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又回到消耗自己的状态。

202004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